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產物,在漫漫歷史長河的每個階段,為適應社會的變化,衍生出門類繁多、用料各異、用途不一的新家具。 手作家具工藝自古傳承,是我國古人智慧和藝術修為的價值體現,一件上好的紅木家具除了有好的材質和造型外,還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制作工藝流程,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講究 木工工匠們在制作的實踐中,伴隨著家具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制作工藝的改進和發展,發明了眾多的適應加工需要的鋸割工具,有的已經淘汰,有的繼續使用,但從現階段傳統工匠制作的工藝特點來看,傳統工藝生產狀態還需要手工工具。 第一步,鋸木 在使用框鋸前,先用旋鈕調整鋸條角度,并用絞片將絞繩絞緊使鋸條平直,磋磨積壓,縱橫交割齊心用力繩鋸木斷。 第二步,刨料 是屬于備料范疇的,實木、紅木家具的木材根據所做產品不一樣,尺寸不一樣,所用的位子也不一樣,制作方料時,需方面呈90度角且水平光滑,選木料好的一面刨,要水平光滑,然后把這一面側過來,作為輔助面,參考標準。 第三步,自然氣干 將鋸好的木材分類,成垛交疊堆放在場院或棚舍中,垛底離地500―700毫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干燥。 第四步,木雕 把木材雕刻成預期的形狀,服務于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木雕創作者對于形象空間的處理,在長年累月的經驗中發展成了獨特的技法,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肥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從的減法造型中,體會不同雕刻手法的特殊韻味。 第五步,開榫 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這是中國古代家具的主要結構方式,箱結榫、橢圓榫、梳齒榫、框榫,拐尺劃線,榫肩線齊,關節結構嚴密扣合。 第六步,木工組裝 把家具的零部件料,按照家具的結構圖紙,按照一定連接方法,以及采用的連接工具,拼接成成型的實木、紅木家具,組裝這一工藝流程,對木工師傅的要求很高,需要對榫卯結構很了解,知道每個榫卯結構的連接竅門,在組裝家具的時候,一般是按照,先進行組裝準備、部件組裝,然后再進行整體組裝。 第七步,打磨 順著木紋進行,不會留下很明顯的劃痕,每一下的打磨距離要長、輕且均勻,使用磨塊,保證均勻的打磨力度,逐步換用越來越細的砂紙,以均勻、徹底地打磨木材表面,使其變得光滑。 第八步,油漆打蠟 用粗砂紙打磨涂漆部位,用布沾水,弄成半濕狀,擦干凈粉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精細刷漆,順著木材紋理的方向將上光蠟擦到家具上,保持光澤度防開裂,提升美感抗氧化。 第九步,銅件安裝 銅件不僅使家具堅固耐用,具有實用功效,還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銅件身材雖小,卻能直接影響到家具品位、價值,甚至使用壽命,平臥滿鑲,浮釘半鑲,挖槽精雕細膩精致,泡釘出面豪邁粗獷,兩種不同的安裝手法,各具特色,至此,一件家具就產生了! 三分料、七分工,紅木家具之所以特殊和名貴,除了因為其用材為極為珍稀名貴之外,榫卯、雕刻、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也構成了紅木家具區別于其它所有家具的獨特價值! 客戶甲 “為什么我定制的紅木家具要這么久? 客戶乙 紅木家具為什么這么貴? 客戶丁 紅木家具的工藝不就是榫卯? 不乏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消費者提出疑問。今天,我們就通過圖解紅木家具的生產過程和生產周期,來具體了解紅木家具的價值。 器 型 設 計 器型設計是一件紅木家具的基礎。它相當于給家具下一個定義:一木獨做還是有鑲嵌?用到的原料有哪些?這個過程包括4個步驟,大概需要1-2周。 1、起草草圖方案:設計師對紅木家具的設計構思的形象表現,以草圖形式把構思原型固定下來。目前常使用徒手繪制和電腦繪制。 ![]() 2、繪制三維透視圖:在草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具象化,此時已接近成品的實際效果。這一步主要要確定家具各部分的使用材料。 3、制作模具:由于三維透視圖是平面的,且都有一定的視點和方向,表現不夠全面立體。因此,使用簡單材料和加工手段,制作出模型,再加以完善修改,以便最終敲定設計方案。在設計方案確定下來之后,制作1:1的實物模型。 4、繪制施工圖:包括繪制總裝配圖、零部件圖、加工要求、尺寸及材料等,以圖紙的形式,確保產品與模具一致。 選 材 定好了基調,就可以開始選擇原材料了。選料包括挑選、購買、運貨和分類,一般情況下選料的整個過程一周就可以完成,如果是特殊要求的選料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選料 有兩種,一種是講究的廠家自己去原產地,挑選、購買原材料,這種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非常大,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在當地紅木原材料市場選擇自己需要的原材料。通常情況下,用料環節從木頭買回來,在工廠卸車的時候就開始了。 ![]() 當然,選材不僅僅是將木頭運到工廠,還需要將木頭分好類,堆放整齊。分類時,要根據木頭的種類、新料與老料情況,還要參照木頭的長度、直徑,大小以及優劣情況。這樣,選料時能夠十分快捷地找到所需尺寸的木頭,而不至于費事兒。 開 料 開料,指的是用機器將原材料裁切成需要額尺寸,這個過程一般在1-3周左右。 開料的尺寸,如厚薄、長短、寬窄,都是根據家具設計圖紙來定的。非特殊情況下,開料只從木頭的厚度上鋸切。