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豎宜正不宜偏 中 底橫伸長托上邊 且 交叉取中字挺立 義 同畫有異不一般 川 收張適當結體美 戈 斜中求正不伸張 少 畫多注意留疏密 重 寬窄看鄰在中間 月 懸垂用時區分早 半 點畫呼應筆法高 心 獨體字28法 1、橫長撇短:橫畫見長,撇畫須短 右 有 2、橫短撇長:橫畫為短,撇畫應長 尤 左 3、橫短豎長:橫豎相交,主干為豎 斗 午 4、橫長豎短:橫豎相交,主干為橫 十 下 5、橫平不傾:字正多橫,橫要端平 王 正 6、橫斜不平:豎彎交叉,橫畫宜傾 七 也 7、斜撇應長:主干為撇,斜撇忌短 少 鄉 8、豎撇忌短:與橫相交,豎撇應長 戶 家 9、豎畫要正:豎為主筆,豎直不倒 中 申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合體字結構要訣 一、左右結構 1、左右相同小左邊 朋 羽 竹 2、左右分停兩人立 放 印 朝 3、左窄右寬左部縮 騰 惕 披 4、左少右多左上提 吸 峰 唯 5、右窄左寬右部伸 部 卻 鄙 6、右少左多右下移 歌 勤 知 二、左中右結構 1、左中右字取橫勢 湖 渤 糊 2、三部等同端中央 微 撇 搬 3、左中窄時右部寬 鴻 淞 灘 4、左窄中右可寬行 傲 做 嘲 5、中寬兩邊均須讓 衡 街 攤 6、中窄三部不擠撞 粥 辯 辨 三、上下結構 1、蓋下者上面須大 會 合 含 2、中展者覆蓋下邊 春 卷 奉 3、上占者上部需寬 宇 宙 雷 4、下占者要闊下邊 表 思 晨 5、上下均衡不呆板 皇 青 忍 6、重疊上下下邊寬 呂 多 炎 四、上中下結構 1、上部窄時中下寬 莠 曼 蘿 2、下部寬時中上窄 贏 嬴 蠃 3、中部小時上下大 哀 章 冀 4、中部大時上下斂 蕃 幕 暮 5、上中下高矮相等 竟 意 素 6、三重四聯不一般 森 器 淼 五、字框結構 1、四面包圍內豐滿 國 固 困 2、下半圍字靠下面 函 畫 兇 3、左半圍字要均勻 區 巨 匡 4、上半包字靠上面 岡 周 同 5、左半包圍字靠下 送 遷 邊 6、上半包字靠上面 應 店 唐 合體字結構28法 1、左右上齊:上面要齊,左小右大 師 牡 明 2、左右下齊:左大右小,下面要齊 敘 朝 細 3、左右均勻:左右平分,各占其事 政 跟 經 4、同類并立:左右相同,右須寬大 雙 朋
5、連撇要穩:三撇的字,下對上 6、相互呼應:左右相向,左顧右盼 妙 好 舒 7、背忌呆板:左右互背,脈絡相通 孔 犯 乳 8、左收右伸:左豎右撇,豎縮撇收 杉 秒 修 9、左疏右密:左右結構,右占位多 流 情 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原則: 1、橫平豎直 2、疏密勻稱 3、比例適當 4、偏旁容讓 5、變換錯落 6、點畫呼應 7、重心平穩 最上面有長橫稱為天覆,最下部有長橫稱為地載。 有空則伸,沒空則讓 上中下相等 意 克 竟 署 冀 慧 舅 上窄中下寬 裹 率 蓄 莠 萋 蔥 慕 彝 中短上下長 墨 常 竇 管 箸 瞢 中長上下短 蒸 羆 慈 篡 中寬上下窄 察 喜 葵 慕 冪 寒 中窄上下寬 蕁 算 窩 宴 莫 烹 蒿 怎 樣 學 寫 字 石家莊市范西路小學 師晨昱 怎 樣 學 寫 字 一、 掌握正確的寫字“雙姿”和書寫習慣。 二、 學習基本的結字規律和書寫要求。 三、 培養良好的寫字興趣和書寫信心。 一、 掌握正確的寫字“雙姿”和書寫習慣。 (一)寫字“雙姿”。 1. 坐姿:頭正、臂開、身直、腳穩。 2. 握姿:指實掌虛。 (二)書寫習慣。 1. 提起筆來寫字。(捏線法) 2. 合理用紙。(行列、天地、邊框等) 3. 分散練習。 二、 學習基本的結字規律和書寫要求。 (一)結字規律。 左小當齊上,右小右下停。斷豎下對上,身正橫勿平。 重捺一變點,排點各有形。重橫上宜短,重豎右略伸。 連折兼方圓,連鉤角不同。三點意不斷,兩撇對上胸。 四橫天對地,四豎下合迎。 a 、主筆制勝。 b 、疏密對比。 c 、黑白互補。 d 、正欹( qi )相映。 e 、起承呼應。 f 、 避就得勢。 g 、因形立字。 