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涼月滿天 又一力作! 作家 涼月滿天 在人們的印象中,司馬懿幾乎是一個無法翻身的黑存在。任何人一想到他,就想到他的狡詐陰狠,想到他的子孫謀朝篡位。 一想到他被諸葛亮壓著打,就覺得大快人心。就和京劇臉譜一樣,在人們固化的印象中,他實在是一個妥妥的大白臉奸臣。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又豈是一個平面就能描畫得詳盡的? 他是個妻管嚴(yán),老婆和他生氣絕食,他也給老婆服軟。 他疼愛他的兒子,因為老婆絕食,兒子們也不肯吃飯;所以給老婆服軟的時候,他還要給自己找個借口,說:“我是怕餓壞我的好兒子們。” 他侍奉過曹家三代主君,對哪一個都是傾心輔佐,但是在哪一任主君面前,他都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面對戰(zhàn)場上的敵人,他無上的兇狠;面對他官場上的敵人,他腹黑得不行。 他每走一步路,都是先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自保,再小心翼翼地擴(kuò)張。他的處世哲學(xué),只有兩個字:一個是忍,一個是狠。 “忍字心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禍招。若是忍得心頭怒,到頭方知忍字高。” 面對敵人的時候,他會咬牙苦忍,所以諸葛亮給了送女人衣服,他怒,但是把怒含起來,化成毒水,噴出去,腐蝕斷送了諸葛亮的性命。 面對政敵的時候,他也會咬牙苦忍,所以面對喋喋不休的曹爽,他把荊棘吞進(jìn)肚里,躺在床上,裝出一副死樣,為的是致命一擊,暴起殺人。 他把“忍”字方針發(fā)揮到了極致:和他同一朝代的人,一個個都化了灰煙;只有他,那么低著頭,老老實實地,盯著自己的腳尖兒,一步一步朝前蹭,居然蹭到了高壽,蹭到了極致的尊榮。 他活到最末了兒,也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黑心還是紅心。 在這本《一個能忍的牛人:司馬懿》里,我抓住的就是司馬懿性格特征里這一個鮮明的“忍”字,因為這是他一輩子做人處世的重點和中心。 他不光能忍,更能狠。狠到了殺人如麻,狠到了壘頭成塔。 他在造反的遼東大開殺戒: 司馬懿入襄平,點召遼東公卿百官、被俘的將官及十五歲以上參戰(zhàn)的士兵,一聲令下,開始了大屠殺。 ……一番血洗,司馬懿命人把尸體碼在一起,用土封上,謂之“京觀”,供人一覽,慎誡其心,讓他們不敢謀反。 他對他的政敵大開殺戒: “曹爽、何晏、鄧飏、丁謐、李勝、桓范、畢軌、張當(dāng)……一字排開,身后是被他們牽連的人。行刑人員依次將他們驗明正身。 寒風(fēng)撲面,霜雪連天。頭頂?shù)奶柹l(fā)不出一絲熱力,曹爽哆嗦得穩(wěn)不住自己的身子。恍然間,他似乎看到刀刃映著太陽發(fā)出的紅光,下一刻,天旋地轉(zhuǎn),頭顱落地。 三百多人。 三百多顆頭顱。 三百多具無頭尸。 血流成河,風(fēng)聲尖利。” 奇怪的是,在寫司馬懿的時候,是無法從頭到尾都用正兒八經(jīng)的語調(diào)描述他的,總是會在一本正經(jīng)的敘述中時不常地歡脫一下,好像皮這一下,我的筆會很開心。 但是,明明歡脫著,冷不丁地又會下筆狠狠地扎一下自己的心。好像他這個人就具備這樣的特征:莊重和諧謔之間的無縫轉(zhuǎn)換,像極了他反復(fù)無常的命運。 這樣的行文方式,真是見了鬼了,簡直是對司馬懿一生真?zhèn)螣o人知的同情與暗諷。 就像這段話: “司馬懿最不肯干的事就是找死。 這個人永遠(yuǎn)不會硬碰硬,他的字典里基本上也找不見“風(fēng)骨”二字。 他唯一一次顯示風(fēng)骨,裝病臥床七年,最后還是乖乖去給曹操當(dāng)差;為曹丕服務(wù),從不直觸曹丕逆鱗。到了曹叡這一代,面對小一號的秦皇漢武,他更是團(tuán)團(tuán)緊縮,收斂自己。 這樣陰深的心思,如同驕陽下一蓬綠蔭,綠蔭里長著星星點點不起眼的小花小葉。面對諸葛亮強到爆炸的氣派,他仍舊像以前那樣,收起來,縮起來;像烏龜一樣,縮進(jìn)去,蓋上蓋。” 寫的時候,它就這樣像泉水一樣從地底下冒出來。并不是主動采取什么樣的寫作方式,而是這樣的寫作方式,正合了他這樣一個人。 越寫,越覺得司馬懿是不能被臉譜化的,這樣太不公正。 老天爺厚待他,他韜光養(yǎng)晦,竟然養(yǎng)出一個當(dāng)代宰輔,萬人之上的美好結(jié)局。 老天爺又薄待他,他生時美譽無限,死后成了戲臺子上,再也翻不了身的白臉大奸臣。 他不值得我們?yōu)樗疵仄椒矗撬矝]必要讓我們一味地咒罵。 設(shè)身處地,假如是你站在司馬懿的位置上,處在司馬懿所處的時代,想想看,你會不會比司馬懿做得更出色,活得更平安? 要解開司馬懿的命運密碼,大約只有遍觀他的一生,最后也許才能得出一個略近于客觀事實的結(jié)論: 司馬懿一生長壽,是他的性格;一生榮耀,則是他的命運。 他的一生中,有一個詞像一盞燈,那就是:鈍感力。 一種遲鈍的力量。 這種力量,是司馬懿能夠當(dāng)人生贏家的關(guān)鍵。 在殘酷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司馬懿不敏感,始終保持著一種“鈍感力”。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把鈍感力描述成“遲鈍的力量”,就是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jìn)的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司馬懿不缺。 不是替他洗白,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其實對生活都保持著一種鈍感。如若見花落淚,見月驚心,能不能活得長都是問題,怎么還能做一番事情出來。” 所以他殺人的時候,會狠;被壓制的時候,會忍。哪怕是光榮返鄉(xiāng)的時候,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天地開辟,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xiāng)。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真是,對這個人,實在是一言難盡。 一邊寫,一邊笑,一邊同情。讀者想來也會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同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