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么一家公司,其成長速度讓人出乎意料。 2014年-2017年,它的營收分別為89.23億元、111.26億元、133.46億元、166.9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33億元、20.88億元、24.45億元、31.59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6.86億元、19.03億元、24.68億元、31.8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5.13%、46.61%、48.4%、49.37%。 截至2017年年底,其擁有9467家品牌門店,1086家FILIA門店以及64家迪桑特門店。 而它的市值也早已經突破1000億港元,相當于6個李寧,11個特步和20個361°。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安踏,它以其驚人的成績穩坐中國第一體育用品公司的寶座。 30年前,晉江還只是福建沿海的一個小漁村,30年過去了,晉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縣級市之一,擁有3000多家鞋廠,40多家上市公司,還孕育出了安踏、特步、361度、貴人鳥、喬丹等上百個體育品牌,被稱為“中國鞋都”。 丁世忠 上世紀80年代,17歲的福建晉江少年丁世忠,帶著600雙鞋子踏上北漂的火車。那時的他,沒有資本,也沒有經驗,他唯一有的是無畏的勇氣。靠著“勤快嘴甜臉皮厚”的秘訣,丁世忠竟然出人意料的在北京站穩了腳:不到兩年時間,他就攻克了北京的大部分商場,甚至包括最難啃的王府井、西單等,銷量很快就翻了幾十倍。 跑多了市場,丁世忠漸漸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于是,1991年,丁世忠帶著自己在北京賺下的20萬回到了晉江,創辦了一家鞋廠,取名“安踏”。二十年時間內,在丁世忠的帶領下,安踏從一家民營傳統制造業企業,躍升為高居國內運動鞋服業龍頭老大的國際化企業。 進入良性增長的安踏,之后開始了其一系列收購。 2009年9月30日,安踏以不到6億港元的價格,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Full Prospect公司85%股權及Fila Marketing的全部股權;2015年12月,安踏收購健步鞋品牌斯潘迪(Sprandi);2016年2月,安踏與日本高端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達成合資協議;2017年2月,安踏與韓國戶外運動品牌科隆(KOLON SPORT)簽定合資協議;2017年9月,安踏完成對香港童裝品牌KINGKOW的收購。 至此,安踏體育的多品牌家族初具規模,形成了從安踏的大眾定位到高端市場,由專業體育到大眾體育,從高端休閑運動到城市健步以及戶外領域的品牌矩陣。 目前,安踏僅次于國際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位列全球運動品牌行業第三。穩坐國內品牌頭把交椅的安踏,已經把李寧、匹克和361°等國內領先品牌遠遠拋開。 但面對這樣的榮耀,丁世忠卻并不滿足,他說,安踏的目標是在2020年超越阿迪達斯,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第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