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有一批新小班的孩子即將步入幼兒園了,小編這段時間已經敏銳嗅到爸爸媽媽們焦慮的氣息。各種擔心不一而足,有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的,有害怕寶貝憋尿尿濕褲子的,還有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受委屈……為更好地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大家不僅要在入園前就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更要教會孩子學會向老師、同學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換句話說,就是培養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
為了讓您的寶貝能夠迅速適應幼兒園生活,融入幼兒園環境,小編整理了最基本的6句溝通語言,請一定提前教會寶貝哦~
能夠正確的表達情緒,尋求安慰和解決辦法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現。在剛入園階段,當孩子以類似的話語而非劇烈的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時,必然會收獲老師溫暖的擁抱和言語的安慰,從而對幼兒園環境產生安全感和依戀感。
為了實現這點,平時在家遇到讓孩子傷心、生氣的情況時,家長就需要讓他明白,哭泣和生悶氣解決不了問題,應一邊接納和疏導他的情緒,鼓勵其表達出自己情緒的感受,一邊引導其說出背后的原因,找到解決辦法才能讓問題化解,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因為不適應環境,經常會出現尿褲子或者憋著回家上廁所的情況,其實家長在入園前通過玩游戲就可以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如玩“上幼兒園”的游戲,模擬真實的幼兒園場景,媽媽當幼兒園老師,爺爺、奶奶、爸爸、孩子扮演小朋友,“老師”講課時,其他家人會舉手說:“老師,我要尿尿。” 幾次后,孩子就會模仿了。游戲后,提醒孩子,在幼兒園需要上廁所時,也要這樣舉手告訴老師。
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在家中就應該特別注意,無論是因尿濕還是粑粑弄臟了褲子,媽媽都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要給他貼上“真是個不講衛生的孩子”這類標簽,協助他自己換上褲子,并告訴他 “如果尿褲子了,記得告訴媽媽,不然會生病的”。通過這種方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意識到小朋友尿褲子是一件比較平常而不丟人的事,在幼兒園里,自然就會大大方方地跟老師表達需求了。
部分幼兒園倡導讓孩子自主喝水,但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會統一安排排隊喝水的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孩子還有喝水的需求,需要他們主動向老師表達。入園前除了要教會孩子用水杯喝水的方法之外,還要引導他們主動表達喝水的需求,以保證飲水量。
孩子在幼兒園不僅需要和老師相處,更會遇到各種性格、愛好與他不同的小朋友,能否和其他小朋友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系,也是決定他能否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