他在演講中說到:
“坦白的說,大家看我,50歲的中國男人要都這樣的體型的話相當不錯了。但是在這個體型的背后是我信奉的一句話:越自律越自由。
我希望中國,尤其是男的,女的自律我不擔心,因為減肥是大挑戰(zhàn),男的希望能自律一點。
我真不喜歡很多我的同齡人的體型。我現(xiàn)在一周跑5天。這5天當中一定會踢一場球。
50歲了,依然可以踢大場,不是開玩笑,而且經常是跟專業(yè)的一起踢。
可是背后是什么呢?背后是自律啊。我剩下的那些天在跑步。而且跑步有人會覺得是非常枯燥的事情。” 作為中國新聞屆標桿人物,50歲的白巖松并不油膩,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背后的答案很明顯,就是跑步,因為熱愛跑步的人都非常自律。
“越自律,越自由。我因為自律所以我可以自由的奔跑。”白巖松說。
不管你承不承認,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自律。自律,幾乎可以決定你的事業(yè)成功與否。一個人連自己的業(yè)余生活都控制不了,何談控制人生。 01
話說央視很多記者都喜歡跑步,比如于嘉,楊健,陸一鳴,沙桐,毛毛蟲等,白巖松也不例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足球愛好者,最愛的球隊是阿根廷隊。然而如今的白巖松,卻迷上了長跑。 白巖松說自己30歲時做減法,40歲很困惑,到了50歲很好奇,所以迷上了跑步。
“短跑有時候需要激情、天賦以及當時的身體狀況,但是到了長跑的時候,這些玩意兒就沒有用了,需要的是你在真累的時候能否再突破窗戶紙繼續(xù)往前跑。在長跑最艱難的時刻,靠的更多的是一個人跟自己的對話,是一種精神的力量。長跑者需要耐力、韌勁,和一顆挨得了孤獨的心。”他說。
白巖松曾將主持人業(yè)稱為“中國最大的名利場和絞肉機”。現(xiàn)在,依舊在這個“名利場和絞肉機”里踽踽獨行的白巖松,用日漸淡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輸贏得失。
“當你長跑的時候,你就不要在意誰領先。不為別人的忽快忽慢而受干擾,不爭一時的第一。”他說。
早在2014年,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欄目就曾關注過中國跑步熱,倡議活到老跑到老。
除了在演講中透露自己每周會跑5天之外,他還經常參加跑步活動。 2015年,他應姚明邀請參加24小時接力賽。3.5公里一圈的賽道,他陪姚明跑了一圈。跑前他還表示跑一圈都不怎么出汗,可以多跑一圈。 2016年重慶萬盛國際跑步節(jié)上,白巖松發(fā)起全民健身的倡議,讓更多人愛上跑步。
“熱愛跑步的人自律,他們熱愛大自然,格外關注空氣質量,是中國前行的正能量。所以,讓我們更多的人愛上跑步吧!” 2017年,白巖松擔任涉縣國際馬拉松領跑員。在開跑儀式上,白巖松妙語連珠。
白巖松說:“邯鄲有一個成語叫‘邯鄲學步’。在健康中國成為國家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邯鄲學步’有了新的時代含義——我們在邯鄲再一次號召所有人,學會把跑步當成持續(xù)一生的生活方式。涉縣的‘涉’字則是對跑步最科學的定義,‘氵’代表少量出汗,‘步’代表跑步,跑步跑到少量出汗就好。”
其實,白巖松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去當?shù)嘏芤慌堋1热?016年,白巖松到長春進行新書簽售,就沿著凈月潭南岸跑了10公里。 為什么要跑步? 白巖松說,“奔跑就是對時間、對生命的一種閱讀,不管你跟多少人一起跑,最后歸根到底是自己陪伴自己。通過奔跑,你知道時間是怎么流過去的,生命還有多少潛能。” 02 跑步,在常人看來無聊且難以長久的事情,其實更考驗一個人,也更加鍛煉一個人。說實話,你的皮囊會展示你的生活習慣。 很多人別說到了中年,即使剛工作沒多久,就會有大肚子,皮膚松弛,看著油膩膩的。 他們在庸常的生活中失去了逐夢的熱情,只能跟著別人喊口號:“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他們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磨滅了個性,只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看到別人出成績了,他們悔不當初:“如果當初我知道,我也能做到……”;上進了三分鐘就累了,又自我安慰道:“至少我比某某某強”。
久而久之,他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結于宿命,心不甘情不愿地念著“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而高度自律的人早起早睡,在其他人賴床的時候已經跑完了10公里,又在別人熬夜玩游戲、追劇的時候養(yǎng)足了精氣神;他們勤于鍛煉、敢跟枯燥、無趣的生活死磕,所以才有了馬甲線和腹肌,有了學富五車,有了一路綠燈的快意人生。
有一段話說得好:熬夜看電視劇、泡酒吧、逛夜店、文身、買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酷,但其實一點兒難度都沒有,只要你有點兒錢、有點兒閑就都能做到。但更酷的是那些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讀完一本書、堅持早起、有規(guī)律的健身、穩(wěn)定體重等。 03
那些事業(yè)成功的人,莫不有著強大的自律精神。
比如足球巨星C羅。據(jù)英媒爆料,他在曼聯(lián)效力時,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鍛煉腰腹和肌肉。自從轉會皇馬后,更加的瘋狂。為了方便鍛煉,他直接把客廳改造成了健身房。正是這份自律,才有了體脂率7%,肌肉含量50%,才有了33歲的年齡23歲的身體,才有了1個人扛起整個國家隊。
比如萬科董事長郁亮。2010年的時候,他體重有75公斤。為了減肥,他開始了跑步,于是短短一個月就減掉了25斤。為了能跑馬拉松,他專門請人在萬科總部修了一條1000米的跑道。他每周會跑5次,每次5到10公里。早上8點前,郁亮都會完成自己當天的訓練任務,風雨無阻。周末他還會跑20-30km的長距離,以保證隨時可以跑馬拉松。據(jù)說,有一次計劃要跑20km,結果到終點的時候,手表顯示還差50米,別人都停了下來,但他還是堅持跑完了那50米。正是因為這份自律,讓他首馬便跑出了3小時44分,之后更是跑出3小時18分的成績,成為當時跑得最快的總裁。
而我們普通人中,也有那些超級自律的人。
馬拉松助手曾采訪過的黎晨,連續(xù)1000天跑步,曾有半年時間一口豬肉都不吃,從250斤的胖子成為跑者;另一位全馬已經破3的減肥達人,陳聞達,為了能鞏固減肥成功,曾365天每天堅持跑10公里。現(xiàn)在他已經全馬破3;而那位抗癌成功的57歲阿姨,20多年來晚餐從不吃肉,即使是聚會,也絕不會破例。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么?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話雖說得好聽,但很多人都做不到自律,因為自律的前期總是痛苦的。要早起,要不吃肉、不吃糖,要戒掉手機……聽著就覺得難受。但只要你能堅持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種自律的生活越來越上癮,而自律的你也越來越美好。你的大肚子不見了,你的黑眼圈沒有了,你的工作效率慢慢提高了,你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了。
正如李開復所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結語: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所以,我才不要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要在自律中尋找更廣闊的人生。
開始自律吧,從每一個當下開始。將原本早上的懶覺改為跑步,將原來晚上的觥籌交錯改為跑步,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律的生活是如此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