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風光。小時候,在江西老家上學的時候,就經常唱“江西是個好地方”這首歌。要說江西有多少名山?井岡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這些名山盡收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名下,而且除革命圣地井岡山之外,其他均收錄于《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它們都是江西老表們引以自豪的驕傲,也是全國眾多驢友乃至全世界旅游愛好者向往之地。實際上,江西還有一處業已收錄于《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這第五座世界級名山,卻是江西老表們心中的痛!個中緣由且待樂奀與你慢慢道來。
一、三清山:三清天下秀

三清山景點:女神峰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東北部的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三清山景點:巨蟒出山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和山峰,栩栩如生的花崗巖造型石與豐富的生態植被、遠近變化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三清山景點:高空棧道
景區總面積229.5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也是信江的源頭。景區內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樹茂盛、珍禽棲息,終年云纏霧繞,充滿仙風神韻,被譽“世界最美的山”。同時,她又是一座經歷了千年人文浸潤的道教名山,三清福地景區承載著三清山厚重的道教文化,平均海拔約1500
多米, 迄今1600 余年,道教歷史源遠流長,共有宮、觀、殿、府、坊、泉
、池、橋、墓、臺、塔等古建筑遺存及石雕、石刻230
余處。這些古建筑依“八卦”精巧布局、藏巧于拙,是研究我國道教古建筑設計布局的獨特典范,被譽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館”,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清山景點:道教“無雙福地”三清宮
二、龍虎山:道教第一仙境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巖、龍虎山、上清宮、洪五湖、馬祖巖和應天山等六大景區組成,有55個景點、261個景物景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此外,還包括弋陽龜峰等獨立景區(點),面積40平方公里。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63代,歷經1900多年。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龍虎山中有千古之謎:懸棺。宋理學家朱熹曾發出疑問:“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這里有202座懸棺。專家考證認為,龍虎山的崖墓懸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歷史,是古越人所葬。
龍虎山千年懸棺群
“今夕何夕兮,騫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一曲低緩而沉郁的《越人歌》,唱盡古越風情與神韻。春秋五霸爭雄,正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20年,演出了歷史上撼然心魄的一幕。
龍虎山森林覆蓋面積62%,雨量充沛,氣候溫潤,龍虎山景區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中國國內景點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種綠色生態有機產品。由于灌溉的水來自于清澈的山泉,人們把這里種出的大米叫“龍泉大米”,賣得很火。這里碧水丹山秀其內,道教文化美其中,豐富的人文與奇絕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弋陽龜峰
二、井岡山:老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色旅游景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井岡山市,江西省縣級市,由江西省吉安市代管,地處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 井岡山市位于北緯26.34°,東經114.10°之間,東鄰泰和縣,北接永新縣,南臨遂川縣,西接湖南省茶陵縣、炎陵縣。

井岡山景區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鐵路、江西321省道可直達。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吉州區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紅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高山田園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
井岡山筆架山景色
2015年7月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井岡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井岡山上杜鵑紅
四、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地處江西省北部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余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云煙”,廬山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云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以“雄”、“奇”、“險”、“秀
”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山勢雄偉,山體多峭壁懸崖,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共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
古人云‘廬山之美在山南’,廬山主要精華景區就在山南一帶,有千年歷史,這里有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還有桃花源、周瑜點將臺、愛蓮池、三疊泉瀑布、仙人洞、含鄱口、美廬會址等。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巖石狀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

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的風光或許不如五岳奇險,但人文底蘊豐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贊美廬山的佳句,尤其是蘇軾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人充滿向往。
位于廬山景區內的白鹿洞書院
五、鉛山武夷山:江西人曾經心中的痛

福建武夷山龍井山
一說到武夷山,有人會問:這不是在福建嗎?因為福建有武夷山市!這實際也是咱江西人之痛處喲!
武夷山位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巖系,中生代的火山巖、花崗巖和碎屑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和避暑勝地。相傳上古堯帝時期,彭祖率領族人移居到閩北一帶。當時此地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脈叫做“武夷”。
鉛山武夷山景色勝過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是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
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1982年福建武夷山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世界自然保護網成員,1992年被聯合國定為全球多樣性保護區,1999年12月,由福建省申請并批準納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名錄。
武夷山主峰:黃岡山
實際上,武夷山的主峰位于武夷山脈北麓的江西鉛山縣境內(即現在的鉛山縣武夷山鎮),它就是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岡(崗)山,其海拔2160.8米,是東南大陸最高峰,被譽為“珍稀植物王國,奇禽異獸天堂”、
以及“生物模式標本產地”。這里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遺產,而且還有豐厚的人文遺產。鵝湖書院見證著那曾經是繁榮而深遠的文化盛事。
直至2016年8月3日,國家旅游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嚴重警告福建武夷山風景區。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比福建武夷山晚18年!如今江西有4處名山收錄于《世界遺產名錄》,在全國名列前茅,而上饒市獨占兩個:三清山和鉛山武夷山,牛!
黃崗山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