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和宜興紫砂壺外表,工藝幾乎一致的,非丁山地區原礦的所謂,紫砂壺,近年來大量充斥市場。真假難辨,紫砂壺的魅力,在于其內部雙氣孔結構,以及原礦所蘊含的相關微量元素。具有泡茶聚香,而無熟湯氣的特點。是名副其實的茶具之王。而非原礦類的外地料,徒有紫砂之表,而無紫砂之實。如何鑒別原礦與否,以下幾種方式,供大家參考 一、看光澤及壺身原礦泥料:壺身內部,反射黯啞之光,有明顯的水色和油性。一般燒結溫度到位,會出現鐵質等雜質 外山料:干澀無光,難以找到雜質,無油性,水色 化工料:有高光反射,俗稱賊光,壺身沒有云母,鐵質等。 原礦拼泥:有光澤,略浮于表面,有一定的水色和油性 原礦(上左)、拼泥(下左)、外山(下右)、化工(上右)之光線對比 二、看做工原礦料:做工精致,有神韻,細節部分也處理的很好,但是絕對達不到完美的地步。 外山料:以量產壺為主,一般要不是機器壺,要不就是粗制的半手工壺。 化工料:以手拉胚壺為主。一般做工較為精致,尤其是身桶和壺蓋的吻合度,身桶的圓潤和飽滿度都較好,這是手拉胚壺,比較容易達成的效果,而半手工和全手工壺,很難達到手拉胚的精致。 拼泥料:做工一般說得過去,但是達到不了講究,精致的地步。 原礦仿古(半手) 三、看泡養原礦料:一般泡養一周,十幾泡茶,會有色澤變化,使用兩個月左右,就可以有較為明顯的包漿成分。 原礦拼泥:一般泡養一個月左右,會有色澤變化,半年左右會有比較明顯的包漿效果。 外山泥:一般一年左右會有包漿,差的外山料,以非浙皖地區的外山泥料,通常稱之為外地料,基本不會有包漿效果。 化工壺:本身已經比較鮮艷亮麗,泡養再久,不會有大的變化。 原礦泡養熟普,三天左右對比 四、看透氣原礦料:盛夏泡茶,一般3~5日,茶葉在壺內,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變質,有的長達一周以上。 拼泥料:盛夏之日,隔夜不會出現茶湯變餿。 外山料:一般隔夜茶會略有變質,放置三日,壺內基本會長出白毛 化工料:透氣性較差,基本等同于常規玻璃、瓷器類茶壺。 原礦與拼泥之對比(左壺為原礦) 五、聞氣味原礦泥:開水沖壺內,基本沒有氣味,泡茶時茶香味保留最好。 原礦拼泥:開水沖壺內,有極其輕微的土腥味,一般嗅覺不是特別靈敏的人,基本難以察覺。 外山料:一般會有一定的土腥味,有的品質差的,土腥味能夠持續一個月以上后,逐步消除。 化工料:大多數壺,開水沖壺后,會有刺激性氣味。或輕或重,沒有氣味的數量不多。 原礦與拼泥對比(右壺為原礦) 一般而言,對于紫砂壺,判斷是否原礦,光靠看,難度較大,現在的科技手段,可以以各種方式,來迷惑其外觀感受,尤其是拍出來的照片,更不靠譜。簡單的調色,PS,就可以把一把外山的泥料壺,拍攝成原礦的外在感受。 對于玩壺經驗不是很充足的朋友,對于原礦壺的鑒別,通過看透氣、看泡養這兩點,才能得出更為精確的效果。 我是寒山石徑,紫砂玩家。對此文有不同觀點,歡迎指正。大家共同探討。需要進一步咨詢學習專業紫砂知識,給我私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