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樞穴
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 《針灸甲乙經》:“在帶脈下三寸;一曰在水道旁一寸五分。”《針灸大成》:“水道傍五寸五分”,《循經考穴編》:“腰胯罅中”。 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布有髂腹下神經。 調帶脈,理下焦。 陰挺,赤白帶下, 月經不調,疝氣,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古代記述:小腹痛,里急,陰疝,腰間痛,婦人下赤白。 近人報道:腹脹,子宮脫垂。 五樞透維道、氣海俞、陽陵泉對子宮全切術針麻。 痃瘕:氣海、五樞、氣門、足三里、三陰交。 肩脊痛:五樞、背縫。 卵縮:五樞、歸來。 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2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素問·氣府論》王冰注:“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素問》:王注: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甲乙經》: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小腹痛,五樞主之。 《千金方》:主陰疝,兩丸上下,少腹痛。 對下腹部麻醉效果較好,如對闌尾切除術采用五樞、脾俞、京門,手術針刺麻醉率(I、II級),達到69.49%。另對子宮全切術,以五樞透維道、氣海俞、陽陵泉等穴,不但取得較好麻醉效果,而且還可促進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 (十八)帶脈穴歌首頁 中醫書籍 《金針秘傳》 帶起少陽帶脈穴,繞行五樞維道間,京門之下居 上,周回季脅束帶然。 帶脈穴分寸歌帶脈部分足少陽,季脅寸八是其鄉,由帶三寸五樞穴,過章五三維道當。 帶脈穴在季脅下一寸八分,從帶脈穴下三寸即五樞穴也。從五樞下行,過肝經之章門穴下五寸三分,即維道穴也。 考正帶脈穴道帶脈之穴,李時珍謂起于季脅之章門,循帶脈又與足少陽會于五樞、維道,左右凡八穴。張介賓《類經》謂脈氣所發,在季脅下一寸八分,穴名帶脈。又與足少陽會于維道,凡四穴。《金鑒》與《針灸大成》均言帶脈五樞、維道凡六穴。考之《圖經》帶脈、五樞、維道三穴,屬帶脈之會。章門穴,乃脾之募藏之會,非帶脈之會也。時珍穴之四,介賓穴之二,較之《圖經》俱有差失。今遵《圖經》、《金鑒》、《大成》穴屬,而縷繪之,以質后之賢者。 上一頁:(十七)帶脈穴圖(圖缺)(六穴) 下一頁:八、針法秘傳 帶脈的作用 按摩帶脈穴位的作用與好處帶脈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們身體上有很多的經脈系統,沒一個經脈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帶脈的作用是什么嗎,帶脈減肥是怎么樣的呢,帶脈不通要怎么辦才好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帶脈穴位按摩的功能和效益,排毒養顏,塑造迷人的小腰,緩解治療痛經、月經不調,腹痛,帶脈穴位具體位置在哪里,怎么找? 帶脈穴屬于足少陽膽經,帶脈穴位于人體側腹部,當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肝經章門穴下1.8寸處。(與肚臍同高度,腹潔穴,位于順乳頭線往下,比肚臍低3厘米處的位置)。 ![]() 按摩帶脈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緩解治療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赤白帶下,腹痛、腰脅痛,疝氣等 溫馨提示 按摩帶脈穴的功效 帶脈的作用還有就是溫補肝腎,通調氣血,排毒養顏。 針刺帶脈穴的方法 帶脈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側腰部。 艾灸帶脈穴的方法 帶脈穴艾條灸10-20分鐘,帶脈穴艾炷灸5-7壯。 帶脈 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帶脈的主要作用是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任督二脈、陰陽二蹻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系。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帶脈循行起于季脅下,斜向下至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環繞腰腹部一周。 對足邵陽膽經帶脈點經脈的交匯點,第五支點,維多利亞路點和腳邵陽膽”失去“足穴林奇(絡帶脈)。病候:腹滿,腰部覺冷,月經不調,赤白帶下。按摩帶脈穴的作用與好處排毒養顏,塑造迷人小腰,緩解治療痛經、月經不調、腹痛等,帶脈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里呢,怎么找?帶脈穴屬于足少陽膽經,帶脈穴位于人體側腹部,當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肝經章門穴下1.8寸處。 按摩帶脈穴的方法 用雙手從兩邊按捏、揉點、提拿穴位。經過長時間的按摩,穴位也會逐漸被打開,您會發現進食量會減小到一定范圍內,而且不會再老想吃東西了,要不隨時按摩而每天都會看到一定的效果。(每天晚上睡覺前,沿著帶脈橫向敲擊30-50圈,重點在帶脈穴上敲擊50-100下,對于恢復帶脈的約束能力,減除腰腹部的脂肪,)經常敲帶脈,對于通便、養顏非常有好處,而且還可以造就迷人小蠻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