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國有很多地方,特別是農(nóng)村,幾乎都有“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家族中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比如家族大聚會,結婚酒桌上,父親和兒子不能坐一個桌,叔叔跟侄子不能對酒喝。
五千年來,我們國家向來是重視禮法的國度,或者說是重視規(guī)矩的國度,俗話說君為臣綱、夫為婦綱、父為子綱,從父為子綱這里就能體現(xiàn)出,父親在兒子的面前具有絕對的權威的,我國是個極度重視輩分的國度。
之所以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就是因為不是同輩人不能相提并論,如果讓父親和兒子同桌,叔叔和侄子對著吹,那么到底是父親、叔叔的地位低了呢,還是兒子、侄子的地位高了呢?輩分不能亂。
就比如現(xiàn)在婚宴上的酒席,基本上都是朋友一塊坐,長輩一塊坐,晚輩一塊坐,有時候哪怕是一桌坐不滿,也不會讓小輩坐到長輩的桌上的(指的是已經(jīng)成年的人,小孩除外)。
因為吃飯的時候說話喝酒,如果桌子上有不同輩的人,那么很多話就不好說。比如一個桌子如果都是晚輩,結果坐了一個長輩過來,那么如果晚輩喝了點酒,言語上有些不當,頂撞了長輩怎么辦?
再比如說如果一個桌子都是長輩,突然進來個晚輩,這個晚輩估計吃個飯啥也不能說了,因為不是一輩人不知道該說啥,比如本來是一句正常的玩笑話,如果讓晚輩說出來,可能就會有失妥當。
還有一點是很多人對于輩分看的很重,如果吃飯喝酒的時候,把兩輩人安排在一個桌子上,那么這些輩分比較高的人,可能會感到非常的生氣,認為是看不起他們,把他們與小輩相提并論。
其實我國古代規(guī)矩太多了,除了“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之外,《禮記》中還記載: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內言不出于捆。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由此可見,我國的等級制度自古以來就非常的森嚴,而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道德,假如不遵守這些規(guī)矩,那就是失德、目無尊長,不知道這種道德,到底是好還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