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自古以來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大類,一般習慣所稱的漢防己實際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商品木防己則為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 防己在食用時候要注意其本身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忌用。神農以中品之藥為臣,主通調血氣,祛邪治病,無毒有毒,斟酌其宜,隨病而用。如防己既列中品,且屬無毒,以之治病,有行氣清熱之功。 現時中醫應用防己的經驗是:漢防己偏于利濕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偏于祛風而走外,用于祛風濕以止痛。《千金方》治遺尿小便澀,三物木防己湯主之。而李東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藥,病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防己用于風濕痹痛,多配滑石、伍薏苡仁、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藥同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可與葶藶子、椒目、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茯苓、黃耆、白朮等配伍。
需要注意的是馬兜鈴科植物木防己因為含有馬兜鈴酸,會導致近端腎小管功能受損,已經被國家禁用,所以實際使用時,只能使用防己科植物粉防己。一般認為“木防己長于祛風止痛,漢防己長于利水消腫”,所以膈間支飲,水停心下使用漢防己是合適的。 漢防己(粉防己),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腫,次要功效是祛風止痛,特別擅長祛除皮部,肌部,肉部,膈,心下之水,又有一定的下氣作用。可惜,漢防己,也有一定的肝腎毒性,久用,大劑量使用,均需慎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