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讀書,覺得讀書累,別緊張,這是正常的。
人進化了幾百萬年,閱讀能力只不過在幾千年前出現,人的大腦天生不愛這種高消耗的工作,大腦只是具有閱讀的潛力而已,當你開始盯著一堆枯燥的文字時,它就想逃。
但是不要逃。
因為閱讀能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閱讀使你超越時空界限,與一切知識聯結,人類所有的創造都變成你大腦的一部分。閱讀是使人一次又一次重生的神跡,一個觀念,一個方法,一個靈感,能改變你之后的所有人生。
沒有通過一次又一次訓練,告訴大腦習慣閱讀,讓它終于明白,閱讀是件有快樂結局的苦差事,那么,人生就將停滯、枯萎,失去重生能力。
這段時間,最開心的是看到自己之前推薦的書,一本又一本被人看完,然后來匯報他們的感受,其中收到一條這樣的:
用一本對的書喚醒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我這個推薦者的成就感,可能不亞于用人工呼吸救活了一個溺水者吧。
昨天一位老朋友打電話:喂,那本理什么派,我不會網絡操作,你能不能幫我買一本,買了我轉錢給你。
《理性樂觀派》是吧?要什么錢,送一本給你。
好書就要這樣滲透到一切求知者當中,世界才會更快變好。
今天要推薦一本輕松一點的書,就像連續高強度訓練幾天后,放松一下。
輕松的書,不意味著你得到更少,有些輕松的書,只不過是把作者累死了而已。
這本《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作者是英國科學家、BBC科普節目著名主持人亞當·哈特-戴維斯。看完每一個實驗,包括你贊嘆與思考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但作者的工作是啃完學術資料,請教相關心理學家,這耗費的時間,就很難猜測了。
這本有趣的書,你不經意間就可以翻完,但收獲卻會極大:
你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個大概的了解;
你對心理學的重要發現,不僅有大概的了解,一些重要的實驗,還將提升你的思維力,改變你的思維弱點,比如,“老鼠可以繪制認知地圖嗎?”這實驗告訴你潛在學習、偶然學習的作用。
又比如,“你能選出最符合邏輯的答案嗎?”,這個實驗,我覺得應該編入中學教科書,讓所有孩子都知道人天然缺乏證偽思維,在認知與決策時常犯錯誤,所以要補強與訓練。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機會糾正這個思維弱點,終生犯錯。
看這本書將有一系列的震撼教育,可最有意思的并不是結論,而是實驗的設置,一件事情的變量很多,要證明其因果關系,天才的實驗設置才是令人驚嘆的看點,往往極為簡單,又經得起苛刻的審視:達爾文如何證明蚯蚓有初級智力?皮亞杰如何證明孩子的思維方式與大人不同?如何證明人的親密空間是15至45厘米?讓你想辦法,估計毫無辦法,而你看到他們的辦法時,真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一個人能想出簡潔優美的實驗設置,可能就是半個科學家了吧?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本如何做實驗的科普書。
我想,你已經迫不及待要看這本書了。 |
|
來自: myth360doc > 《[連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