在一些要求嚴格的工廠,長料鋸短用,寬料鋸窄用,屬于非常嚴重的失誤。 俗話說“短瓦匠,長木匠”。料配好了以后,畫線、鋸切、刨削,都要盡量留足了料。如果需要截短或者裁窄,就要考慮好剩下那部分怎么用、用在哪兒。如長度30厘米左右的該怎么截,或者寬度2厘米左右的該如何用,等等。只有綜合考慮,這些邊角料才能不被浪費掉。 烘 干 將原木鋸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再把板材分類,放入干燥窯進行干燥,干燥至水分含量在8%-12%。一般來說,厚板材干燥需時一個多月,薄板材需時2周左右。 以下是幾種常見紅木木材的干縮率。 關于紅木烘干的方法則主要有窯干、太陽能干燥、高頻與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等等,方法及原理各異,但殊途同歸,目的一樣,在此不予詳細講述。 配 料 配料,指的是搭配材料的一種工藝方式,關系到合理用材,規范家具造型,家具使用壽命與視覺美觀的問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天左右即可。 ![]() 具體來說,歷代的紅木家具均是在保證木料結構受力良好,不浪費木料的基礎上,合理規范各部分的用料尺寸,以適合家具整體結構的需要逐漸演變的。 家具配料需要注意兩個位置:一個是框腿料,即制作家具過程中設計框架的主骨,只有框腿料的造型和材料量確定,才能奠定家具制作的前提和基礎。 ![]() 另一個是面板的拼縫搭配,面板包括桌面板、凳面板、屜面板、箱子板、柜門面的裝板和側面、后面的裝板等,拼縫搭配是木板之間結合拼縫,要達到制作質量有很好效果。 此外,配料選擇遵循5大配對原則:徑切板面平直對,弦切板面顛倒對,箱板拼縫錯開對,屜面板配置紋相對,雕花木板順紋對。盡量同種木材相拼縫,材質軟硬相近的木板相拼縫,顏色相近的木板相拼縫。 制 榫 “德國學者G·Ecke在《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中總結加工紅木家具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 根據家具不同部件的需要,將干燥好的木料鋸成合適的尺寸,再經過壓刨使尺寸更加精確。然后開榫,現在一般都采用機器打榫的方式,一般在1-3周左右就能完成。 紅木家具的各部件就是用榫卯結構連結的。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不會造成木材撐裂,較好地保證了家具的整體性,也大大提升了紅木家具的內在品質。 每一個榫頭和卯眼都有明確的固定鎖緊功能,在整體裝配時能有效地分散家具的承重力,而且在家具的外表上根本看不見木材的橫斷面,只有憑借木材紋理的通斷不同,才能看到榫卯之間的接縫。這些工藝精巧的榫卯結構,構成了硬木家具獨特的工藝特色。 雕 花 在家具組裝前,需要進行雕刻裝飾環節。根據雕刻方法的不同,工人的熟練程度,以及花樣的繁簡,需要的時間也不相同。以一塊一面雕花的床圍為例,如果花紋比較繁瑣,即使是一個熟練的老工人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為了提高效率,也有用機雕+手工雕的模式。先用機雕雕刻出來大致的輪廓,這樣出來的屬于半成品,接著人工雕刻一些細節,比如鳥的羽毛、松樹的松針等等,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 組裝 組裝 在木作行業里叫“攢活兒”,在小部件的組裝中要用到一種叫“攢斗”的工藝,“攢斗”是行業術語,利用榫卯結構,將許多小木料拼成各種幾何形紋樣,可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板,這種工藝叫“攢”,用鎪鏤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紋叫“斗”。 ![]() 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所以叫“攢斗”,南方紅木家具工匠稱做“兜料”。攢接工藝完美地體現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一般耗時1-3周左右。 通過攢接工藝構成的幾何裝飾,有的用單純的圖形反復構成紋樣,有的以單獨紋樣組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形式。常見的幾何裝飾有萬字紋、十字紋、田字格、曲尺式、回紋式、上下凸連式、直連式、斜連式等。這些由傳統式樣運用細木作的“攢斗”工藝形成了特色的裝飾語言。 打磨(刮磨) 雕花以后,還需要進行拋光處理,然后進入組裝環節,這時一件紅木家具的雛形已經出來了。但是這時候家具的表面還是有些粗糙,需要進行打磨處理。以一張羅漢床為例,需要三個工人打磨至少4周的時間,還不包括床圍的部分。 ![]() 打磨 的步驟分為初步打磨、整體打磨和水磨。在紅木家具完成之后,針對于各個部件分別初步打磨,打磨時需要用到刮刀、坦克機、角磨機等,這個流程相對來說比較粗糙,主要目的是讓各個部件交接圓潤,在家具棱角分明處也磨出淡淡弧形,摸上去不會感覺僵硬。 接下來才是整體打磨。家具部位的特點,用各種形制的鐵片小刀粗磨,如果發現有裂痕,還要用膠水,木粉對其進行修補,接著用各種粗細不同的砂紙進行打磨,需要耐心和經驗。 ![]() 最后就是水磨:用濕布顯現出家具上的木纖維和陰濕,然后針對這些情況進行處理。經過這一系列的打磨工作,家具整體輪廓勻稱,棱角齊平,整體協調,紋理面清晰、紋路相合,榫卯連接潤澤通潤。 上漆或燙蠟 絕大多數的家具,需要進行最后一步上漆或者上蠟。一般來說,南方的家具上漆的比較多,北方則更習慣上蠟。 最后,一件紅木家具就誕生了。 每一件紅木家具的誕生,都離不開這些工序繁瑣的制作。三分料、七分工,紅木家具之所以特殊和名貴,除了因為其用材為極為珍稀名貴之外,榫卯、雕刻、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也構成了紅木家具區別于其它所有家具的獨特價值! 版權聲明:由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刪除或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