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造像雕塑流傳時間長久,從最初的崖刻石雕大佛發展到后來的泥塑佛像、木雕佛像、夾紵佛像、金銅佛像等等,種類繁多,共同譜寫了中國宗教造像藝術燦爛輝煌的篇章。諸多材質宗教像中,古代木雕造佛像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種,也是佛教藝術中不可忽視的組成因素。 宋或金 木雕自在觀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宋元時期,單體造像較少采用石刻形式,多用木雕、瓷塑等形式。此時期木雕佛造像走向興盛,在前朝佛教文化的基調上,形成了獨特的時代風格。如木雕觀音和羅漢類造像,裝飾上多飾彩繪,臉涂紅色,發染黑色,服飾多涂綠、黑等顏色,使造像更具生活氣息,也是佛教造像世俗化的具體表現。可以說佛造像走出了以往濃厚的宗教氛圍,日益接近民眾的社會生活,身體造型逐漸靠近現實中人,形成了充滿情趣的佛教造像。
倫敦斯匹爾曼東方藝術館藏 觀音菩薩在佛教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經過歷代的演化和解讀,通過逐漸世俗的表現深入人心,在后期的佛教美術中所占比重最大。斯坦因在敦煌石窟所發現的唐代《水月觀音圖》是現存發現最早的水月觀音形象。圖中觀音一手托寶瓶,一手持柳枝,坐在石岸,水中蓮花和岸上綠竹相映,構成美而無暇的景象。在敦煌,還有不少石窟壁畫里,也展示著大大小小的水月觀音。
英國博物館,斯坦因在敦煌發現 水月觀音的出現,是唐代美學的創新,佛教藝術的柔美意象在這里得到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展現,佛教藝術中山水和人物也組成了嚴謹工筆花鳥的風采。更可貴的是,水月觀音形象也同時進入民間藝術各種題材,裝飾著普通老百姓的心靈和生活。 元末 木雕彩繪自在觀音坐像 高30cm 成交價:RMB 230,000 古天一2013春季拍賣會 元代劇作家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勾勒了一個水月觀音的優美場景:“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金元 木雕加彩水月觀音 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明代,各種觀音造像層出不窮,水月觀音是當時主流的觀音造型,不僅僅是木雕,竹根雕、牙雕、石叟銅塑、德化窯均有表現。通常觀音菩薩坐水中石上,左腿垂下或盤起,右腿支地,左手扶地,右手搭在右膝上,所謂游戲坐。觀水中月,有的用圓形的頭光或身光代表月輪,又在石上放置凈水瓶。 明代 木雕描漆水月觀音坐像 高88cm 成交價:RMB 1,782,500 古天一2013春季拍賣會 古天一拍賣曾于2013年春季組織國內首場木雕佛造像專場拍賣,其中一件木雕描漆水月觀音坐像便是典型的明代造像風格,這件水月觀音周身描漆,衣飾線條曲卷流暢,呈現出明代木雕工藝之嫻熟,藝術之精美,當時以178.25萬元的價格成交。 從歷代豐富的觀音造像可以看出觀音菩薩所承載的宗教功用和歷史影響,產生了獨具特色的觀音文化,體現在古代建筑、雕塑、繪畫等各個藝術方面,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使佛教文化與大眾更加親近。 木雕觀音造像欣賞 北宋 木雕觀音 美國PORTLAND 藝術博物館藏 宋代 木雕加彩觀音坐像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金元 木雕水月觀音像 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藏
美國耶魯大學畫廊藏 金代 木雕加彩觀音坐像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荷蘭阿姆斯特丹 RIJISMUSEUM藝術博物館藏 明洪武 木雕水月觀音菩薩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明末清初 木漆金自在觀音坐像 高59.3cm 成交價:RMB 862,500 古天一2013春季拍賣會 清代 木漆金自在觀音菩薩坐像 首都博物館藏 如何分享與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