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主治:夜啼。 用法:打碎后裝入一布袋中,夜間枕用,早晨將藥袋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次夜繼用。一般2~5天即愈。 4】 組成:蟬蛻3個,薄荷1.5克,檳榔3克,枳殼3克,燈芯草10根。 主治:夜啼。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個月小兒用量。 方3 組成:黑丑(牽牛子)7粒。 主治:夜啼。 用法:搗碎,用溫開水調成糊狀,于睡前敷于肚臍上,覆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用法:按上述年齡組,分別加水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取藥液代茶飲。每日一劑,分3次服完,3日為一療程。 7】 組成:朱砂6~9克 主治:夜啼。 用法:搽小兒手心,啼哭停止即除去藥。 方7 組成: 廣木香6克, 小茴香6克, 紫蘇葉6克。 主治: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腫脹(鞘膜積液)。證屬寒濕而見腹部欠溫,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用法:用水浸泡諸藥10分鐘,再煎5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9】 組成:白茯苓50克,白菊花80克,勾藤80克,淡竹葉50克、燈芯草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 主治:夜啼。 用法:打碎后裝入一布袋中,夜間枕用,早晨將藥袋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次夜繼用。一般2~5天即愈。 10】 組成:朱砂3克,黃連6克,鉤藤3克。 主治:夜啼。 用法:上藥共研細粉,和勻。每次取0.5克,撒于乳頭上,使小兒吸吮,或用開水沖服。 11】 組成:蟬蛻3個,薄荷1.5克,檳榔3克,枳殼3克,燈芯草10根。 主治:夜啼。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個月小兒用量。 13】 組成:燈芯草(新生兒3克,1~6個月6克,1歲9克)。 主治:夜啼。 用法:按上述年齡組,分別加水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取藥液代茶飲。每日一劑,分3次服完,3日為一療程。 14】 組成:天竺黃, 川芎, 雙鉤藤, 朱砂各6—9克。 主治:夜啼。 用法:以布包好,掛小兒胸前心尖部。啼哭停止即除去藥。 15】 組成:朱砂6~9克 主治:夜啼。 用法:搽小兒手心,啼哭停止即除去藥。 16】 組成: 廣木香6克, 小茴香6克, 紫蘇葉6克。 主治: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腫脹(鞘膜積液)。證屬寒濕而見腹部欠溫,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用法:用水浸泡諸藥10分鐘,再煎5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17】 組成:生龍齒15克, 蟬衣3克, 鉤藤6克, 茯苓10克, 蓮子肉10克, 珍珠母15克。 功用:健脾安神,鎮心定驚。 主治:小兒夜間啼哭,驚惕不安,膽小善驚。 用法:水煎服, 18】 19】 20】 21】 22】 23】 酒服亂髮灰 臘月縛豬繩燒灰, 服之o 燒蝟皮三寸灰, 著乳頭飲之o車轄脂如小豆許, 內口中及臍中o 24】 25】 蔥白1根、胡椒3粒、艾葉3片。先將胡椒研末,艾葉揉絨,再與蔥白共搗 爛,加入熱白飯中,趁熱(以小兒能夠承受為度)放小兒肚臍上,用布扎緊固定, 每日換藥1次。夜間啼是指小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或每夜定時啼哭者。 26】 治少小夜啼道中土﹑伏龍肝 (各一把) o 右二味治下篩, 水和少許飲之o 27】 治小兒夜啼不巳, 醫所不治者方o 取狼屎中骨, 燒作灰末, 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o 28】 治少小中客忤, 強項欲死方o 取衣中白魚十枚, 為末以傅母乳頭上, 令兒飲之, 入咽立愈, 一方二枚著兒母手, 掩兒臍中, 兒吐下愈, 亦以摩兒項及脊強處o 29】 (崔氏名五驚丸) 治小兒夜啼, 至明即安寐, 芎藭散方o 芎藭﹑白朮﹑防己 (各半兩) o 右三味治下篩, 以乳和與兒服之, 量多少, 又以兒母手掩臍中, 亦以摩兒頭及, 驗, 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 以乳汁和之, 服如麻子一丸, 兒大能服藥者, 以意斟酌之o 30】 治小兒夜啼不巳, 醫所不治者方o 取狼屎中骨, 燒作灰末, 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o 31】 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矣,欲療之方o 用豉數合,水拌令濕,擣熟丸如雞子大,以摩兒上手足心各五六遍,以丸摩兒心及臍,上下行轉摩之,食頃,破視其中,當有細毛,即擲丸道中,痛即止o 32】 33】 龍角丸主小兒五驚夜啼方o 龍角 (三銖) ﹑牡蠣 (九銖一作牡丹) ﹑黃苓 (半兩) ﹑蚱蟬 (二枚) 牛黃 (如小豆 右六味末之, 蜜丸如麻子, 蓐裡, 兒服二丸, 隨兒大小, 以意增減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 34】 治小兒驚啼方o 取雞屎白熬末, 以乳服之, 佳o 35】 取馬骨燒灰,傅乳上飲兒,啼即止o 36】 蟬蛻6只(去足),鉤藤6節,甘草、薄荷各0.5克,生龍牡2克。