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1942年間,美國陸軍每個步兵師約有軍官630人,士兵14615人。每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包括54門榴彈炮、68門反坦克炮、117門迫擊炮、292挺機槍、35支沖鋒槍、7317支步槍(含自動步槍)、7199支手槍,以及各種大小車輛1400余輛。這個時期內(nèi)的步兵師編制具體如下。 隨著戰(zhàn)爭進程的推進,美軍的編制根據(jù)戰(zhàn)爭實際需求進行了不斷的調(diào)整。參考實戰(zhàn)經(jīng)驗及裝備發(fā)展,美軍在1942~1943年間進一步對步兵師進行改組,在新的編制中, 步兵師的人員數(shù)量略微下降了約8%。新的編制裝備了M1半自動步槍,并將其作為步兵的標(biāo)準(zhǔn)武器,每個步兵師還裝備了557部火箭筒。在反坦克武器上,57毫米反坦克炮取代37毫米反坦克炮成為主要的反坦克火力,榴彈炮也完全淘汰了舊式的75毫米榴彈炮,而采用105毫米榴彈炮。在運輸工具上,2.5噸載重車也取代1.5噸載重車成為主要運輸車輛,并裝備了更多的吉普車和0.25噸尾車。 在1943年7月美軍公布的步兵師編制表中,各步兵單位的編制如下。 ● 步兵班:每個步兵班的滿編員額為12人,配備10支M1步槍、1挺布朗寧自動步槍(BAR)和1支M1903春田狙擊槍。 ● 步兵連:每個步兵連的滿編員額為193人,由3個步兵排(下轄3個班)加上1個兵器排組成,每個兵器排編制2挺7.62毫米輕機槍、1挺12.7毫米重機槍、3部火箭筒和3門60毫米迫擊炮。 ● 步兵營:每個步兵營的滿編員額為871人,由營部連、兵器連和3個步兵連組成;營部連下轄1個編有3門57戰(zhàn)防炮的反戰(zhàn)車排,兵器連則裝備了3挺12.7毫米重 ● 1個機械化偵察隊。 ● 師屬工兵、通信兵、補給兵、醫(yī)療兵、憲兵等分隊略與前同。一般每個步兵師還配屬1個坦克營、1個防空營等部隊。 全師總計有1.5萬余人,主要武器裝備包括榴彈炮70門、迫擊炮145門、反坦克炮93門、火箭筒663具、機槍950挺、坦克76輛、裝甲車輛49輛以及其他車輛1560輛。 機槍、8挺12.7毫米重機槍、7部火箭筒和6門81毫米迫擊炮。 ● 步兵團:每個步兵團由指揮部、團部連、3個步兵營及團直屬部隊組成。團直屬部隊包括:團炮兵連、反戰(zhàn)車連和后勤連。 ● 師炮兵部隊:師炮兵部隊的滿編員額為2160人,由直屬連、指揮部、3個輕炮兵營和1個中型炮兵營組成。 1943年編制的步兵師總員額數(shù)為14253人,除前述戰(zhàn)斗部隊外,還有工兵營、衛(wèi)生營、補給連、通信連、彈藥連以及憲兵排等師直屬單位。但是,隨著戰(zhàn)爭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許多任務(wù)性配屬給步兵師的單位漸漸成為了半永久性的建制單位,例如機械化騎兵連、野戰(zhàn)炮兵營、化學(xué)兵營及其他坦克、驅(qū)逐坦克和防炮單位等。于是,1944年的步兵師日常管制人員數(shù)量超過了15000人。 1944年,美軍步兵師采用的編制是由1943年編制改良而來,采用了三三制,即師轄3個步兵團,每個團又下轄3個步兵營,全師總共9個營。此外,團部的直屬單位還包括1個摩托化戰(zhàn)防連和1個摩托化輕型榴彈炮連。 在美軍步兵師的炮兵團中,編有3個摩托化輕型榴彈炮營和1個摩托化重型榴彈炮營,共有36門105榴彈炮和12門155榴彈炮。此外,美軍步兵師還有一些額外的支持部隊,包括獨立炮兵營、獨立防空營、獨立坦克營、獨立驅(qū)逐坦克營和機械化騎兵連等。機械化騎兵連主要配置M8裝甲車。 1943年以后步兵師的編制如下。 ● 師司令部及師部連。 ● 3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包括3個步兵營、1個團部連(有6門106毫米迫擊炮)、1個勤務(wù)連和1個反坦克連(12門57毫米反坦克炮、5挺機槍)。每個步兵營包括3個步兵連、1個火器連和1個營部連;營部連裝備3門反坦克炮、4挺機槍、8個火箭筒;火器連有官兵162人,裝備6門81毫米迫擊炮、11挺重機槍、7個火箭筒;步兵連包括3個步兵排、1個武器排;武器排有3門60毫米迫擊炮、3挺機槍、3個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個每人擁有1支步槍或自動步槍的12人班。 第三步兵師在德國 第四步兵師在猶他灘頭作戰(zhàn) 夸賈林環(huán)礁戰(zhàn)役中的第七步兵師 第九步兵師士兵在德國境內(nèi)作戰(zhàn) 行軍中的第三十七師 第三十八步兵師在菲律賓作戰(zhàn)時豎的標(biāo)志 第四十一步兵師的無線電報務(wù)員在工作 第43步兵師在所羅門群島登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