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有一次,劉聰大宴群臣,讓司馬熾穿著仆人的衣服給大臣們挨個倒酒。 有幾個西晉舊臣見前皇帝受到這樣的侮辱,忍不住悲從心來,失聲痛哭。 這真是嗑瓜子嗑出個臭蟲——掃興! 劉聰覺得很不舒服,便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我不想以后再看到這樣的場面。 于是,司馬熾不久就被害了。 不過,盡管攻占了西晉都城洛陽,但對于劉聰來說,他的大業還遠沒成功。 西晉的殘余勢力依然遍布各地——晉陽有劉琨,幽州有王浚、青州有茍晞、關中有南陽王司馬模、江東有瑯琊王司馬睿…… 劉聰首先把矛頭對準了近在咫尺的司馬模。 司馬模是司馬越的弟弟,司馬越執掌西晉大權后,他就被寄予厚望,出任征西大將軍、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鎮守關中。 可惜司馬模的水平實在是太差,讓他來當此重任,就仿佛讓修自行車的去修勞斯萊斯一樣——完全是用非其人! 這家伙最擅長的是無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化到不可收拾。 當時關中饑荒,疾疫流行,盜賊四起,司馬模不但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反而還因用人不當而導致了秦州(今甘肅天水)刺史裴苞、安定(今甘肅涇川)太守賈疋(yǎ)等人的叛亂,搞得關隴一帶亂成一團,民不聊生。 聽說洛陽失守的消息,司馬模也感受到了危機,慌忙派部將趙染守衛蒲坂(今山西永濟),以防備漢軍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 蒲坂位于黃河東岸,扼黃河著名渡口——蒲津渡,當秦晉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沒想到趙染對司馬模早就十分不滿,一到蒲坂就獻城投降了漢國。 劉聰大喜,立即以趙染為前鋒,其子河內王劉粲和堂弟始安王劉曜為主帥,統兵西征,攻打長安。 在士卒們的眼里,指望司馬模這樣的飯桶獲勝,就好像指望中國男足拿世界杯一樣——沒有任何可能,因此還沒怎么打仗,其部下居然就已經叛逃一空。 司馬模成了孤家寡人,無奈只得向漢軍投降。 之后,劉聰封劉曜為雍州牧,率部鎮守長安。 不過,沒過多久,劉曜就發現自己面臨的形勢非常兇險。 他發現,自己擁有的,只是一座孤城而已。 他發現,關中不止有司馬模這樣的SB,也有很多人非常NB! 他發現,關中人只是不忠于司馬模,并非不忠于晉朝! 原西晉安定太守賈疋、馮翊(今陜西大荔)太守索綝、始平(今陜西興平)太守麴允、扶風(今陜西涇陽)太守梁綜等人全都不服匈奴人的統治,先后起兵反抗。 他們共推賈疋為主帥,兵馬達十余萬,氣勢如虹,很快就逼近長安。 劉曜親自率軍征討,卻被打得大敗,自己還為流矢所傷。 而此時從洛陽逃出的秦王司馬鄴(司馬炎第二十三子吳王司馬晏之子)也輾轉到了關中,于是賈疋等人迎立司馬鄴為主,聲勢更盛。 劉曜困守長安,連戰連敗,后來實在撐不住了,被迫放棄了長安,驅趕著長安居民八萬余人,逃回了漢國都城平陽。 晉軍就這樣順利收復了長安。 公元313年4月,14歲的司馬鄴在長安登基稱帝,是為晉愍帝——也是西晉的最后一位皇帝。 朝政則掌握在麴允、索綝兩人手里(此前賈疋已經戰死)。 對此,劉聰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他立即派劉曜率軍前來征討。 晉軍在麴允等人的帶領下,苦苦抵抗,總算是把漢軍趕了回去。 第二年,劉曜又再次卷土重來,再一次被拼死一搏的晉軍擊退。 但此時的關中經過多年的饑荒和戰亂,早已殘破不堪。都城長安的居民甚至不滿一百戶(其余都被劉曜帶走了),車只有四輛,雜草叢生,荒涼無比,其他地區的情況當然也好不到哪去。 這樣一個窮得幾乎揭不開鍋的草臺班子,還能經得起匈奴漢國的下一次沖擊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