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魚兒的吃口一般都很真實,很好釣。可是夏秋季節也總有被小魚鬧的頭昏腦脹的時候。 待到天一涼,魚們就開始拼命的索餌了,可是你知道嗎,有時候氣溫降的多或是天過于涼了,魚就不開口了。去水邊枯坐,漂就像是掉進了水缸里一樣。這時候,我們常常是抓耳撓腮不得要領有的干脆直接收竿回家。 問題出在哪里?是天涼水涼魚兒真的不吃鉤了嗎?天涼魚兒該索餌更積極才對啊! 今天天氣陰涼,短袖已不能再穿,須加了薄外套才行。氣溫27-19度,有零星小雨,有東風。 墨跡天氣上說這樣的天氣是不適合釣魚的,可是我卻還是想去。昨夜去水邊坐了一會兒,東風有三到四級的樣子,吹的漂一直跑,坐不住很快就回家了。今兒得試試。 說實話戲曲演員講究“拳不離手,娶不離口”還說什么“三天不練手生”。釣魚豈不也是如此,你的理論知道再高明,如果不能經常實踐,那到水邊看漂,抓口都很成問題。 水庫風太大,魚又稀,成晌的坐也不一定能釣到幾條,如今對于大魚我已經沒興趣了,或者說我已經明白了沒有時間想釣大魚還不如老老實實的釣小魚練練手。 我選的釣場是一處位于溝底的廢棄魚塘。外面的世界風再大,可是到了溝底,水塘里竟連一絲的波紋也沒有。沒有風,東邊塘水面上滿滿的漂著一屋厚厚的樹葉,連個可以下鉤的地兒也沒有。西邊塘水面上也有樹葉,但是樹葉沒有那么多。 釣哪一個塘? 東邊塘里我釣到過鯽魚,小麥穗,西邊塘里我釣到過幾條草魚鯉魚,只是后來有人又下了網,可能沒有指望了。我還是把鉤下到了東邊,幾乎用上了春天的“戳孔釣法”,沒有動靜,我把自己炮制的麥子扔了兩把打窩。 時候不大,有魚上鉤,一條很不錯的銀鯽。魚兒不算大,但也正合我意,起碼能拉著在水里轉圈了。釣魚要的不就是 這個感覺嗎? 我用的3.6細竿,0.6主線,0.4子線,鉤 是細條鉤,漂是尖尾細肚小鯽魚漂,當然也是我擁有的最小的鉤了,我拿著比劃了,它還沒有鯽魚的黑眼珠大。按理這個季節不該用這套釣組,這是冬天或初春釣小白條小鯽魚用的,但是今天我用它,不是我有多高明,實在我覺得一人廢棄好久的塘,很多人用網又拉了多久,鯽魚相比也沒有幾條,不如直接釣小麥穗。這里面麥穗兒多的是,可是接著上了幾條,全是清一色的銀鯽,根本沒有麥穗兒鬧,莫非天一涼,小魚還不能適應? 樹葉兒很是煩人,鉤動不動就搭在了上面落不下去,或是漂立不起,我根本沒有法兒定點拋鉤,只能是這里一下,那里一下,但是下去稍一等待,就會有魚兒咬鉤,我疑心是我的窩餌太好了。 可是我發現有時候很明顯的緩緩黑漂,揚竿卻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這是怎么回事呢?我開始調漂,把漂下捋,幾乎只露一個漂目,果然好用不少,不過從上鉤的魚兒能看到,魚兒吃口真的很輕,可以說只是掛住了魚嘴一點點。 就在斷斷續續上魚的過程中,我發現調需要不斷的微調,不然上不了幾條就沒有口了。這時我有一個疑問,倒底是調四釣二靈呢還是調六釣一靈?這樣的雖然口很稀,但是因為魚還不壞,我就一直坐著。續了窩,魚卻再也沒有了,偶爾有麥穗上鉤,多是不經意的似有似無的漂相,再后來什么也沒有了,仿佛魚們忽然蒸發了一樣。 我在身后試了水深,身后的水差不多淺了三十公分,打了兩把麥子,我仍在東邊塘里釣,過了大約半小時,我開始釣西連 的塘,很清晰漂亮的吃口,卻是沒有魚上鉤,等了一會兒,終于上了一尾小麥穗,但是太小了,與上一個塘里的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這樣又過了好大一會兒,我疑心這個塘里實在是沒有鯽魚。可是不經意的 一個小小的漂相,揚竿,很有份量,魚兒在水里不肯出來,遛了一圈泄罷力上岸,竟比東邊塘里的還要大一些。金黃金黃的,這樣,過三五分種才有那么一口,極小極輕的口,有幾次,明明很好的漂相,卻拉空了,我細心的觀察才發現,漂尖點動下拉,就在將上入水黑漂的剎那間,漂又上了一點點,然后才是拉黑,這時起竿正是魚兒,很好的感覺。這魚也太精靈了,它怎么就在你要揚竿的瞬間又松口了呢?如果漂尖出水三目,那么下挫只有那個黑格,如果漂露出水面一目,那么它們黑下去。這樣的口說好把握也好把握,但是如果今天是用大線,用了伊勢尼鉤呢?這魚肯定是沒有戲了。 根據實戰,我想到了幾點,一是窩子一定要打,誘魚必不可少,窩子不能打的——要打的相對集中。“近打窩,遠釣魚”。 天涼時用細線組,小裝備,釣靈,并且在釣魚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微調,以更好的上魚為準。 餌易軟不易硬。掛鉤的餌團要小,有多小呢?大米大小足矣! 看漂要細心,揚竿不可粗魯,要把活兒做到極致。 為了上魚,我們要學會以變制變,刻舟求劍只能使自己淪落為別人的笑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