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 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能的三起三落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人們認為如果能賦予機器邏輯推理能力,機器就能具有智能,人工智能研究處于“推理期”。當人們意識到人類之所以能夠判斷,決策,除了推理能力外,還需要知識,在20世紀70年代進入了“知識期”,大量專家系統在此時誕生。隨著研究向前進展,專家發現人類知識無窮無盡,且有些知識本身難以總結后交給計算機,于是一些學者誕生了將知識學習能力賦予計算機本身的想法。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機器學習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相關技術層出不窮,深度學習模型以及AlphaGO增強學習的雛形-感知器-均在這個階段得以發明。隨后由于早期的系統效果的不理想,美國、英國相繼縮減經費支持,人工智能進入低谷。80年代初期,人工智能逐漸成為產業,但又由于5代計算機的失敗再一次進入低谷。2010年后,相繼在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圍繞語音、圖像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業大量涌現,從量變實現質變。 人工智能三起三落,60年登上圍棋之巔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政策環境 伴隨政策支持的逐步深入,中國政府將有力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此外,相比美國和英國,中國對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雖更大。 2016-2017年陸續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規劃(2018-2020年)》,并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7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等政府報告中提出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重點內容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讓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鼓勵智能化創新。 美國人工智能行業政策環境 2016年陸續發布《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規劃》和《人工智能 自動化與經濟》,重點內容包括投資和開發對社會有益的人工智能;了解并解決人工智能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學影響;通過標準和基準以測量和評估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了解國家人工智能的人力需求等。 英國人工智能行業政策環境 2016年發布《人工智能對未來決策的機會和影響》和《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兩份報告,重點內容包括考慮并理解網絡上快速增長的個人信息總量和有效的機器學習兩者結合個人數據安全和隱私等基本的個人自由權利產生的威脅;建立明確的規則確保人工智能機器決策過程的透明和可歸責性;最大化科技進步的社會經濟效益并最小化其潛在威脅。 AI企業成立及地域分布情況 AI企業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在2013年過后則形成爆發式增長, 2014年的成立數量是2013年的兩倍。之后在2016年達到了巔峰(477家),但在2017年呈現出了一定的下降趨勢。這有可能是受到了互聯網寒潮的影響,使得市場更加理性,倒逼人工智能企業開始由數量多到質量高的轉變。 北京、廣東和上海位列top3,浙江和江蘇緊隨其后,這五個省市占 據了全國AI項目的近97%,與TMT創業公司相比,AI企業的地域集中度更高,極度依賴一線城市的教育及經濟資源。 在《2018 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集中的城市。 AI行業人才短缺 前段時間華為發布了全球聯接指數(GCI)2018 報告,這是華為連續第五年發布該指數報告。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正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范式,如果全球各國家積極部署人工智能,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達23萬億美元。 這相比2017年的12.9萬億美元的規模(占比17.1%的GDP),增長接近一倍。但GCI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面臨著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問題,將影響各國的數字經濟增長。 GCI 2018 研究還發現,各國要想大規模發展,必須同時發展算法、算力、算據三大關鍵要素。在GCI研究的三類國家中,領跑者國家的ICT基礎設施相對成熟,因此在算法、算力、算據方面領先于加速者和起步者國家。 但三類國家同時面臨著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人工智能將重新定義未來的工作,因此政府應重新思考教育的未來,著手構建一個健康、協作、開放的人工智能生態,吸引和留住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華為公司Marketing部總裁張宏喜表示:“人工智能的作用正日益凸顯,通過GCI的研究,我們也看到ICT發展進入瓶頸期的領先國家正利用智能聯接挖掘新的機會點,部分發展中國家也在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方式,以加快推進戰略增長計劃?!?/p> 人工智能產業圖譜 附:《互聯網周刊》與eNet研究院評選的2017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百強 2017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百強 精選福利: 轉發、評論、點贊后點擊主編頭像、關注主編后私聊主編"001"即可免費獲取《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研究報告 》,小編發的所有資源都是免費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