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A:2500 都!不!夠! 早中晚飯,買水果、飲料和零食:5+10+10+20=45,45×30=1350; 每周和同學唱歌、看電影、聚餐,大約150,一個月共600; 話費網費電費水卡公交卡,一個月120; 買衣服、鞋、化妝品、護膚品、日用品每月差不多500; 合計1350+600+120+500=2570。 講真,光娛樂費就是按最少的算了……還有飯費也是按最低標準算的,不可能天天吃食堂啊。 學生B:1200 就!夠!了! (早飯5元+午飯10元+晚飯8元)×30=690元,偶爾需要買些水果,每月60足夠,計750; 聚餐、休閑娛樂每周頂多50,并不是每周都需要娛樂支出,計150; 話費電費網費每月合計100元; 洗面奶肥皂洗衣粉沐浴露牙刷牙膏等日用品買了之后可以用好久,加起來每月算50; 這些合計750+150+100+50=1050元,衣服鞋不是每個月都需要買,還剩下150足夠。 學校處于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還有廈門、杭州、大連這種消費水平比較高的沿海城市,生活費要稍高一些。但城市消費水平不能盲目猜測,一些西部城市的消費水平可能也比較高。各位家長可以提前了解下孩子大學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及消費情況。 有的學校校區(qū)在城市中心,有的在郊區(qū)或開發(fā)區(qū),消費水平也有差異。一般而言,市中心的開銷稍高一些,郊區(qū)的消費水平低、消費場所較少,花銷相對較少。 不同的院校獲得國家財政支持的情況不同,有的學校食堂價格相對低一些,而有些學校食堂的價格可能高一些,這樣就增大了生活費的開支。 很多人以為跟學習相關的只有學費,這就錯了。日常學習,花費還真不少。比如藝術專業(yè)等,要學攝像、學繪畫......那少不了燒相機、買材料。 不只是藝術類專業(yè),其他專業(yè)也需要買參考資料。比如學英語、學法律、學會計,要買一大堆考試教材。有些專業(yè)考試的教材是很貴的,生活費要將這部分考慮進去。 很多大學生入學后都會結合自身定位、興趣愛好加入各種各樣的社團或學生組織。如果參加社團活動比較多,聚會、團建開銷大,生活費在這方面的支出會多一點。 “興趣是第一生產力?!贝髮W正是發(fā)展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喜歡閱讀的要買書,喜歡運動的要買裝備,旅行的開銷就更大了。在不鋪張浪費的前提下,這些錢不能省。 種種開銷,還是要以家里的經濟條件為根本。家里比較富裕,可以適當多給一些生活費。 給孩子充裕的生活費,不是讓他隨意花銷,而是更好地培養(yǎng)他學會合理消費和養(yǎng)成理財習慣。 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條件、個人情況,決定了不同的生活費水平。生活費夠不夠花,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只要不超過一定的限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不奢侈浪費,做自己想做的事,各方面得到一定提升。在學習之余,成為最好的自己,收獲一段不留遺憾的大學時光。 大學生應不應該打工也是一個爭論很久的問題,這里不妨以李開復的觀點作參考,他曾在微博上作出如下建議: 有學生問我,大學生是否應該做兼職打工?我建議:暑期應該盡量尋找機會,增加社會體驗。上課時則是在不影響學業(yè),而且有價值的前提下才兼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