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上點糟心事兒,大多數情況下問題解決了,事情也就過去了,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這位來自加拿大的女孩——Mikhaila Peterson。 Mikhaila Peterson,圖片來自ins 如很多家庭一樣,Mikhaila Peterson的出生,為她的父母平添了很多快樂,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女兒和別的孩子有所不同。▼ 厄運連年的Mikhaila Peterson首先,MikhailaPeterson非常容易生病,從2歲開始,就經常被感染,所以打小就不斷徘徊在醫院和家之間,和各種感冒、呼吸道疾病做抗爭。 Mikhaila Peterson和她的爸爸,圖片來自foodmed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到了7歲,Mikhaila Peterson竟然被診斷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隨后,她就開始接受免疫抑制治療,這包括注射恩利(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還有甲氨蝶呤(通常用于癌癥化療)。 盡管堅持醫治,關節炎最終還是爆發,到17歲的時候,她不得不接受髖關節和踝關節置換手術。 圖片來自mikhailapeterson 隨著時間推移,Mikhaila Peterson髖關節手術疤痕逐漸消失 長期病痛帶給MikhailaPeterson的除了身體上的吃不消,她的精神也開始出現問題,抑郁癥、輕度狂躁癥、焦慮等情況都陸續纏上了她。 她開始了每天服用各種強效藥的日子:止痛藥、抗抑郁藥、高劑量的興奮劑利他林、免疫抑制劑、阿片類藥物…… 這么多藥物,多種治療方式一起用,總該有點效果了吧?答案是:并沒有!反而爆發了新問題。 她的皮膚開始發癢,在19歲的時候,她開始出現囊腫性痤瘡,皮膚上到處都是腫塊。 一次嘗試讓她從此告別病痛和所有愛美的女孩一樣,身體上的病痛或許能忍,但臉上的痤瘡讓Mikhaila Peterson一度崩潰,盡管不相信飲食可以改變病癥。 但她還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別人的建議下,想要試一試。 2015年5月,23歲的她從自己的飲食中了移除麩質(無麩質飲食,指完全不含麩質的食品,如不含麩質的谷物類,面食,面包、披薩、某些快餐食品等主食)。 這時候癥狀就開始有所緩解,皮膚變得不再那么癢了,緊接著,她又大膽得嘗試了生酮飲食,即高脂肪低碳水飲食。 Mikhaila Peterson,圖片來自thetimes 一個月之后,她的關節炎癥消失了,皮膚也逐漸好轉,而且抑郁癥癥狀在明顯減輕,這讓她異常興奮,而后的日子里,她的生活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很久就結婚了,是的,“男主”非常帥,她生小孩了,女兒超級可愛,她再也沒有如以前一樣的晦暗經歷,她的臉上常常掛著笑,人生仿佛才剛剛開始…… 圖片來自INS,Mikhaila Peterson 和她的老公還有女兒 你一定想知道,為什么低碳生酮飲食可以讓Mikhaila Peterson好轉,跟換了一個人一樣。 這還得從糾纏她這么多年的惡魔——『自身免疫性疾病』說起。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免疫系統在通常情況下,是用來防御細菌和病毒的,當它感知到這些外來入侵者的時候,就會派出自己的“小衛士”去攻擊它們。 一般情況下,免疫系統是非常聰明的,完全可以區分外來細胞,和自己的身體細胞。 但是,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時候,免疫系統的判斷力就會出現錯亂,它會將身體的一部分,比如關節或者皮膚,誤認為是外來的。 當出現誤判的時候,它就會釋放出自身抗體,去攻擊這些健康部位,出現自己攻擊自己的情況。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會針對一個器官,比如1型糖尿病,會損害胰腺,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會攻擊全身,比如紅斑狼瘡。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病,都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癥狀非常相似,比如疲勞、肌肉疼痛、皮膚腫脹發紅、低燒、難以集中注意力、手腳麻木或刺痛、脫發、皮疹等等。 個別疾病也有其獨特的癥狀,比如1型糖尿病會極度的口渴、炎性腸病會腹痛、腹瀉。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發了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使得身體免疫系統不攻擊病菌,反而攻擊自己呢? 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遺憾的告訴你,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確切原因,目前是沒有明確答案的,但是科學家們試圖從這些方面做了解答:
總之,它可能是各種因素交織最終導致的結果,但是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炎癥問題。 越來越多的發現也表明,異常的炎癥反應,和許多慢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關系密切。 很多患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的方式,成功改善,甚至逆轉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何改善\逆轉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想要改善,甚至最終逆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話,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斷糖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大家能接觸到的含糖食物越來越多,但是人體能夠處理這些糖的能力并不能無限變強。 