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中藥: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 2、本草:由于中藥以植物藥居多,故自古相沿把中藥稱本草。
3、中藥學:指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律等的學科。 二、道地藥材:是優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 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 三、炮制,古時又稱“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藥物在應用或制成各種劑型前,根 據醫療、調制、制劑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的過程,它是我國的一項傳統制藥技術。 1、中藥炮制目的:1. 消除或降低藥物的副作用或毒烈性。 2. 增強藥物的療效。 3. 便于制劑和儲藏。 4. 清除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使之純凈,便于服用。 2、主要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水治(漂洗、浸泡、悶潤、噴灑、水飛)、火治(炒、炙、燙、煅、煨)、水火共治(蒸、煮、燉)、其他(制霜、發酵、精制、藥拌) 四、藥性:把藥物與療效有關的性質和性能統稱為藥性,它包括藥物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和治 療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作用。研究藥性形成的機制及其運用規律的理論稱為藥性理論,其基本 內容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為藥性理論重要組成部分,是說明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以用藥反應為依據,以病證寒熱為基準。 確定依據:①能夠減輕或消除熱癥的藥物, 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石膏、板藍根。 ②能夠減輕或消除寒癥的藥物一般屬于熱性或溫性,如附子、干姜。 意義:①據病證的寒熱選擇相應藥物,治熱病投寒藥,治寒病投熱藥。 ②據病證寒熱程度的差別選擇相應藥物, ③寒熱錯雜者,則寒熱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據情而定。 ④對于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者,則又當分別治以熱藥或寒藥,必要時加用藥性相反的反佐藥。 2、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確定依據:多甘味能補虛緩急;多酸味能斂肺澀腸;多苦味能降泄燥濕;多咸味能軟堅散結;多辛味能發表行散; 3、升降浮沉:是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 確定依據:①藥物的質地輕重,凡花、葉類質輕的藥多主升浮;種子、果實質重的藥品多主沉降。亦有少數例外,旋覆獨降蔓荊獨升。 ②藥物的氣味厚薄,凡氣味薄者多主升浮,氣味厚者多主沉降。 ③藥物的性味,凡性溫熱、味辛甘的藥品為陽性,多主升浮;而性寒涼,味酸苦咸的藥為陰性,多主沉降。 ④藥物的效用,藥品物的臨床療效是確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據。 意義: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對的。升浮類藥能上行向外,分別具有升陽發表、被動風散寒、涌吐、開竅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勢下陷類疾病的防治;沉降類藥品能下行向內,分別具有瀉下、清熱、利水滲濕、降逆止嘔、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勢上逆類疾病的防治。有少數藥物的作用趨向表現為“雙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黃既能發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4、歸經:指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 五、中藥毒性:一般系指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 中毒的原因:一是劑量過大,二是誤服偽品,三是炮制不當;四是制劑服法不當;五是配 伍不當。此外,還有藥不對證、自行服藥、乳母用藥及個體差異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六、中藥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叫做配伍。 目的:既照顧到復雜病情,又增進了療效,減少了毒副作用。
七:中藥禁忌 1、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藥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藥效,因而應該避免配合應用。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遂芫藻大戟戰草,諸參辛勺俱叛藜。 十九畏: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2、證候禁忌:由于藥物的藥性不同,其作用各有專長和一定的適應范圍,因此,臨床用藥也就 有所禁忌,稱之。所以除了藥性極為平和者無須禁忌外,一般藥物都有證候用藥禁忌。 3、妊娠用藥禁忌:是指婦女妊娠期治療用藥的禁忌。慎用的藥物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滯及辛 熱滑利之品,如桃仁、紅花、牛膝,大黃、枳實,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麥等; 而禁用的藥物是指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如巴豆、牽牛、大戟、商陸、麝香、三棱、莪 術、水蛭、斑蝥、雄黃、砒霜等。 4、服藥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指出了在服藥期間,一般應忌食生冷、油 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據病情的不同,飲食禁忌也有區別。如熱性病,應忌食 辛辣、油膩、煎炸性食物;寒性病,應忌食生冷食物;胸痹患者應忌食肥肉、脂肪、動物內臟 及煙、酒等;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熱助陽之品; 黃疸脅痛應忌食動物脂肪及辛辣煙酒刺激物品;脾胃虛弱者應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 消化的食物;腎病水腫應忌食鹽、堿過多的和酸辣太過的刺激食品;瘡瘍、皮膚病患者,應忌 食魚、蝦、蟹等腥膻發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此外,古代文獻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 忌豬肉;鱉甲忌莧菜;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丹參、茯苓、茯神忌醋;土 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蔥、柿反蟹等等,也應作為服藥禁忌的參考。 八、中藥劑量:是指臨床應用時的分量。 ①藥物性質與劑量的關系;②劑型、配伍與劑量的關系;③年齡、體質、病情與劑量的關系;④季節變化與劑量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