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章之前,請讀者查看我之前發表的《散光眼的驗配》與《散光表30倍法則原理》,在完全理解好這兩篇文章之后,才閱讀此文,就能更容易、深刻、方便學習此斜軸散光處理原則。 對于斜軸散光來說,會產生空間錯位的感覺(又稱為:空間+異常),例如一個正四方形,矯正好斜軸散光度數(已經精調)后,多數患者平視四方形時,會感覺到當眼睛向上看的距離與眼睛向下看的距離不等,一條長并感覺遠些,一條短并感覺近些。也有個別認為,水平線不水平,一邊高些,一邊低些等形象。 一般的解決原則是利用偏軸與減少散光度來處理。偏軸一般是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靠攏,減少散光度以等效球鏡法處理。至于是偏軸處理好還是減少散光度處理好,哪種更科學,更可靠,請參考下面內容。 在《散光眼的驗配》文章中已經說明,當負散軸位在45°與135°±30°時,為斜軸散光(廣義),不管是單眼散光軸位還是雙眼散光軸位,只要是出現斜軸,都有可能產生空間錯位現象。在規律性軸位中,對于“八字形”、“倒八形”是產生空間錯位的現象主要人群。在個別軸位90°左右的逆性軸位中,當視近時,也會產生這種空間錯位現象。下面我們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一、 為什么會產生斜軸散光空間錯位原理 散光鏡也就是柱鏡,詳解請查看《散光眼的驗配》文章。單散時,眼睛的視線在眼鏡架上鏡片移動時,當視線通過散光軸,此時屈光力最小,鏡片最薄(負柱);當眼睛離開散光軸越遠,鏡片就越厚。也就是說,越離近軸線,鏡片厚度越小,越離遠軸線,鏡片厚度越大。 透鏡的成像大小(又稱為:鏡片放大率或透鏡放大率)跟鏡片的折射率、厚度、前表面彎度、屈光度,有著直接關系。當同一種類的鏡片進行比較時,前表面彎度、折射率與屈光度一樣,鏡片的厚度就會直接影響透鏡成像大小。(如有人興趣可以學習厚透鏡成像原理。我們利用原理可以矯正屈光參差所引起的左右眼不等像問題。如等像鏡★原理――鏡片增厚處理、前表面彎度改變等方法) 根據上面所講兩個原理,由于視線在柱鏡上不同的位置產生的鏡片厚度也不同,成像的大小就有所不同。這樣就產生了左右眼視物失真,當雙眼進行融像時,也就會產生距離、角度等一系列失真的問題,稱為“空間錯位”。 對于左右眼“平行形”、順性軸位來說,產生空間錯位現象很少,對于斜軸性散光來說,左右眼視線在眼鏡架鏡片上的位置厚度不同,產生空間錯位很多,度數越高越明顯。對于雙眼都是逆性軸位來說,在看遠方可能感覺也不太明顯,但在看近物體時,也有感覺空間錯位現象。(瞳距變化、頂點距離引起) 二、 產生斜軸散光空間錯位主要表現 由于左右眼所看到的成像不一致時,大腦要進行立體融像,就會產生空間錯位感覺,例如眼前有一個正四方形,斜軸散光患者的雙眼看到都是一個菱形,進行融像處理后就會一個梯形。如圖1: 圖解1中,A′B′變大,感覺會遠些;C′D′變小,感覺會近些。對于為什么是C′D′進行融像,不是RD、LC進行融像,因雙眼視線交叉點才是融像點,所以是C′D′進行融像。 當雙眼散光斜軸時,左右眼進行融像后,產生眼平視線上的物體變大與變遠些,眼平視線下的物體變小與變近些(如圖解)。 圖解1中進行了二維空間的解釋產生空間錯位的現象,一個平面感的改變。下面圖解2進行三維空間進行解釋散光斜軸產生空間錯位的現象。要慎重對待,小心與精調軸位,在處理與調整上要十分慎重,也很重要。 圖解2中,正如人站在一個立體方形的房子其中一個面上,看到這個房子感覺:地板凸起、正前方面上面大而遠,下面小而近、左右面也一樣。那么此時感覺就是一個方形椎體感了。 本文最難理解的就是這兩個圖解,如你已經理解,才建議讀下面內容。 三、 如何測試是否存在斜軸散光空間錯位 當我們知道有可能出現這種視覺現象——空間錯位,我們就要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散光軸調整或是散光度數調整。達到較理想的矯正度數。 測試是否有空間錯位現象,共有幾種方法,這里從最好的方法到最簡單方法進行講述: 方法一:波拉測試(Pola.Tast),比較理想,一種的檢查設備。 方法二:有方形房子,并把房邊角線做成黑色,人站在方形房的一個面上,也可以進行空間錯位測試。 方法三:就是在驗光室內,貼上一個長高1M的正四方形格子紙,中心線與人眼平視的水平等高,其中格子大小10cm×10cm。這樣也可以進行空間錯位測試。最方便,較科學的方法。 方法四:看方形的顯示器(電腦),也可以進行視近空間錯位測試。 