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之名,彪炳近代史冊,他不僅是文壇巨匠,是語言天才,是幽默大師,同時也是極具智慧的“民國智者”。 林語堂的人生智慧,在整個民國時期都鮮有人及。他愛國愛民卻不憤世嫉俗,他見解獨到卻不與人爭論,他遺世而獨立,在自己的軌道上活出了真我。 在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民國,上流知識分子紛紛停妻再娶,他們覺得,小腳原配是封建余孽,新式才女才是良偶佳配。于是,徐志摩甩掉了張幼儀,娶了陸小曼,魯迅撇下了朱安,娶了許廣平,胡適雖然沒有再婚,但也有紅顏知己無數。 唯有林語堂,縱然心里也愛著前任陳錦端,但仍對妻子廖翠鳳不離不棄,終生不渝,一生沒有背叛,一世沒有越軌。 他說:我才不要娶什么才女為妻,我要的是賢妻良母。結果,林語堂成了家庭最幸福的民國文豪。因為對于婚姻的本質,他早已看破。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林語堂對幸福的理解則更能彰顯他的無邊智慧。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睡覺、吃飯、談情、玩樂,這四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卻折射出幸福的真諦。 第一,睡在自家床上,這意味著你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并且遠離戰亂生活安定。這是物質保障,也是環境保障,是人能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 第二,吃父母做的飯菜,這說明父母健在,身體健康,并且與子女時常見面。這是親情寄托,也是人性需求,是人能獲得幸福的關鍵因素。 第三,聽愛人講情話,這意味著你有一個愛人,而且感情甚篤,二人情意綿綿,相親相愛。這是愛情滋潤,也是生活色彩,是人能獲得幸福的重要原因。 第四,跟孩子做游戲,這意味著你有兒孫繞膝,可以盡享骨肉親情,這是天倫之樂,也是血脈延續,是人能獲得幸福的本質動力。 一個人,他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豐富的精神生活,難道他不是幸福的嗎? 但是,這四件小事看似容易,實則很難,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用心經營方能獲得。上天不會特別眷顧誰,幸福是我們自己爭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