水煎代茶飲,每日5-6次,1劑分2天服完。 37】 小麥45克,紅棗60克,甘草5克。每劑分3日,煎湯代茶飲。 38】 桂枝、甘草各3克,白芍、鉤藤各6克,陳皮4.5克,姜半夏、朱茯苓各9克,龍齒15克,生姜2片,紅棗3枚。水煎服。 39】 治少小夜啼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物, 以此哺兒, 則愈o 40】 砂0.3克、奶汁15毫升,先將砂研成極細末,與奶汁調勻,1次服完, 每日1次,連服3-5天。 41】 42】 43】 44】 45】 46】 大茴香、小茴香、錦文大黃各10克,面粉60克。將藥研成細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個小餅,外敷肚臍處,上加熱水(以小兒能承受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個餅交替使用,連用3天。 本方適用于小兒夜啼。 47】 48】 百孿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永不發方o 茵芋葉﹑鈆丹﹑秦觀﹑釣藤皮o 石膏﹑杜蘅﹑防葵(各一兩) ﹑昌蒲黃芩 (各一兩半) ﹑松蘿 (半兩) ﹑蜣蜋(十枚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三歲巳下服五丸,三歲巳上服七丸,五歲巳上服十丸,十歲巳上可至十五丸o 49】 治少小心腹熱, 除熱丹參赤膏方o 丹參﹑雷丸﹑芒消﹑戎鹽﹑大黃 (各二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若酒半升浸四種一宿, 以成鍊豬肪一斤, 煎三上三下, 去? 乃內芒消, 膏成, 以摩心下, 冬夏可用, 一方但用丹參雷丸, 亦佳o 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 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 或中大風手足驚掣, 50】 51】 【疾病】小兒夜啼 【簡介】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故日夜啼。 【治法】[藥物組成] 牽牛子7粒。 [適應證] 小兒夜啼。 [ 用法 ] 將牽牛子搗碎,用溫水調成糊狀,臨睡前外敷于肚臍上,用紗布固定,大多當晚即能止哭。 52】 [藥物組成] 黨參3-6克,茯苓4克,陳皮3克,白芍6克,蟬蛻4克,鉤藤4-6克,菊花3-6克,木香3克,甘草3克。 53】 [藥物組成] 廣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蘇葉6克。 54】 [藥物組成] 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 55】 治少小中風, 狀如欲絕湯方o 大黃﹑牡蠣﹑龍骨﹑栝蔞根﹑甘草o 桂心 (各十二銖) ﹑赤石脂﹑寒水石 (各六銖)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升內藥重半兩, 煮再沸, 絞去滓, 半歲兒服如雞子大? 大兒盡服, 入口中即愈, 汗出粉之, 藥無毒可服, 日二, 有熱加大黃, 不汗, 加麻黃, 無寒水石, 樸消代之o 56】 治少小新生巾風, 二物驢毛散方o 驢毛 (一把取背前交脊上會中拔取如手拇指大一把) ﹑麝香 (二豆大) o 右以乳汁和, 銅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 末之, 小兒不能飲, 以乳汁和之, 葦筒貯? 寫著咽中, 然後飲乳, 令入腹o 茵芋丸, 治少小有風疾, 至長不除, 或遇天陰節變, 便發動, 食飲堅強亦發, 57】 鎮心丸, 治小兒驚百病, 鎮心氣方o 銀屑 (十二銖) ﹑水銀 (二十銖) ﹑牛黃 (六銖) ﹑大黃 (六分) 茯苓 (三分) ﹑茯 右十六味, 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 別治諸藥和丸, 三歲兒如麻子二丸, 隨兒大小增之, 一方無牛黃一味o 58】 五物甘草生摩膏方o 甘草﹑防風 (各一兩) ﹑白朮 (二十銖) ﹑雷丸 (二兩半) ﹑桔梗 (二十銖) o 右 〔口父〕咀, 以不中水豬肪一斤煎為膏, 以煎藥, 微火上煎之, 消息視稠濁, 去滓, 取如彈丸大一枚, 灸手以摩兒百過, 寒者更熱, 熱者更寒, 小兒雖無病, 早起常以膏摩頗上及手足心, 甚辟寒風o 59】 6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