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所處的時期是比較繁榮的盛唐,這時候政治,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F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意識已經覺醒,中國古代文論體系的開始創建,詩文的批評處于演進之中。至此,白居易的詩多描寫現實生活,語言比較樸實易懂。 白居易認為文章應該是要為現在發生的天下大事而寫的,詩歌應該為社會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寫的。詩歌創作要“為時”、“為事”,對領導者而言可以當作觀察時政利弊的輔助方法,而對大眾平民而言,詩歌又能盡情抒發心中的感情。他提出詩歌應當與當前的政治斗爭相聯系,積極干預生活。這其實和《論語.雍也》里面所說的詩歌可以干預現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里面說明,詩歌要諷喻現實。《與九元書》強調詩歌語言繼承《詩經》“風”和“雅”并且反應現實的優良傳統,他批判了詩歌辭藻華麗的唯美主義和詩歌的形式主義。主張詩歌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希望摒棄齊梁浮艷風的不良傾向,做到盡善與盡美的完美結合。 白居易為后人寫作留下了好的文論,但是白居易也有缺點。他過分強調了詩歌的針砭時弊的實用功能,否定詩歌的藝術性。 一直在強調詩歌的實用,在用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詩歌應有的平仄以及其他的一些修辭駢文,這樣就和我們當下看到的白話詩差不多了。這和中國先秦之前創作藝術形象的基本美學原則,形神兼備相違背。 白居易說創作要用“實錄”的方法,他否定了詩歌要用想象、夸張的藝術手法。 實錄就是像記錄一些事情一樣,不用要用想象、夸張的藝術手法。所以就忽視了藝術所具有的含蓄的蘊籍,沒有藝術鑒賞的價值,就像拍照片似的,體現不出來沒有味外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