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在世,要想生活更美好,事業(yè)更順利,就要懂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事實上,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很大程度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zhì),以及未來成就。 很多人卻總把成功與能力掛鉤,過于追求技能上的提升,卻忽略了自己的為人處世。在專業(yè)能力上精益求精是好事,可以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但比之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別人相處。 古先人給我們留下了三條為人處世的天規(guī),如果不去了解,那么一輩子都會沒出息,注定一生坎坷。 一,無事時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釋義:安逸閑散的時候,心境很容易陷入昏沉,這時就應該多去靜思各種可能的問題。當忙碌奔波的時候,心情又很容易陷入沖動,這時候就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冷靜。 溺水的時候,我們都會本能性的掙扎自救。但當我們處于安逸狀態(tài)的時候,便很容易陷入懶散,不再有前進的動力,也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這樣很容易便忽略了各種潛在危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正是這個道理。 還有些人缺乏基本的情緒管理能力,一到忙碌的時候,特別是在遇到突發(fā)狀況的時候,立馬失去了冷靜的頭腦,行為舉止都被情緒所支配,在沖動之下做出各種錯誤的應對措施。冷靜的思維與頭腦永遠都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失去了冷靜,最大的可能便是將事情越弄越糟,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最后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 二,羞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釋義:不要和小人結(jié)下仇怨,惡人自有惡人磨,總會有同樣的小人去對付他;也不要向品德高尚的人討好獻媚,他們不會因為交情而對你徇私。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陰暗的小人,如果我們過于在意,或者一個個予以回擊,那會極大耗費我們的精力與時間。而且小人通常很記仇,又思想層次低下,他們不介意花費大精力去與你消耗,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浪費的事情。惡人自有惡人磨,習慣了作惡的小人,終究會遇到比他更惡的小人,讓他們互相內(nèi)耗就好。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而對于那些人品正直的人,哪怕你表現(xiàn)地再溜須拍馬,落在人家眼里也不過只是一個笑話,只會招來別人的反感,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而且我們應該學會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逢迎,不諂媚,這不僅是一種美好的品德,養(yǎng)成了這個好習慣,對于我們今后的人生有巨大幫助。 三,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釋義:發(fā)現(xiàn)別人缺點,要懂得委婉地幫別人掩飾,如果反而宣傳揭發(fā),就是用自己的缺點去攻擊別人的缺點。同樣,對于別人的固執(zhí)刻板,要學會引導,如果因此而對他施以憤怒,那就是用自己的愚蠢攻擊別人的愚蠢。 生活中有一種低情商行為,就是看到別人的缺點甚至缺陷,都要立馬指出來,或者依次去取笑人家。這不僅情商低,而且也顯示了自己低劣的人品。當一個人宣傳別人缺點的時候,同時也是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缺點,會讓旁人覺得你這人刻薄惡俗,對你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反感與厭惡。 而對于那些行事木訥,為人固執(zhí)的人,很多人習慣施以憤怒。這是一種傷人又傷及的行為。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而性格上更是各不相同,如果你因為別人的固執(zhí)刻板而產(chǎn)生憤怒,哪怕對方確實是因為固執(zhí)而沒有將事情做好,但此時的憤怒對于結(jié)果的處理一點意義也沒有。只會讓別人覺得你脾氣不好,從而讓彼此的關系越來越糟。 學會引導教育,永遠比展示憤怒有素質(zhì),也更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