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秋季燥氣當令,氣燥傷肺,稍有疏忽,肺臟即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干舌燥、咳嗽咯痰等不適癥狀。因此,立秋之后,應當注重潤肺養肺,預防咽炎、咳嗽、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侵襲。 按照中醫,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秋季宜常吃養陰生津、潤燥潤肺的食物,如銀耳、梨、甘蔗、荸薺、葡萄、柑橘、蜂蜜、牛奶、蓮子、芝麻、百合、山藥等,都可以起到潤肺防燥的效果。秋季晝夜溫差大,進入“陽消陰長”的階段,養生也應順應自然,以“收斂”為主,建議大家不要熬夜,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因為此時“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在秋季肺盛之時還易影響到肝,肝主情志,若肝氣受制,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狀況,引起內分泌紊亂、心慌心悸、失眠、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此時,可以通過適量運動、清淡飲食、規律作息等方法進行調理,或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會活動,調養情志,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以消減“悲秋”情緒給生理、心理帶來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