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可樂之父、富有傳奇色彩的家長式領袖羅伯特·伍德羅夫(Robert Woodruff)曾總結人際關系的五個秘訣:
最重要的五個字:“如果你愿意”;
最重要的四個字:“你認為呢?”;
最重要的三個字:“你真棒“;
最重要的兩個字:“謝謝”;
最不重要的一個字:“我”。
當前越來越“國際化”,也需要我們自我更新與世界同步,但我們只要生活在中國,“中國式”思維和行為習慣就是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和內在DNA,我們的父母、長輩、老師、領導,地道的中國人,都在無形中遵循著“中國式”的規則,不被邊緣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了解他們、先做好地道的中國人!那么,如何識別東西方文化差異并從中國人的角度去理解羅伯特·伍德羅夫所言的人際關系五大秘訣呢?

第一,“如果你愿意”
這是西方人的表達方式——直接明了,是就是、非就是非、二元對立的;而中國人的“愿意”是含蓄內斂、并富于變化的,中國人常常是“無為而無不為”“以讓來求進”!
“客氣話”“套話”“反話”是常常遮蔽“內心真實想法的”!
領導說話的藝術是:陰陽哲學、包容和回旋的時間和空間特別大。官越大面部表情越不豐富,內心的變化越少流露,忍耐力和等待時機成熟的判斷力越穩、越準。所以,中國人際溝通如果能側準對方的真實感受是一門藝術啊,中國人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沒說出的話”,所以,用西方人的“直接表達內心意圖”常常不被接受中國人“要面子”,“大實話”常常傷人,中國人講理的前提是“面子要給足”!
所以,“如果你愿意”在中國的國情下,是很少能直接、一次性、問出來的~~

第二,“你認為呢”
這涉及到人際溝通的情商,西方人喜歡個性的自我表達和張揚,有能力就顯出來!
而中國人喜歡“有內涵的人”、推崇“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
開會時,等級有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輪到你時不說,說不好時不說,傾聽再傾聽,該你說時還要謙虛的說,有余地的說,“功高不能蓋主”大智慧的意見私下里說給上級~~
日常交往中,“讓”
才有一團和氣,“退”才有一席之地,舍得,才有所得!

第三,“你真棒”
贊美之詞,西方人一般比較容易服人,中國人的“客氣話”比較多,所以,聽到夸獎,不能飄飄,繼續做好自己的事,“生命的內核要硬”。
同時,對他人的贊美是必要的,但要合情合理,適度準確,否則話就不給力了~~

第四,“謝謝”
這是國家化的禮貌用語!
中國人講究“大恩不言謝”“滴水之恩當涌泉報答”也就說,中國人說出的謝謝,心里就沒什么了;而不說出來轉化成實際的行動,是最有分量的,一個有真正感恩心的人,人脈會很厚,企業會很火~~

第五,“我”
“我”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首要立足點是“修煉好自己”!
西方要么“功利主義”,要么“博愛平等”,很極端!
而中國人很“中庸”,為你就是“為我”,忘記自己,最后回歸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