方法五:手拿一張A4紙,也可以進行視近空間錯位測試。 建議大家在沒有檢查設備下,用方法三進行測試最好,人可以走近走遠進行測試。本人常用此法。 多數斜軸散光矯正后都會帶來空間錯位感,引起視覺方面的不適,目前只知道有5種方法可以改善(可能還有其它方法),最為常見、最科學就是第一種方法,其它方法都是輔助作用。 1、 通過偏軸或低矯散光度數來處理。 大家先要知道,矯正散光,就等于鏡片散光與眼內散光兩個散光度進行重新聯合成新的屈光度。 ☆ 當散光度數與軸位都正確時,那么聯合的新屈光度為零; ☆ 當散光軸位正確,度數不足,只有未矯正舊散光度; ☆ 當散光度數正確,軸位不正確時,也就帶來了新的未矯正散光度;根據散光聯合公式計算,大致情況是這樣的: A、 當旋轉偏軸15°時,就會帶來有一半的未矯散光。例如:-1.50DC×140°時,把旋轉偏軸15°到155°,那么又有-0.79DC沒有矯正。這樣還不如直接減去-0.50DC再旋轉極小軸位,可能效果會更好。 B、 如旋轉偏軸到30°,就等于沒有矯正散光。所以在偏軸處理時,一般旋轉10°以內為佳。如旋轉10°軸,當2.00DC就會帶來0.68DC新散光未矯正。 上面是聯合散光偏軸所帶來的問題,那低矯正散光也是方法之一,那么到底在什么情況下用低矯正,什么情況下用偏軸,或是同時用這兩種方法呢?改善空間錯位感的注意事項如下: A、 如低于0.75DC時,空間錯位感十分明顯時,在視力可以得到較好時,不給予矯正的,可用球柱等效法處理為佳。 B、 在初配散光中,出現需要偏軸處理時,向水平軸或是垂直軸靠攏;如以前配過散光鏡,并之前的散光鏡已經適應,在偏軸處理時,之前散光鏡的軸位靠攏。見案例2 C、 把散光軸不改變,只降散光度,空間錯位是可以改善,但視力矯正不理想,不能單一的、一味的只降散光度,是不科學的。 D、 把散光度數不改變,只用偏軸處理,過多的偏軸又帶來新的散光,只是一味的偏軸(偏向垂直或是水平)處理,視力也難得到好的矯正。 E、 多數情況下,有低于0.75DC的散光未矯正是可以接受的,或是高散光者,全矯正散光度數的25%未矯正也是可以接受的。(重點,切記)下面例如情況: ? 如完全矯正散光度數在1.50DC時,偏軸10°,那會帶來約0.51DC的未矯正散光;如減少0.25DC再偏軸8°的未矯正散光也是約0.50DC,都有一樣的未矯正散光度數,就要看哪種效果更好。如這兩種方法的空間錯位感都消失,那么就要看矯正視力哪種更好。 ? 如完全矯正的散光在1.00DC時,把散光度數不變,要帶來新的未矯正散光0.53DC時,可以偏軸旋轉15°,而降低0.25DC后再偏軸15°時,才帶來未矯正散光0.51DC。這里說明了偏軸太多,還不如下降散光度數后再用小量偏軸效果更好些。 ? 下面有個表格,是記錄偏軸帶來未矯正散光與降低散光度數后再偏軸帶來未矯正散光的度數表。 偏軸與低矯產生新未矯正散光度數關系表1
F、 不偏軸處理,只減少散光度數,大致建議參考標準: 散光度數調整大致標準表2
G、 綜合上面所有情況,到底是減少散光度好,還是偏軸處理好?到底減少多少散光度再旋轉好?總結出另一個表格,散光度數低矯正與偏軸處理建議旋轉角度。 低矯散光度數和偏軸旋轉建議角度(參考) 表3
患者在試鏡過程中,一定要多測試空間錯位,并讓患者看水平線與垂直線是否水平或垂直,如出現水平線或垂直線偏斜,那么此鏡一定要重新調整。首先找出是雙眼都會偏斜還是單眼,然后進行單眼軸位調整(哪只眼會出變偏斜調整哪只;如雙眼都會,先調整散光高的那只),如患者說水平線(桌面等)左邊高右邊低時,那么軸位要順時針進行調整。如患者說垂直線(門線等)向左邊傾斜,那么軸位就要逆時針調整。 2、 用偏軸或是低矯法改善空間錯位,在驗配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方法也是可以改善空間錯位的,大致四種,下面介紹一下: ? 球柱聯合度數者,瞳高也要注意,最好點瞳高,不能偏離太多,努力減少視線在鏡片上的厚度。 ? 對瞳距的重新確定,在空間錯位測試過程中,問患者是上面變形厲害還是下面變形厲害?如上面變形厲害,那么“八字形”軸位者,瞳距可以放大1~2mm,“倒八形”軸位者,瞳距縮小1~2mm;如說是下面變形厲害,“八字形”軸位者,瞳距可以縮小1~2mm,“倒八形”軸位者,瞳距放大1~2mm;這樣可以得到改善。 ? 減少頂點距離,即減少角膜與鏡片之間的距離,這樣,眼視線在鏡片上位置厚度就會變化就不會太大,從而減少鏡片放大率的影響,從而減少空間錯位感。 ? 增加傾斜度。只要針對視近者產生空間錯位時,增加鏡片的傾斜,可以改善空間錯位,因為傾斜后,鏡片下緣更接近角膜。從而減少空間錯位感。 ? 不同表面彎度設計,如非球面設計的原理來設計柱鏡,從而減少鏡片的放大率;還有一些不同表面設計,可以做到等像鏡的效果,據我所知,目前國內沒廠家作這類鏡。 五、 如何跟患者說明此現象 在驗光過程中,得知可能出現空間錯位感的患者時,要事先給予說明,讓患者知道,并事先要說明適應方面的問題。說這種空間錯位是由于散光引起的,患者會看到上下大小不一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此感覺是可以完全適應的。并要說散光視物變形的原理與解釋。(請參考《散光眼的驗配》文章解釋) 出現空間錯位時,患者的感覺有:如圖1與圖2。 1、 距離感改變,上遠,下近,垂直平面感覺上下大小不一樣,并傾斜。 2、 看近時,如電腦屏或是報紙,書本等時,也會有感覺增角,出現梯形感。也有人感覺一個直角變成鈍角或是銳角。 3、 地板感覺不平,越近身邊,變凸感越明顯。 4、 個別人視近時,感覺有色散現象。(1.56的色散系數高,阿貝數低)如出現色散現象,建議先阿貝數高的鏡片、減少頂點距離、增加傾斜角。 六、 總結 目前很多驗光員,對散光的驗配還有些不太了解,個別驗光員只依靠所謂的電腦驗光儀進行散光的驗配,這些驗光員多數情況下,都不敢把散光配足,也沒有進行交叉圓柱鏡精調,這樣就會引起眾多視覺問題,也有些人怕驗散光眼,把眾多的視覺問題都認為散光引起的,他們沒有很科學的,正確的進行散光驗配,特別此文章中所說的空間錯位處理更是極少人了解與學習的內容。 在我們日常驗光中,散光問題處理是最需要學習與精通,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矯正后清晰、舒適并持久。很多驗光員都在問,斜軸散光出現的眾多問題時,都會無從下手,只能一味的降低散光度數來,那是不正確的。下面我舉兩個案例給大家參考,只針對空間錯位進行討論,其它問題不議。 案例一: 某女,20歲,初配,視疲勞嚴重,雙眼單散,出現空間錯位感。 R:-1.25DC×45°->1.2 L:-1.25DC×135°->1.2 雙眼1.2 如不進行偏軸處理,只下降散光度數,可以得到很好的空間錯位感改善。 R:-0.75DC×45°->0.8- L:-0.75DC×135°->0.8- 雙眼0.8 這時,空間錯位變好了,但矯正視力又不理想。那么我們只下降0.25DC時。 R:-1.00DC×45°->1.0 L:-1.00DC×135°->1.0 雙眼1.0 此時又出現了空間錯位感,在雙眼看時,單眼偏軸處理,把軸位向垂直方向旋轉,先右眼進行旋轉到55°(看是否有改善,如沒有,變恢復原來軸后,旋轉左眼,再不行,才能旋轉雙眼軸位),這樣空間錯位得到改善或消失,視力感覺上也會更好些(雙眼融像作用) R:-1.00DC×55°->1.0 L:-1.00DC×135°->1.0 雙眼1.2- 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右眼的散光又帶來了0.43DC的散光未矯正(表1查詢),但沒有了空間錯位,融像更好些,也舒適多了。 案例二: 某男:35歲,主訴矯正視力不佳,要求提高到好視力,原來老鏡已經做了5年,度數: R:-1.00DC×45° -> 0.5 L:-1.25DC×135°-> 0.5 經系統驗光后,雙眼單散,出現空間錯位。完全矯正時,度數: R:-2.00DC×55° ->1.2 L:-2.25DC×150°->1.2 先下降雙眼0.25DC后,空間錯位沒改善,進行偏軸處理,(此時,要注意,一定要向他原來習慣性的軸位旋轉,并不是向垂直或是水平旋轉),先從度數高的眼開始處理。 R:-1.75DC×55° ->1.0 L:-2.00DC×145°->1.0- 空間錯位有些改善,但還是存在,那么把左眼的軸位偏軸到原來老鏡的軸位。 R:-1.75DC×55° ->1.0 L:-2.00DC×135°->0.8 由于旋轉過多軸位,視力矯正不理想,雖然空間錯位改善很多,那只能再做調整為: 此時,空間錯位消失,此時,雙眼都帶來了未矯正新散光度數大致0.50DC,此時變要試一下,在完全矯正散光度數時,下降0.50DC時,效果怎樣? R:-1.50DC×55° ->1.0- L:-1.75DC×150°->1.0- 此時,空間錯位感又出現了(如果沒有空間錯位感,那么就是單減散光度數,不偏軸處理好),那最后的處方就是: R:-1.75DC×50° ->1.0- L:-2.00DC×145°->1.0- 精選微信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