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松逸翁 戊戌歲立秋前日,讀梁啟超點校王陽明《傳習錄集評》,至“徐愛錄”中對“止至善”之教的解答,思緒良久,忽覺陽明先生關于知行的三階段的論述,似乎與王國維先生關于人生三境界的論述可堪一比,似跨越時空的天作之合。 一 “困知勉行”與“立” 陽明先生回答徐愛:“夭壽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并進一步解釋:至于夭壽不二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便把為善的心變動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見得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事天雖與天為二,已自見得個天在前面。俟命,便是未曾見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學立心之始,有個困勉的意在。任公點校:至于“夭折與長壽沒有分別”這種本心,是教導學者一心向善,不能因為生活和壽命的變化,就動搖行善的心,而只顧著去修身以待天命,至于生活和壽命好壞長短,有天命在,我們也不必為此動搖心志。侍奉天,雖然與天未能合二為一,已經(jīng)認知到天理的存在。等待天命,就與從未見面卻在此等候類似。這就是初學建立本心時,有刻苦勤奮的意思在。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從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引出做學問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第一境界以西風刮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但在亂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fā)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 竊悟思之,初學立心之始,確有“困”于“昨夜西風凋碧樹”,但志立于困中磨礪與反躬求思,初心既立而更加刻苦勤勉,“獨上高樓”而豁然開朗,眼前一片新世界,初心亦更加堅定。又“望盡天涯路”,也知前路曲折,迢迢遠矣,既已走出第一步,踏入第一鏡,自不必回頭,理想就在路的那頭招手,經(jīng)風歷雨,必見彩虹。繼續(xù)前行吧。 二 “學知利行”與“守” 陽明先生說: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存心者,心有未盡也。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后能無失。尚與天為二。此便是圣賢之別。梁先生解釋: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能夠達到的事。懷著天生的善心,也就是說善心并沒有得到徹底發(fā)揮。侍奉天,就像兒子侍奉父親,臣子侍奉君主,必須恭敬奉承,然后才能沒有過錯。仍舊與天為分別的兩個個體,這就是圣人和賢人的區(qū)別。 國維先生用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第二境界。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卻繼續(xù)追逐無怨無悔。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描述了如何為此下決心而努力奮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斗,繼續(xù)前進,為了事業(yè)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干什么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創(chuàng)新,也要善于等待。這是執(zhí)著地追求,忘我地奮斗。 竊進思之,以為心存一個“敬”字,一心向善,必會養(yǎng)得恭敬而竭盡全力,即使“為伊”守”得人憔悴”,依然鍥而不舍,不忘初心,執(zhí)著堅守,仍然“衣帶漸寬終不悔”,守望“柳暗花明又一村”,確是學知利行功夫,也是到達理想彼岸的必經(jīng)航程。此番已然由學者提升至賢人境界。 三 “生知安行”與“得” 陽明先生說: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化育”。知天,是自己分上事,已與天為一。啟超先生闡釋: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能夠達到的事。人的本性是本心的主體,天理是本性的源頭,因此擴充天生的善心就是徹底發(fā)揮本性。“只有天下至為誠心的人,才能徹底發(fā)揮他的本性,才能認知天地的造化育成”。知天,是自己分內(nèi)的事,已經(jīng)與天合二為一。 國維先生以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界。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后,量變成為質變,不經(jīng)意間已追逐到了。第三境界是指在經(jīng)過多次周折,經(jīng)過多次的磨練之后,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突然豁然領悟貫通。這時他在事業(yè)上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jié)补喑鰜淼孽r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竊深思之,豁然悟得,“眾里尋他千百度”要尋的,是天生的善心,以至誠的心不斷砥礪積累,徹底發(fā)揮本性,再上極頂,“驀然回首”,那明晃晃亮堂堂的,不正是那與天為一的本心么?所到達的,不正是畢生追求人人可為的圣人境界么? 2018年8月9日完稿于輪臺前指 |
|
來自: 昵稱4526553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