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 風過卻不留下聲響。 風是沉默不語的, 于是風鈴便替它將輕聲呢喃。 風鈴輕輕地振動著, 清脆、悠長, 聽,那是風的聲音。
風鈴最早起源于中國, 古人將碎石懸在一起, 風吹玉振,清脆悅耳,即知有風, 古人稱其為“占風鐸”。 中國古代風鈴的實用性高于裝飾性, 懸掛風鈴多用以知風, 除此之外,占風鐸還有警示、靜心、祈福的目的。
風鈴的種類很多, 按材質分類, 有硝子風鈴、鐵器風鈴、黃銅風鈴、 瓷器風鈴、錫器風鈴和竹風鈴, 按產地分類, 有巖手南部風鈴、會津喜多方風鈴、 江戶風鈴、愛知瀨戶風鈴、 大分別府風鈴和沖繩風鈴。
在日本有一個專屬于風鈴的節日——風鈴祭。 古來體力衰弱的夏天疫病流行, 人們為了消除暑氣、驅災辟邪, 便選擇在神社和寺院舉行風鈴祭。 每年的7月至8月, 日本全國的風鈴都將匯聚在一起, 其中不乏“達摩風鈴”“牡丹風鈴”等稀奇的品種。 成百上千只風鈴隨風搖曳, 演奏一曲風的交響樂。
風鈴作為禮物有著非凡的意義。 朋友間贈一串風鈴, 那聲聲脆響, 是風帶來了遠方好友真摯的問候。 風鈴還有著“思念”和“喜歡”的意思, 于是情侶間贈一串風鈴, 代表著想念和愛戀。 無論誰送的, 風鈴響起之時, 你都會順著風聲記起他。 而倘若將風鈴贈與他人, 對方亦會記得你。
多想尋一個櫻花盛開的日子, 將樹枝上掛滿風鈴。 春風只消輕輕一吹, 鐵的、錫的、瓷的、琉璃的, 各式各樣的風鈴, 伴著落英繽紛,載歌載舞, 擁著飄搖不定的春風, 在樹下低頭呢喃。
日劇看多了, 總覺得夏應當是如屏幕中的那般。 敞開了門,坐在緣廊, 聽遠處陣陣蟬鳴, 搖著團扇沏一壺清茶,切一盤西瓜, 只是這些卻好似怎么也消不了暑。 思來想去, 最喜的還是夏日的風鈴聲。 微風拂過,帶幾分柔和, 短冊在原地打了個轉, 檐下的風鈴便肆無忌憚地將燥熱撞開了去, 那鈴鈴的脆響是酷暑中的清涼。
梧桐落下了第一片葉子, 大火星緩緩向西滑落, 于秋風中搖曳的古寺檐角的風鈴, 目送著雁群南遷。 風鈴聲送走了炎熱的夏、聒噪的蟬, 在空寂的寺廟中回蕩, 沉靜悠遠,余音悠長, 秋風蕭瑟,更顯其莊嚴寧靜。
凜冽的寒風卷著雪花叩響了玻璃窗, 在這樣寒冷的季節, 門窗自是緊閉的, 窗邊的風鈴便也心安理得地在暖呼呼的房間躲懶。 不過亦會有風從窗戶的縫隙鉆進屋來, 驚了那風鈴。 幾不可聞的風鈴聲, 是冬日里簡單的小確幸。
每個清閑的午后, 都要在陽臺上晃著搖椅, 執一卷書伴著風鈴聲默讀。 倦了,索性靠著搖椅睡去 枕著隱約的風鈴聲小憩, 夢里也是風的聲音。
若是有一家小店, 就在門口掛一只風鈴, 雖然大多數時間, 它都只是靜靜地與我一同看守著店鋪。 可倘若偶爾有客人到來, 在推門而入時, 風鈴便是最先察覺到的, 鈴鈴地奏出最隆重的歡迎曲, 為平日里安靜的店添些許活力。 我想,我喜歡這充滿愉悅的聲音。 文字撰寫|目錄君 設計支持|伯仲舍工作室 圖片|網絡 東方的,生活的。最美微雜誌。 歡迎您的來訪 |
|
來自: alayavijnana > 《收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