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女人.歲月之二 媽 媽 文:大漠樓蘭 作者:大漠樓蘭,本名康敏,甘肅天水人。中學教師,愛好文學,喜歡旅游。天水杜甫學會會員,天水地方志會員。有文章在天水報刊、雜志發表。 外婆是小腳女人,吃苦受累,辛酸委屈的過了一輩子,到了媽媽這一輩,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不再受纏腳之痛,雖然經歷了六零年的大饑荒,但是也算熬過來了。那個時候,能夠讀的起書除了富人家的子弟,窮人家的孩子一般是讀不起的,溫飽都有問題,哪里還有閑錢念書呢?所以姨媽們都識字不多,媽媽也只有小學的文化水平,但是一個人的善良和純樸與知識的多少無關。 媽媽嫁到爸爸家也是農村,爸爸是鐵道兵,常年在外奔波,在奶奶家既要伺候老的,還要照顧小的,由于大媽走的早,媽媽和爸爸幫著大伯看護一家人,侄子侄女一大幫,媽媽操心洗衣做飯,直到爸爸有資格帶隨軍家屬了,我們全家才搬到青海去住,侄子侄女們也長大成人了,遇上北京招農村工,爸爸打聽好了讓小的侄子去,媽媽拿出積攢的全國糧票和錢,吃的穿的裝上送出門。后來這個侄子過的挺好,家里修起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可是到爸爸說起以后老百年了想葬在老家,被爸爸媽媽供養大的侄子竟然說:“我要我二伯,不要我二媽!”這是多么傷人心的話啊,從此爸媽再沒有提過這件事,后來爸爸在城邊山上買了塊墓地,雖然最后沒有回到故土,但是為我和弟妹們提供了看他們的方便。事情過去很多年了,隨著老輩人的離世,遠親不如近鄰,心里釋然了許多,但也不愿重拾那份疏遠的親情了。媽媽的善良不僅是對家人,對鄰居也是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鄰居家的大媽出門買菜,媽媽除了自己的,大媽最重的必定是媽媽幫拿的,有事了總是第一個跑去幫忙;我的同學朋友來我家,吃住爸媽象自家閨女一樣對待,說起溫馨的往事,還讓許多人讓唏噓不已。 媽媽對奶奶也極為孝順,不僅在爸爸把奶奶接到青海的時候,細心照顧,由于奶奶想家想孫子,所以固執的回到了鄉下。后來有病的日子里,媽媽再次丟下我上學的弟妹,回家衣不解帶伺候奶奶,給奶奶扯布做衣、喂飯、倒尿盆,毫無怨言,奶奶的老衣也是媽媽一針一線縫制的。一個院里住了一大家四五口人,挑水、做飯、洗衣搶著做,長達數月直到奶奶去世,而住在一個莊的親姑姑卻很少上門伺候,連挑剔的奶奶最后也念叨媽媽的好。奶奶是個老封建,喜歡她的大孫子,一直不喜歡我,所以奶奶的偏心眼讓我從小就和她不親近。因為媽媽生下我之后,好幾年沒有孩子,沒有男孩子好像人活著就氣短,尤其在農村,特別矮人一頭,奶奶對媽媽一直沒有好臉色,直到七八年以后弟妹出生,才讓媽媽心中有了安慰,盡管這樣,媽媽還是盡可能的做到了一個兒媳婦的責任和義務。 慈母嚴父,我的家里正是如此!爸爸脾氣暴躁,軍人的風范一直延續到老,我們一直怕他,和他交談極少,直到父親幫我帶孩子,爺爺孫子混在一起,爸爸的脾氣才轉為溫和了。和媽媽卻常常話很多,有時候媽媽也會因為我們不聽話而受到父親的責罵,讓我們三個心里都很難過。媽媽因為照顧我們放棄了工作,但是家庭主婦的那份操勞也是極為辛苦的。記得那時候,冬天蔬菜少,每年西紅柿多的時候,就做西紅柿醬,把西紅柿切成條,裝在輸完液的鹽水玻璃瓶里,然后用橡皮塞塞上,上面戳上針頭,放到大蒸鍋里蒸半小時,趁熱用蠟把針眼和瓶蓋封好,這樣就可以吃到第二年的西紅柿下來了,而我和媽媽就是這個活的最大勞力了。雖然吃的不是特別豐富,但是媽媽總是想辦法讓我們吃飽。但是學習上,媽媽和爸爸一樣要求,好不含糊,她在樓下忙家務,我們三個在樓上看書,不懂事的我們總是打鬧,媽媽的笤帚疙瘩就會無情的落下來,讓不安分的我們瞬間收起了搗蛋的心,認真學習起來。她文化程度低,卻希望我們有個好的工作,現在能有一份這樣不錯的工作,我十分感謝我的爸媽。 爸爸媽媽的生活極為簡樸,一個蜂窩煤爐子一直用到去世,家具也還是老式笨重的全木家具,多少次我家串門的人笑話寒酸,即使如此,從沒有聽到他們的抱怨,因為媽媽說:“我們的光陰就是三個孩子!”,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暗自下決心,要讓媽媽因為我們而自豪。 因為瘦弱的媽媽操勞過度,年輕時月子里落下頭痛的病根,大把大把的止疼藥也無濟于事,所以身體漸漸的走了下坡路。我原以為自己從鄉下調回城里,可以近距離、好好的照顧爸媽了,沒想到學校的事多又忙,班主任當的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反倒拖累爸媽幫我照看孩子,每次想起這些,我就心里不好受!父母為了孩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愿意受,當我的日子逐漸好起來、事業也順手的時候,心里想著終于可以緩口氣了,媽媽卻住進了醫院,和妹妹陪著媽媽住了幾回院,媽媽總是體貼我們,怕我們累著,讓我們多休息。最后一次住院,媽媽甚至迷糊不認人,連我和妹妹也不知道是誰了,但是嘴里卻念叨著:“我的永兒在玉門呢!”媽媽一直牽掛著她遠行的兒子,直到匆匆趕回的弟弟一聲“媽”,也許是內心的那份期盼終于被喜悅填滿了,也許是弟弟的那聲呼喚把媽媽的魂魄喚來了,但是這樣的日子并沒有維持多久,以為過完年春暖花開了,媽媽就會好起來,誰知正月沒有過完,就拋下我們走了。多少次想起媽媽,我都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還沒有等我和弟妹好好孝順爸媽,他們過早的離開了我們! 我的勤勞、善良、樸實的媽媽,還有很多這樣象媽媽一樣平凡的女人,她們生活的整個天空就是丈夫和孩子,唯獨她們自己的分量少而又少。她們就像路旁的白楊樹一樣樸實無華,在貧瘠的土地上堅韌不拔、默默的奉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今年恰好是媽媽的十年祭,希望媽媽常來女兒的夢里坐坐說說話,十年了,媽媽,我還是好想好想你!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個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