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當代》編輯石一楓憑借《世間已無陳金芳》獲獎,成為本屆中篇小說獎中最年輕的一位。就此,我們對國內外各大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以及大小年齡做了整理。如張愛玲所說,成名當然要趁早,但是文學獎得主們都是在多大時獲得了榮譽呢? 茅盾文學獎 平均獲獎年齡:54歲 最年長得獎者 :王蒙 81 歲 最年輕得獎者 :古華 40 歲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均為長篇小說。 1982年,古華憑借《芙蓉鎮》斬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成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茅盾文學獎得主。作者把自己二十幾年來所熟悉的南方鄉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濃縮進作品中,寓政治風云于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力求寫出湖南鄉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芙蓉鎮》發表于《當代》1981年第一期。 最年長的得獎者為王蒙,2015年他因《這邊風景》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54歲。 諾貝爾文學獎 平均獲獎年齡:64.54歲 最年長得獎者:多麗絲·萊辛 87歲 最年輕獲獎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42歲 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歷史上諾貝爾獎最年輕的得獎者為英國詩人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907年42歲的他憑借作品《基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一個小插曲是由于授獎的前幾天,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剛剛去世,往常的盛典在這一年卻籠罩上了一片沉悶、郁慮的氣氛。儀式舉辦得極其簡單,到會者寥寥數人,整個授獎過程沒有掌聲,沒有喝彩。吉卜林走進皇宮時,新王古斯塔夫五世滿臉倦容,雙目垂視,對他只問候了一兩句話。皇宮內外充滿著死一般的沉寂。后來吉卜林在他的自傳體札記《談談我自己》中稱這次典禮為令人窒息的“慶典”。 在此榜單中,最年長的為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她被譽為伍爾夫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筆記》等。2007年10月11日,在她88歲生日的前11天,她領取了瑞典文學院發給她的獎項,在頒獎詞中,瑞典文學院稱她為“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其懷疑的態度、激情和遠見,清楚地剖析了一個分裂的文化”,稱《金色筆記》為“一部先鋒作品,是二十世紀審視男女關系的巔峰之作”。 魯迅文學獎(僅統計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平均獲獎年齡:45.41歲 最年輕獲獎者:田耳 31歲 最年長獲獎者:馮驥才 76歲 魯迅文學獎,創立于1986年,是中國的國家級文學獎,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的創作,獎勵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 魯迅文學獎最年輕獲得者為廣西作家田耳,2007年31歲的他憑借中篇小說《一個人的張燈結彩》獲得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最年長的為天津作家馮驥才,他今年因《俗世奇人(足本)》成功折桂。魯迅文學獎的平均獲獎年齡為45.41歲。 西班牙 塞萬提斯獎 最年輕得獎者: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58歲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獎,簡稱塞萬提斯獎,是西班牙為表彰杰出的西班牙語作家而創設,以小說《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命名。每年12月評出年度得主,次年4月23日(塞萬提斯逝世的紀念日)在塞萬提斯故鄉的阿爾卡拉大學由西班牙國王親自頒授。塞萬提斯獎由西班牙文化部于1975年設立,旨在表彰所有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為西語文學的豐富和延續做出杰出貢獻的西語作家,被認為是西班牙語世界最高的文學榮譽。 1994年,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被評選為塞萬提斯獎得主,是自1976年該獎創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58歲。略薩的代表作品有《綠房子》《酒吧長談》《世界末日之戰》等等。他的小說技法詭譎瑰奇,作品豐富深刻,也因此獲得“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2010年,74歲的他還摘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法國 龔古爾文學獎 最年輕獲獎者:蕾拉·斯利瑪尼 35歲 龔古爾文學獎是法國文學獎,設立于1903年,每年頒發一次,面向當年在法國出版的法語小說,是法國久負盛名的文學大獎。該獎由19世紀法國作家愛德蒙·德·龔古爾為他早逝的弟弟儒勒·德·龔古爾設立,這兩位作家對法國自然主義小說、社會史和藝術評論都有較大的貢獻,兩人有相同的愛好,死后遺囑將全部財產設立一個龔古爾學會,并指定福樓拜、左拉、都德等10名友好作家負責,評選并獎勵“每年最佳的用法語書寫的想象性散文作品”。自1903年開始,獲獎小說中有普魯斯特的《在花枝招展的少女身旁》、馬爾羅的《人的狀況》、波伏瓦的《名士風流》和杜拉斯的《情人》等。 35歲的摩洛哥裔作家蕾拉·斯利瑪尼憑借小說《溫柔之歌》摘得2016年龔古爾桂冠,成為龔古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作家,也是龔古爾百年歷史上第一位在懷孕期間獲獎的女性。龔古爾學院院長伯納德·皮沃特評價道:“她是一位年輕而有才干的女作家,把該獎項授予她完全代表了龔古爾的精神?!彼摹稖厝嶂琛芳仁莻商叫≌f,女性文學作品,又是一張描繪了社會邊緣小人物的圖譜。 “這個故事的靈感其實來自于我的個人經歷,因為我自己在孩提時代也有過保姆。那時候我大概才七八歲,但是我對于保姆們在家庭中的奇怪‘位置’已經很敏感了。她們都是女性,孩子們愛她們,像是媽媽,也像是陌生人。我總是會因為她們艱難的處境而感到難過,有的時候她們甚至會經歷一些屈辱……當我來到巴黎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些‘新型的保姆’,我覺得她們可以成為非常浪漫的小說人物。” ——蕾拉·斯利馬尼,2016年龔古爾獎獲得者,獲獎感言 美國 普利策獎之小說獎 最年輕獲獎者:裘帕·拉希莉 32歲 普利策小說獎不是一個獨立的獎項,而是美國普利策獎眾多分枝中的一個,只頒給美國國籍的作家。普利策獎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新聞類獎項目,除此之外,普利策獎目前還包括六個文學獎和一個音樂獎,文學類獎的六個類別分別是小說類、非小說類、傳記類、歷史類、戲劇類、詩歌類。 1967年出生的美國作家裘帕·拉希莉,2000年以處女作《解說疾病的人》創造了普利策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得獎者的紀錄,并保持至今,獲獎時年僅32歲。普利策獎評委溫迪·萊瑟評價道:“拉希莉在情緒刻畫中所展現的極致細膩的方式,令人贊嘆——她是真正杰出的作家?!?/span> 英國 布克獎 最年輕獲獎者:埃莉諾·卡頓 28歲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從1969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最初只有英國、愛爾蘭,以及英聯邦國家的英文原創作家有資格入圍參評,2014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語寫作的作家都可以參評布克獎。 新西蘭女作家埃莉諾·卡頓憑借《發光體》于2013年獲得布克獎,獲獎時年僅28歲,是布克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作家,而《發光體》832頁的長度也是最厚的獲獎作品——該獎項獲獎作品的平均長度為370頁。 《發光體》是卡頓的第二部小說,以19世紀新西蘭淘金熱為背景,講述了一連串看似巧合的事件所引發的秘密調查。評委會主席羅伯特·麥克法蘭評價說,《發光體》是一部“炫目而巧妙”的小說,結構精巧、敘事精彩,“不可思議地”虛構出一個充斥貪婪與黃金的世界。 本期微信責編:錢墨痕 圖片選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