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窮根
21世紀,新窮人,方興未艾。 一、新窮人 所謂“新窮人”,消費超前,時尚追求,收入不菲,積累不存,有別于舊式拮據(jù)度日的窮人。他們多是城市年輕白領,為追求新潮,而陷入困境。 這些人,掙錢不少,花得更多,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時尚的消費品,而將自己淪為窮人。他們購買消費品,符號價值第一,實用價值第二,主要是為了標識,個人身份高貴,而得到一時的滿足。虛榮,反而使他們,成為窮人。 他們穿著西裝革履上班,被稱為中產(chǎn)階級,但實際生活水平,已降到無產(chǎn)階級邊沿。 二、焦慮因 新窮人,原是中間階層,上離貴族遙遠,下超底層很多,對自我身份,具有不確定感,因而焦慮。 畢竟,他們有不菲的收入,有能力和意愿,避免與底層等同;然而,他們又缺乏足夠資源,去培育上等階層的生活方式。這種不尷不尬的社會處境,使他們熱衷于,零星采拮一些符號化商品,來完成個人社會身份的區(qū)隔和認同。 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向每一位社會成員,一視同仁發(fā)出召喚,但對那些擁有穩(wěn)固的社會身份,有明確認知的階層,如貴族和底層,幾乎不受影響。而對這些新窮人,卻反響激烈,使其消費欲望,尤為強烈。 其實,這些都是攀比的后果,認知的誤區(qū)。 三、狂消費 超前消費,受到新窮人的青睞。他們安慰自己:穿什么就是什么。個人身份,可以隨意打扮。因而瘋狂消費,以提高自己身份。一方面,是躋身于上層社會的期待和幻覺;另一方面,是墮入下層社會的無情趨勢。 其實,舊窮人,也有人陷入如此境界。一個老光棍,雖然窮到“五保”,卻醉心于隨禮,醉心于購置幾輛摩托,醉心于購置乒乓球案子。為什么?為求心理平衡。 瘋狂消費,損失的是,積累和前程。 四、扎窮根 新窮人,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種“他人導向”,把全部精力,投入個人形象打理,亦即消費活動之中,形成對各種消費品,永不饜足的追求。與此同時,吃苦耐勞、進取心等傳統(tǒng)美德,幾乎全部忘記。 這些人,多是悲觀主義者,對前途不抱任何希望。有的是“丁克”家庭,不再繁衍;有的是末日狂歡,饕餮享受。 沒有積累,就沒有明天,新窮人何時能夠,懂得這個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