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單位1 在六年級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單位1這個概念,單位1大家千萬要明確它的概念,單位1不是一個神秘的東西。單位1表示的就是一個整體;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1/3,這個時候,這一整塊蛋糕就是單位1;整個班級人數,全部的路程長度,所有的工作量,一本書的頁數,樹的棵數等等都是常見的單位1 2、如何確定單位1 ”比后的前“ 單從一個應用題中來看,我們應 該總結規律,找到最快判別單位1的方法 首先來看關鍵詞:“比” “的” “比后的前“ 比后面的數量 的前面的數量為單位1 來看一道例題 一條公路,已經修好了2千米,這時未修的比已修的多1/5,這條公路全長多少? 在這道應用題中,”比“這個字后面的是已經修好的長度,”的“這個字前面的也是已經修好的長度,因此單位1是已經修好的長度。有同學會說,不是公路全長為單位1嗎?在這道題中,我們不把全長作為單位1,因為它不符合”比后的前“的 規律 再來看一道例題 爸爸買了一箱獼猴桃40千克,第一天吃了這箱的1/2,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吃了1/4,第二天吃了多少千克? 這個時候,我們要抓住關鍵的兩句話(下劃線的兩句)。第一句:”的“字前面的是單位1,第二句:比字后面的是單位1 在做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應用題時,第一步就是明確單位1,通過比后的前四個字明確好單位1,當然一個復雜的應用題中不止一個單位1,這個就需要分開討論了 3、為什么要找到單位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我們六年級上冊第二節講的是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比如5×1/4 表示5的1/4是多少,同樣的5的1/4是多少也可以用5×1/4來計算。大家可以看到,在這里“的”表示的就是一個乘法。根據我們前面的理論“比后的前”,的字前面就是單位1,這里所含有的思想就是把5看做一個整體,求5的1/4是多少,更進一步拆解,就是把5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有關于單位1的都是這樣的思想! 舉個例子,小明的零花錢是20元,張強的零花錢是小明零花錢的1/4,問張強有多少元零花錢? 在這道題中,“的”字前面的數量也就是小明零花錢為單位1,“的”就表示乘法,因此張強的零花錢是:20×1/4=5 因此找到單位1是我們去做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最重要的第一步 再舉個例子 樟樹可以活800年,榆樹的壽命是樟樹的5/8,棗樹的壽命是榆樹的4/5,棗樹的壽命是多少年? 解題過程:榆樹:800×5/800=500(年)棗樹:500×4/5=400(年) 在這道題中,單位1在發生變化,一開始是樟樹,后面是榆樹,這還是很順的單位1發生變化,順著解下去就能得到最后的答案,當然還有不止那么簡單的單位1轉變 如下面這道例題 一本書有240頁,鵬鵬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4,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6,第三天應從多少頁開始看? 解題過程:第一天:240×1/4=60(頁)第一天看了60頁,余下240-60=180頁 第二天:180×1/6=30(頁)總共兩天看了90頁,第三天從91頁開始看 4、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 經過上面的拆解,我們已經知道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應該怎么去求了,直接用一個乘法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我們再進行加深,當然這種題也不難,只需要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一步就能求出正確答案 舉個例子,第一根繩子長2米,第二根繩子比第一根繩子長1/4,那么第二根繩子長多少米? 明確單位1是第一根繩子,不用管太多,用單位1乘以分數,2×1/4=1/2(米) 那么也就是說第二根繩子比第一根繩子長1/2米,第一根繩子是2米,那么第二根繩子就是2+1/2=2.5米 再舉個例子,食堂買進60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總數的1/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了1/8,那么第二天吃了多少千克大米? 第一天:600×1/5=120(千克)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了多少呢?120×1/8=15(千克)也就是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了15千克,第一天吃的數量在“的”的前面是單位1 第二天:120+15=135千克 某車間有男職工80名,女職工的人數比男職工少1/5。女職工有多少人? 在這道題中,比后面的數量是男職工的人數,因此男職工為單位1,男職工的1/5可以順利的求出80×1/5=16人,也就是說女職工比男職工少16人,80-16=64人。 為了說明問題,選取的例子都是典型例題,當然也有較為綜合的例題,內核思想不變,只是題目的步驟增加不少 舉個例子:十一黃金周,北京故宮第一天的門票收入240萬元,第二天的門票收入比第一天增加了1/8,第三天的收入是第二天收入的5/9,這三天共收入多少元? 第二天:240+240×1/8=270(萬元) 第三天:270×5/9=150(萬元) 總共三天:240+270+150=660(萬元) 5、分數乘除法公式 現在我們引入三個概念,標準量,比較量和分率 標準量為單位1,是一個整體,比較量就是標準量的幾份之幾,舉個例子,把一個10千克蛋糕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蛋糕重量是多少千克? 10×1/5=2(千克) 在這道題中,標準量就是一個蛋糕10千克,比較量2千克,分率就是1/5 因此:比較量=標準量×分率 由此可以引申:標準量=比較量÷分率 分率=比較量÷標準量 當然大家現在明確這三個公式就行了,后面的兩個除法式子我們將在后面的分數除法中學習到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3-數學(大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