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畫的分科 中國畫原稱水墨畫,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歷史悠久,它是我國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繪畫技法非常豐富。從表現內容上可以分為工筆畫,小寫意和大寫意三種。工筆畫工細秀麗,造型嚴謹準確,大寫意筆墨簡練,造型概括傳神,小寫意筆墨技法介于兩者之間,深受人們青睞,比較適合中老年人鑒賞和學習。 梅蘭竹菊稱四君子,是傳統學習中國花鳥畫的入門繪畫題材,是基礎課,所以將其納入本書的編繪內容。梅蘭竹菊練好后,掌握了運筆用墨的基本繪畫技法,在此基礎上,可舉一反三再拓學其他繪畫題材就容易多啦。 二、初學者應具備的工具 學國畫要準備一些基本的繪畫工具,簡稱文房四寶,具體是: 1. 毛筆:毛筆種類名稱繁多,形有大中小之分,質有軟硬兼之別。初學時,大中小筆都應有,先備大小提斗筆各一支,大筆最好買兼毫的;中型筆買一支大蘭竹、一支大白云;小型筆,買一支葉筋或衣紋筆,以后可根據需要逐步添置。 2.墨。過去作畫先用墨錠硯墨,墨有油煙墨和松煙墨之分,現在多用墨汁,市場上有一得閣、曹素功和中華牌等,宜書宜畫,使用方便。 3.紙。國畫紙,有生宣和熟宣之分,生宣吸水性強,熟宣添加明礬制作不吸水。寫意畫要用吸水性較強的生宣紙。安徽產的“特凈皮”、“凈皮”最好,但價格高。初學者可用云南宣、浙江宣或四川夾江宣,價格適中。規格不要太大,一尺宣方便,可以直接做畫。買三尺宣和四尺宣也可以,用時可以根據作畫需要自裁,如四尺對裁,或四尺裁三,四尺裁四等。 4.畫氈。亦稱毛氈,墊在畫紙下面,作畫時吸收滲透的水墨初學者可以用舊毛毯、舊呢子代替,以平而有絨為好。臨時作畫沒有條件,也可以把報紙墊在畫紙下面作畫。 5.筆洗。內盛清水是洗毛筆用的,市場有售。初學者可以暫時不買,選擇闊口而光滑的陶瓷大碗或杯瓶代替。 6.調色盤。調墨配色用,市場售有七池型和重疊型的,初學者也可不買,可以選擇中小型白色盤子代用,多少自便,一般有三、五個就可以。 7. 顏色。可買一盒12色的中國畫顏色,也可選購常用的鉛管顏色,如鋅白、曙紅、胭脂、藤黃、朱砂、赭石、石青、石綠等,用量多的可以隨時單買補充。 筆筒、書架、鎮紙等其他備品,可根據個人條件和學習進程的需要逐步添置完善。 三、用墨法 人曰“墨分五色”,稱濃淡干焦濕,亦稱焦濃重淡清。其實不然,墨的變化和水分多少有著直接關系,隨著水分的遞增墨色層次發生演變,顯現出豐富多彩的奇妙變化。用顏色作畫亦有同理,需要學畫者慢慢摸索,虔心體驗。 焦墨:把墨汁硯的很濃,畫在紙面上墨澀而有光。 濃墨:墨黑程度僅次于焦墨,原因是加入了少許的水分所致。 重墨:是對淡墨而言的,它比濃墨淡一些,比淡墨又黑一些。 淡墨:墨色呈灰色叫淡墨,是加了較多水分的緣故。 清墨:是清水筆中加了一點點墨,畫在紙上僅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而已。 上述是墨加水后出現的變化稱單色,但是在畫花葉和皴擦樹皮、石頭時,常常會濃淡墨色接踵相遇,就產生一種滲洇現象,在國畫技法中稱作破。比如說,濃色葉用淡色勾葉脈稱淡破濃,若淡色葉用濃色勾葉脈稱濃破淡等等(見圖示)。但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濃破淡還是淡破濃,都應該在前色七分干時去破,過早或過晚都破不出好的效果。 四、用筆法 運筆方法很多,技法表現豐富,初學者首先要了解幾種常用的基本筆法,隨著學習實踐的進程,再逐步深入學習。 1.中鋒。亦稱正鋒,筆鋒垂直于紙面,運筆時筆尖保持在線條中間,這樣畫出的線條感覺厚重圓潤,是提款和作畫勾線的主要筆法。 2.側鋒。亦稱偏鋒,運筆時筆鋒側向一邊,畫出的線條較寬,這樣的線條墨色比較豐富,是畫樹葉和塊面的常用筆法。 3.逆鋒。筆鋒在前,筆桿在后逆行運筆稱逆鋒。此法運筆會使筆鋒散開,畫出的線條粗糙,畫老樹干、石頭輪廓常用之。 4.拖筆。與逆筆相反,筆桿在前,筆鋒在后拖著筆走稱之拖筆,拖筆在作畫中常伴有捻轉筆桿的動作,線條圓轉靈活,畫紫藤、葡萄和凌霄花等藤本植物,多用此法。 5. 順筆、逆筆、順逆筆。顧名思義是以運筆方向順逆而得名。順筆是指筆鋒從左向右、從左下向右上、從左上向右下運筆稱之順筆;筆鋒從右向左、從右下向左上、從右上向左下運筆都稱之逆筆。畫樹枝、竹枝、蘭葉、蘆葦和草等都用順逆筆。 6. 皴擦。石頭和樹干中間的皺紋需要用皴擦的方法描繪出物象內部的皺紋及明暗。山水畫中皴的方法很多,在花鳥畫中不詳述。皴擦方法,是用干筆側鋒橫臥紙上輕擦,顯示出樹皮、石塊的紋理凹凸和陰陽明暗為好。在花鳥畫中長用的皴不同于山水畫,除石塊用斧劈皴外,樹干皴法要根據樹種不同而變化,如桃樹和梧桐樹用橫皴,松樹用麟皴,柏樹則用線條紐皴等。 7. 點。也叫“點簇”,在花鳥畫中經常應用。點可分橫點、豎點和園點,還可以用戰筆積點的手法,把點變成線或面,用處很廣。 8. 提按頓挫。顧名而行筆,提是將筆輕輕提起,按即將筆鋒按下,頓則停頓也,挫是將筆鋒臥倒在紙上揉挫。這些動作是在運筆的過程中使線條產生豐富的變化,畫石塊和樹干常常用到的運筆用墨都是花鳥畫的基礎的基礎,要多練習,切莫求快,前師主張“初學用筆,規矩為先,不妨緩慢,萬勿輕燥。”在練習中去尋找感覺和體驗筆墨的奧妙,“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凡是有恒者事能如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