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6日,三毛自殺后的第二天,王洛賓在日記本上寫下一段話后,就扔掉筆失聲痛哭起來。 三毛的死,為何會讓這個78歲的老人如此失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毛死后,向來注重養生的王洛賓突然開始日日將自己浸泡在烈酒里,表面看,他是想靠酒精麻醉自己,實際上,他卻是想借助酒精慢慢自殺。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早點見到三毛,告訴她他心里的真實想法。 在那遙遠的地方時光回到1988年,這年,民族音樂家王洛賓的一首民謠《在那遙遠的地方》傳入臺灣。這首旋律優美婉轉的歌兒在打動無數人,奠定王洛賓“西部歌王”身份的同時,也為他吸引了一位特殊女子,沒錯,這個女子,正是文學家三毛。 此時的三毛是孤獨的,畢竟她的丈夫荷西已經去世十年了。她甚至感受到了寂寞,對,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太久,她漸漸已經不能再記起荷西的模樣,而只能靠那些所謂的“通靈術”來和荷西溝通。因為思念成魔,三毛的精神甚至都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得不靠“快樂藥(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來緩解。 當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無意間飄過三毛耳邊時,三毛當即就熱淚盈眶,在這首歌里,三毛聽到了感動,聽到了對愛情的渴望……這首歌,甚至喚醒了三毛即將沉睡的靈魂,荷西死后,憧憬熱望第一次在她的身體里升起。“這首歌是誰寫的”?三毛眸子里閃著光。 實際上,在還不知道作者是誰時,三毛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去見《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作者。三毛感覺出來了,這首歌的作者,和她走著某種說不出來的神合,這神合,一般人不會懂,那是靈魂的契合,那是一種超越凡塵的強烈共振。 三毛決心做的事,就是再難她也會努力做到,不然,她怎么對得起“三毛”這個名字呢?但見這首歌的作者,對于彼時的三毛來說,的確有些尷尬。到此時為止,三毛僅僅知道他叫王洛賓,其他的一概不知。但沒關系,人說,只要你釋放出持續且強烈的愿望,老天總會幫你掃清一切障礙,把你想要的帶到你眼前。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后,發表了幾篇關于他的文章。看到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尋找夏婕,并向她討要了王洛賓的聯系方式。就這樣,她和他之間的連接線:搭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三毛每天都在盤算著,自己如何才能見到這位夢中情人一般存在的人物,盡管此前她從來就沒見過他。這一切,在常人看來不切實際的近乎幻想般的存在的,在三毛眼里,卻是另一副模樣。“我一定會馬上見到他,我們還會發生某種不可思議的關系”,三毛在心里篤定。因為,早在他的歌里,她就與他契合了,而靈魂的契合,有時候,似乎從來不需要凡塵的介入,對,這就是三毛的想法。 青春舞曲1990年4月,三毛通過各種努力,報名參加了大陸旅行團。在彼時,臺灣同胞來大陸雖然已經開放,但是困難重重,因此三毛的這次大陸之行就顯得格外珍貴。可是,她卻把這難得的大陸之行,完全獻給了王洛賓,畢竟王洛賓是她朝思暮想700日夜的人。 當飛機抵達烏魯木齊,三毛匆匆告別旅行團,去了一個地方:王洛賓家中。在這之前,她甚至沒和他打過招呼,也沒征求過任何意見之類。凡塵的這一套,她和他都不會在乎,她想。4月16日,三毛第一次見到了王洛賓,在王洛賓家中,她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欖樹》。 事情發展到此,都證明三毛并沒有看錯王洛賓。三毛欣喜地把王洛賓介紹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王洛賓則帶著她馬踏天山、橫掃荒漠,領略了天山南北的異域風情。 三毛的心中充滿了感動,這是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第一次如此敞開心扉。這次見面,她真的為他傾倒了,這里邊包含了太多的情愫,甚至連三毛自己都說不清,她只是覺得自己與這位老人心是相連的。 兩天后,三毛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王洛賓,可她的心卻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賓那里。回到臺灣之后,三毛立即提筆給王洛賓寫信,信中滿是三毛熾熱的情感。 永隔一江水僅僅兩三天的相處,就把真心交付,這很三毛!但面對這樣一份感情,王洛賓卻猶豫了。一輩子寫了那么多情歌的王洛賓,又怎能不知道三毛信中表達的意思?可王洛賓此時已年近八旬,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歲,必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接受這份愛戀。可他沒有這個機會了,時光老去,不會再來。 “君生我已老”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啊,再美好的靈魂契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顧世俗吧。況且,三毛曾經歷過如此多的苦痛,倘和他一起,幾年后,不就又是新一輪的生死別離么,這個善良美好的姑娘,不應該有這種結局,她在塵世,理應有更好的歸宿。王洛賓這樣想著,忍痛提筆為三毛寫了回信。 王洛賓不僅寫信婉拒了她,還故意延緩書信往來。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顧忌,兩人都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情感波折,三毛又豈能不知王洛賓的心中所想?感情嘛,就要有一個人主動一些,三毛從來都不是畏手畏腳的人。 第一次見到王洛賓的五個月后,借著為電影《滾滾紅塵》修改劇本的機會,三毛來到了北京。這一次來大陸,三毛帶來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她打算在大陸多待一些時間,原因嘛,自然是為了更加接近王洛賓。完成編輯工作之后,三毛匆匆趕往烏魯木齊。 這一次,三毛徹底拋開世俗的眼光,大搖大擺地住進了王洛賓家中。她穿著他喜歡的衣服,為他洗衣、做飯、唱歌、游玩,他時刻陪伴著她。如果沒有年齡的限制,他們真的很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啊。 即便如此,王洛賓依舊沒能放掉世俗的眼光,他心中的顧慮太多了,這些世俗的東西,擊碎了他的勇氣。
愛,真愛,從來都是不管不顧的,這點三毛清楚,王洛賓也清楚。說到底,王洛賓對于三毛,終究離愛還差一點點。這一點點,就是三毛和王洛賓此時的距離,這也是塵世間所有并不真心相愛情侶之間的距離。這一點點,不能再由作為一個女人的三毛去夠了,她也夠不著。 三毛是通透的,對于感情,她從來深情卻不癡纏。于是,三毛拖著她的旅行箱,離開了烏魯木齊,離開了王洛賓。臨行前,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樣沉重。來時,因為揣著一顆熱心,她是何等輕巧,如今歸時,哎!可嘆,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動,就這樣被無情撲滅。 1991年,在離開王洛賓之后不久,她在醫院用絲襪吊頸的方式,自殺身亡。 流浪與橄欖樹三毛死了,不,她是去流浪了。正如她筆下的《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么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還有 ,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 心,無處棲息,靈魂,無處安放。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 三毛去流浪后,王洛賓在家中為她設了一個小小的靈堂,那是三毛生活過的屋子,如今物是人不在,個中滋味,只有王洛賓才能體會到吧。 你走了,人間就冷了!直到三毛死時,這個男人才恍悟,終究是自己錯了。“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靈!實際上后悔又是在責備自己。”王洛賓攥著深情懊悔苦痛,在日記里寫下這一字一句。 但這些,三毛卻永遠也看不到、聽不到了。愛情,有時候就像戈多一樣,永遠都等不來。他們兩人的愛情,卻永隔一江水。 |
|
來自: 昵稱40236469 > 《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