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為朱元璋開辟的王朝,他的王朝軌跡堪稱坎坷,雖然天子都姓朱,但是一路走來,宗室成員幾番爭斗,這種內亂從朱元璋的兒子就開始,幾乎從未停止過。最出名的皇位之爭就有兩個,一個是朱棣的靖難之役,逼得親侄子從南京城消失。另一個是明英宗兄弟歷經8年的輪番坐莊,中間包含血淚。而本文小編要說的另一個主角,他叫朱高煦,他就厲害了,他的爺爺是皇帝(朱元璋),父親是皇帝(朱棣),哥哥也是皇帝(朱高熾),這不算什么,主要是他一生經歷兩次謀反,最后下場極其悲慘。究其原因,因為他爹朱棣偷偷給他說過6個字,把他推上絕路。 這個事情要從朱棣21歲時說起,當時朱棣已經在燕京做了4年藩王,他的嫡妻徐氏(徐達的閨女)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取名高熾,生下來的時候就有些殘疾,走路不穩(wěn),但朱元璋向來注重長幼嫡庶,所以封高熾為燕王世子。二兒子取名叫高煦,這個兒子簡直是一個翻版的朱棣,從小活潑好動,生性調皮搗蛋。 朱元璋兒孫眾多,他最歡的孫子莫過于朱允炆,為此他可以把皇位直接傳給這個孫子。但要說他最討厭哪個孫子,這個朱高煦絕對是第一名。在朱元璋執(zhí)政中后期,他把幾個在外地的孫子都召到京城,都安排在太學讀書,閑暇時朱元璋親自教育。各位皇孫在爺爺跟前,都非常乖巧,只有8歲的朱高煦對朱元璋保持距離,因為他不喜歡讀書寫字,朱元璋每次考他,他都不會,還被爺爺打屁股。朱元璋甚至評價這個孫子:性格頑劣,難成大器。 朱元璋去世那年,朱高煦正好19歲,各位藩王陸續(xù)遭到了打壓,朱棣為了自保,被迫起兵“靖難“,在起兵之初,他的兩個兒子毫無疑問要和他在一條戰(zhàn)線上。朱高煦手持長劍,表示愿意隨父親南下,建立不世之功。而他的哥哥朱高熾由于腿腳不方便,則被朱棣安排守護燕京老巢。兄弟二人都很給力,哥哥在燕京幾次退敵,而弟弟在前線也勇猛異常,都為靖難立了大功。 在靖難之役的最后一戰(zhàn),朱棣的大軍已經達到南京城外,朱允炆的大軍做困獸之斗,朱棣久攻不下,筋疲力盡,他拍著身邊朱高煦的后背,悄悄對兒子說:“汝勇!世子多疾!”這6個字讓兒子朱高煦立即打起精神,帶領手下不要命沖擊南京城門,最終攻下南京。這6個字到底有何魅力呢? 其實,從字面上來理解,朱棣對兒子說的是,你很猛,你的哥哥身體不好。但是朱高煦明白,父親是說,哥哥身體不好,不合適做繼承人,只要他這次能成功,自己將會被立為太子。所以他能不表現給父親看嗎?事實證明,朱棣沒有騙兒子,朱棣稱帝后一心想立高煦為太子,可是一方面解縉等大臣反對拋棄長子立次子的說法,另一方面高熾的兒子瞻基非常優(yōu)秀,由于“好圣孫”的緣故,朱高煦沒有立為繼承人,而是被封為藩王,朱高煦雖然嘴里不說,但是心里意見很大:當年那6個字,可不是要封他為藩王的意思。 朱棣去世后,朱高煦的哥哥雖然繼位,但是不到1年時間,他就也去世了。接下來朱高煦的侄子朱瞻基繼位,朱高煦看到了希望,心中的怨氣終于有機會釋放了,他效仿當年父親的“靖難之役”發(fā)起了對侄子的反叛,理由是,朱棣當年給他說要傳位給他,但他這個理由不夠充分,因為朱棣沒有這么明說。他沒有朱棣這么幸運,朱瞻基只用了3個月,就把這位叔叔給打敗了,最后把他活活烤死。 朱高煦一生曾做過皇孫,做過皇子,也曾橫刀立馬,他本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個王爺,但是只因朱棣當年悄悄給他說的6個字,讓這個朱元璋的孫子,走向了絕路。(本文為溪研明初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