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桂枝湯中去生姜,更加細辛通草良 功能:溫經散寒,養血通脈。老寒腿一受寒腿就疼,肚子疼加吳茱萸、生姜。 組成:當歸(12克)、桂枝(9克)、芍藥(9克)、細辛(3克)、通草(6克)、大棗(8枚)、炙甘草(6克)。 主治: 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2、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 3、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5、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6、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歌: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澤瀉白術從,妊娠血虛少腹痛,養血行氣并止痛。 功能: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濕。當歸芍藥散這個方子,你像慢性腎炎呀、慢性肝炎呀,都有用這個方子的機會。 婦人妊娠,肝郁氣滯,脾虛濕勝,腹中癘痛。現用于婦女功能性水腫、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妊娠闌尾炎,以及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進等屬脾虛肝郁 組成:當歸9克、芍藥30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澤瀉15克、川芎9克。 主治: 1、柴桂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治慢性肝炎,這個方劑在臨床上最常見,如果是肝功能不好,可以再加丹參、茵陳。不過丹參的量要大一點,書上不也說它是個強壯性的祛瘀藥,「一味丹參,功同四物」 2、肋痛的厲害呢,可以加王不留。王不留行這個藥本來外科用,它能去瘀定痛,所以有肝區痛時用它很好,這也是利于虛寒,不利于濕熱的,它是個溫性藥。那么柴胡桂姜湯還有其它的加味、合方,也有加石膏呀,有口舌干燥也可以加;舌頭這些個粘膩的情景,渴,可以加橘皮嘛。 柴胡桂姜湯方歌:柴胡桂姜湯,加當歸芍藥散、柴胡桂姜湯芩牡甘粉良 功能:解表和里、治心腹卒中痛者 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樓根12克、黃芩9克、牡蠣6克、甘草6克 主治: 1、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在臨床上有無名的低熱,用此方很好,沒有其它的表證,但現些柴胡證,用此方治低熱,找不出來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熱的,用此方可解除:“用本方和解少陽兼治脾寒,與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治胃實相互發明,可見少陽為病影響脾胃時,需分寒熱虛實不同而治之。” 桂枝 主張抓主證,本方“治膽熱脾寒,氣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脹、大便溏瀉、小便不利、口渴、心煩、或脅痛控背、手指發麻、脈弦而緩、舌淡苔白等證。” 則以口苦便溏為主證。既然是少陽兼太陰之證,當然應該有一個少陽主證,作為病在少陽的證據,又有一個太陰主證,作為病在太陰的證據,方能放膽使用本方。 2、花粉也量大,此藥苦寒治消渴,解熱有緩下的作用,寬胸作用不如瓜蔞實,去痰寬胸就用瓜蔞,去熱解渴用花粉。 這個方子慢性病用都好,為什么?花粉這個藥是個補藥,多少有點強壯作用,常用在滋陰、久病虛衰無力。這個方心下多少有點滿,這滿有二個問題,一個為有所結,用牡蠣、花粉;一個為氣上沖,用桂枝甘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