超過負荷的糖攝入量,會一遍又一遍得引發炎癥反應,1973年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① 結果顯示,各種形式的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會損害免疫系統功能,損害白細胞對抗威脅的能力。 →不吃劣質油(比如反式脂肪酸),減少植物油攝入量 生活中含有氫化油的食物無處不在,比如面包、蛋糕、餅干、炸薯條等,它們通常富含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管內膜炎癥,降低身體損傷時的反應。 另外一點,大多數的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都含有高量的omega-6,這種脂肪酸會增加炎癥。 所以在選擇食用油方面,推薦優質的橄欖油、椰子油,或者動物油脂。 另外,建議多吃些深海魚類,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魚,這類魚含有的omega-3比較多,而Omega-3有非常不錯的抗炎效果。 →避免谷物中的麩質和酪蛋白 谷物,比如小麥和大麥,除了麩質,還包含炎性凝集素和植酸,它們都是抗營養化合物,可以抑制你對礦物質的吸收,時間長了,不僅影響身體的礦物質量,還可能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出現『腸漏』,這會顯著增加血液中的炎性物質。 酪蛋白是哺乳動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質,你可能注意不到它對身體的輕微影響,但是大多數人實際上對酪蛋白是不耐受的,這些不耐受會導致人體試圖與之對抗,進而誘發炎癥。 雖然大多數乳制品不建議攝入,但是黃油或者酥油還是可以吃的,因為它們是純凈的乳脂,不含酪蛋白。 →避免加工食品,多吃新鮮食物 站在超市,大部分食品都是加工類的,它們富含添加劑、糖、防腐劑、反式脂肪酸。 短時間少量攝入可能沒有什么,長年累月在人體積累,也會引發各種慢性炎癥。 建議多吃一些新鮮食物,比如蔬菜、草飼牛羊肉、魚肉等等。 →多喝骨頭湯,多攝入些益生菌 骨頭湯中最有價值的成分之一是明膠,其作用類似于骨骼之間的軟墊,幫助它們“滑行”,而不會產生摩擦。 明膠有利于恢復腸道內層的強度,和對抗不易消化食物敏感性(如小麥或乳制品),有助于腸道中益生菌(好細菌)的生長,并支持消化道中的健康炎癥水平,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雜志》上的一篇報告發現,明膠有效地支持腸道健康和完整性。② 而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優化(消化系統,容納了人體免疫組織的70%,所以它的健康程度對免疫力至關重要),是大家所熟知的,之前我還專門寫過一篇關于發酵食物的文章,推薦大家平時多吃一些發酵食物,它們會全面升級免疫系統,減少慢性炎癥。 也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的方式,來改善腸道。 →保證維生素D的攝入充足 維生素D,對健康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所以說,曬太陽很重要哦。 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證據表明維生素D缺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包括多發性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1型糖尿病,炎癥性腸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因此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非常重要。③ →緩解壓力,優化睡眠 在慢性壓力期間,皮質醇和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被釋放,無意中會影響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使它們變得脆弱易被侵害。 當睡眠不足時,大量相互關聯的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新陳代謝,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等。 所以學會釋放壓力,保持積極的社交關系,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非常重要。 →增加運動量 運動可以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使白細胞和其他免疫物質能夠積極活動,并密切關注病毒、細菌和疾病。 因此,建議每周鍛煉2、3次, 推薦HIIT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哦。 關鍵的瘦龍說最后,還想回到MikhailaPeterson的故事里,她用生酮飲食趕走來折磨自己自己長達20多年的病魔。 在了解了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引發該病的可能成因,以及建議改善方式之后,不難想通為什么生酮飲食可以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 生酮飲食本身就是抗炎飲食,它倡導消除幾乎所有的致炎食物,比如米面糖,加工食品,它鼓勵吃真正的食物,比如綠色蔬菜、比如草飼牛羊肉,比如雞蛋…… 此外生酮飲食強調吃好的脂肪,比如黃油、omega-3、椰子油、橄欖油等,堅決避免反式脂肪、高omega-6的致炎油脂。 在抗擊氧化應激,提高線粒體功能,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大腦功能和皮膚健康,減少肥胖等方面已經被證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生酮后,我以前的牛皮癬消失了,以前被他折磨了很多年。 如果您家人有自體免疫性疾病,一直用藥,卻沒有效果,不放嘗試去做一些飲食改變,可能很快就會看到效果哦。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