h 、形變生姿。 1. 間架結構與筆畫。 多數漢字是由筆畫組成偏旁部首,又由偏旁部首組成字。間架結構是指字中筆畫的安排、偏旁部首的布局。間架結構是主體,筆畫是枝節。 2. 漢字書寫“四查法”。 一查字形,二查間架,三查筆畫,四查輕重。 3. 在外形特點上可以分為: 口(國、到)、申(善、喜)、凸(磊、蓋)、 甲(宙、冒)、吃(況、琦)、和(江、壯)、 尖(塵、久)、心(父、勿)。 認準字的外形特點,有助于找準字的重心,捕捉字的關鍵筆畫。 (“若平直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 晉代 王羲之) (“學寫字不僅要動筆,還要用心,不但要觀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 ”—— 五年級 下冊 第十五課) 4. 漢字在結構上,可以分為五種類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品字結構、獨體字結構。 (1)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 a. 重字勿同(竹、林)。 b. 并列不犯(解、雕)。 c. 左縮右伸(放、張)。 d. 偏旁避讓(僧、到)。 e. 左耳狹長(阻、隊)。 f. 右耳寬豐(鄧、都)。 g. 左少上提(吃、對)。 H. 右少下移(卻、扣)。 i. 中部求正(做、搬)。 (2)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 大小變化: a. 上大下小(劈、祭)。 b. 上小下大(最、巍)。 c. 上下均衡(裴、需)。 寬窄變化: a. 上寬下窄(紫、皆)。 b. 上窄下寬(昆、孟)。 疏斂變化:(冒、悉)。 (3)獨體字結構。 獨體字在漢字中站了大約四分之一的比例。獨體字筆畫少,主要筆畫(主筆)顯得特別重要。因此,寫好這類字,必須注意精心安排關鍵筆畫。 a. 中豎宜正(甲、擊)。 b. 底橫宜長(直、亞)。 c. 交叉求中(文、丈)。 d. 同筆求異(川、豐)。 e. 收張得當(匍、匐)。 f. 寬窄適宜(皿、耳)。 g. 斜中求正(乃、飛)。 (4)包圍結構。 a. 全包圍結構(國、因)。 全包圍結構的字一定要寫的小一圈,才能和其它字“配套”。 b. 下包上結構(畫、幽)。 兩邊的圍框不能過高,中間部分寧下勿上。 c. 上包下結構(用、風)。 圍框不能撐滿格子,中間部分寧上勿下。 (5)品字結構。(堆壘字) 如:晶、淼、壘、品、鑫、眾、森等。寫這類字要注意:一定要寫成上小下大的形狀。另外,最后一部分必須寫的稍微大些才好看。 5. 在筆畫上,可以分為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八種筆畫。 斷豎下對上,身正橫勿平。 重捺一變點,排點各有形。 重橫上宜短,重豎右略伸。 連折兼方圓,連鉤角不同。三點意不斷,兩撇對上胸。 四橫天對地,四豎下合迎。 (二)書寫要求。 1. 字的筆畫。(勿橫平豎直) 2. 字的形狀。(勿方方正正) 3. 字的大小。(勿大小一致) 4. 字的排列。(勿整齊劃一) 唐代張懷瓘( xiang )在《書議》中把書法藝術稱為“無聲之音”。遵循“寓雜多于統一”的原則。 唐代孫過庭指出:每一字的點畫結構必須“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就是說,書法作品中的各個部分既要有差異性、多樣性,同時又必須是一個關系和諧的整體,只有這樣,作品才能變化豐富,對比鮮明,并且相互聯系,彼此呼應,構成一幅完美的藝術佳作。 三、 培養良好的寫字興趣和書寫信心。 (一)寫字興趣。 “ 授人以魚 ”——“ 授人以漁 ”——“ 授人以欲”(內驅力) ——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 (王金霞) (二)書寫信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