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開始了,準備步入新校園的準大學生來說一定是迫不及待,這個暑假也徹底的給自己放了個真正的暑假,那么即將要開學了,開學前的準備都做好了嗎? 都說了大學是一個“小社會”,那么自然想要在這個小社會里生存就不可避免的一些花銷,除了基本吃喝拉撒睡還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花銷,比如朋友聚餐、朋友生日、有些同學組個“CP”等等,這么看來自己在學校里生活真是處處都需要“花錢”么開學后關于生活費父母有和你討論過嗎?大學生每月應該拿多少生活費?多少才夠花呢?多少才是標準呢?有的同學說一個月800就夠用了,有的同學一個月3000都不夠用,那么就來跟著小編一起算一筆賬,看看我們每個月的最近本的“開銷”到底有多少? 基本開銷:一日三餐+零食1.早餐:雞蛋+粥+小菜=5元(學校食堂早餐會比較便宜,因為也比較簡單,早上也吃不了很多) 5x31=155元 2.午餐:10-15元(學校里一碗面的價格大約在10元左右,如果想要吃米飯+兩個菜大約要15元) 10x31=310元(按照最基本的來計算) 3.晚餐:10-15元(學校里的晚餐和午餐菜單沒太大區別,女生晚上吃的少些大概10元,男生一般要花15左右) 10x31=310元 4.零食:50元(偶爾想給自己加個餐或者買點水果也是需要計算在內的) 總計:155(早)+310(中)+310(晚)+50(零食)=825元這是最為基本的吃喝就必須花的錢,而且是按照最少來計算的。 目前看來說“每個月800就夠花”的同學也是有可能的。 額外生活開銷:“校園卡”充值+話費、網費+出行費1.水、電卡充值:在大學里和家里是有區別的,學生是需要付個人水電費的,所以是需要向我們的“校園卡”里充值 100元(水費)+50(電費)=150元 2.話費和網費:人人都離不開手機和網絡所以這也是需要花銷的,一些同學可能有父母代繳 50元(話費,校園電話卡比較便宜)+30元(網費)=80元 3.出行費:大學的自由時間比較多,難免需要出校(除去家和學校往返車票) 50元(公交卡+打車) 總計:150元(水電費)+80元(話費、網費)+50元(出行費)=280元合計:825元(基本開銷)+280元(額外生活開銷)=1105元那么從這個計算結果來看每個月1000左右的生活費其實也是夠花的,但是這個前提是要做好“裸活”的準備。那么什么是裸活? 其實在大學里,根據不同大學所處的城市環境不同,從而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
五級:省吃儉用(500-800)四級:基本滿足(800-1000) 三級:衣食無憂(1000-1500) 四級:豪華品質(1500-2000) 五級:奢侈!(2500+) 每個學生家庭條件不同、每個學校氛圍不同、學校所在城市物價不同包括學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多方面的因素都影響著“生活費”的開銷。那么到底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多少?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組數據,看看“2017大學生消費理財觀調查” 一、大學生月均消費結果顯示2017年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43元(不包含學費。加藤與學校往返交通費) 那么學生每月1243元的生活費都花在哪里了? 根據調查學生選出了每月消費比重的“前三名”,其中吃、零食、飲料喝營養品等其他食品(57%)為最主要開銷。二、男生、女生花銷比重大不同男生將錢用在通訊/上網費(32%)和數碼電子產品方面(19%)的比例分別比女生高12個和15個百分點。女生用于形象消費方面比例(62%)則比男生高32個百分點。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在購物、消費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價格”(83%),其次是“質量”(72%)和“個人喜好”(67%),大多數的大學生消費還是基于理性通過對“質量”和“價格”的衡量,才決定是否“花錢”。 三、超三成學生認為“不夠花”學生剛進入大學生活來源基本都是來自“父母”,在大學期間暑期和寒假有些同學會去“兼職、打工”,把一定的收入增加到上學期間的開銷內。一方面分擔父母的壓力,一方面鍛煉自己還可以給自己增加生活費。 調查發現24%學生稱生活費“偶爾不夠用”,7%的學生稱“經常不夠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生活費還是比較符合現在大學生的開銷的。 四、“高校消費排行榜”根據高校消費支出比例調查,對全國高校支出做了對比,快來看看哪些高校的大學生既是“學霸”也是“土豪” 1.食品支出榜上海交大排行第一,北大第二,而清華落后北大32個身位,僅位列34。在美妝、教育方面,北京大學分別排名第5,第6,表現不俗,而清華大學均未能進入前50。 ![]() 2.愛“運動”消費榜 在購物單項支出的榜單中,985、211高校幾乎狂攬教育、食物、運動的前十名,而且在美妝、網游等方面也顯示了不俗的實力。小編默默說一句,學霸不僅學習好,更懂生活,愛運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