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人外感風寒,如果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風吹,怕寒冷,食欲減退,沒有或者略有發燒,就用桂枝湯。其方: 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5片,炙甘草20克,紅棗10枚(切)。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兩碗。 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 一般服用后會有微汗出,效果最好。如果沒有出汗,就喝點熱的米粥以幫助發汗。注意發汗后要馬上換衣服,以防受風后反而會加重感冒。 這個方子很常用,是治療感冒的一個最實用的方子。它既可以調節陰陽平衡,又可以調和營衛氣血的平衡,因此不僅僅是用于感冒,也用于不少大病的治療。如果辨證準確,以桂枝治療感冒,一服即可痊愈。 (2)病人外感風寒,如果無汗,并且周身肌肉關節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樣,而且非常怕冷,發燒,怕風吹,怕寒冷,就用麻黃湯。其方: 麻黃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服藥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空腹時服用。一般用麻黃湯多是在冬天,或者天氣突然變冷的時候,病人一般都有受寒史。注意,如果有心臟病,就不要自己服這個方子,免得出現意外,需要請醫生幫助處方。 (3)病人外感風寒,如果發燒,甚至于高燒40度,但病人自覺體內熱而體外寒,怕冷,無汗,且周身肌肉關節疼痛,口渴,能喝水,食欲減退,就用大青龍湯。 其方: 麻黃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5片,大棗10枚(切)。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兩碗。 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后會汗出。 大青龍湯是標準的治療感冒發燒的好方子。奈何西醫不識,平庸中醫更不敢使用,結果一個如此有效的方子被扔在故紙堆中。大凡是感冒高燒,我用此方退燒,百用百效,從不失手。 一般來說,凡是發高燒,多與外感邪氣有關。而且,凡是能發起高燒的,一定是病人的正氣尚未被傷害,因此,用此方最是時候。如果發燒后先去掛水吃西藥,久之高燒既退,卻低燒不斷時,那就表示人體的陽氣被傷害了,對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已經發不出高燒了。這時就要用當歸四逆湯配合四逆湯來扶陽氣、退低燒了。 (4)病人外感風寒,如果出現后項強痛,頭痛,怕風吹,身體肌肉疼痛,喉嚨痛,口渴等癥狀,就用葛根湯。其方: 葛根30克,麻黃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5片,炙甘草20克,大棗10枚(切)。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用大火來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后會微汗出。 葛根湯是治療感冒后脖子后面緊或者咽喉痛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發燒,喉嚨痛,或者出現脊柱強直抽搐時,就用此方。往往一服而燒退。退燒后有時小孩會全身起水痘,這是邪氣祛出體外的反應,病人父母千萬不要著急,其實病已經好轉,燒退后自然一切都會恢復的。當小孩胃口恢復正常時,即可停藥。再者,大凡是感冒后出現口渴時,多認為是溫病,是熱盛傷津。此時時醫多會用上銀花、連翹、蘆根、淡竹葉等清熱解毒涼血中藥。而葛根湯即是滋陰退熱的好方子,功勝他方許多。 不但是治療感冒發燒咽喉痛,葛根湯治療頸椎病也極有效。一般病人如果脖子后面疼痛,牽引到手指麻痛,或者伴后頭緊痛,或者轉頭則頭暈等癥狀時,都可以用葛根湯來打開太陽,疏解筋急。 (5)病人外感風寒濕邪,如果出現咳嗽,痰多且色白,自覺身體冷痛且沉重,無汗,不渴,也沒有胃口,喉嚨癢,有時感覺背后兩肩胛骨之間有一片冷冷的區域,轉動肩胛有不順暢感,或伴有發燒,此時就用小青龍湯。其方: 麻黃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細辛10克(后下)。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后會有汗。 小青龍湯是治療外感寒濕的主方。此時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單獨有寒邪,還有濕邪。因此用此方時,病人多有在水中或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龍湯治療寒濕型感冒,服汗出即燒退,咳嗽就會好轉。 小青龍湯更是治療咳嗽有痰的一個常用的方子。一般病人不管是新久咳嗽,只要有咳嗽,咽癢,有痰,且痰稀色白,病人怕冷,面色蒼白,就用此方。我用小青龍湯治療過數例久年咳嗽,配合金沸草散,效果十分明顯。 (6)病人外感風寒,一會兒發燒,一會兒又畏寒怕冷,反復發作,數天不愈。食欲尚可,不渴。此時可用麻黃桂枝各半湯。其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黃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克,大棗4枚(切),杏仁10克(打碎)。 每服藥加入五碗水,大火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后會有汗。 麻黃桂枝各半湯既解表寒,又溫腠理,是治療寒熱交作,反復難愈的好方子。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治療瘧疾的寒熱反復發作。如果感受風寒或者風熱,病人或熱或寒,或汗出,或癥狀不明顯,辨不清該用麻黃湯還是桂枝湯時,即可先處以此方以開表透邪。 (7)病人外感風寒,如果出現忽冷忽熱,惡心,口苦,咽喉發干,食欲減退,心煩,眼睛發花,同時兩胸肋部位有脹滿感,即可用小柴胡湯。其方: 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生姜3片,大棗10枚(切),炙甘草10克。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兩碗。 早晚餐前空腹時各喝一碗。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感冒的主方。一般病邪初客人體時,正氣在太陽經上與邪氣斗爭,此時所患之感冒即是太陽病,多屬麻黃湯或者桂枝湯證。如果感冒持久不愈,漸而出現以上癥狀時,就表示邪氣已經侵入到太陽經下面的少陽層次了。此時就要趕緊用小柴胡湯來疏解少陽,以排邪外出。另外,有的病人素體少陽不足,也容易感冒后直接出現少陽證,那就直接用小柴胡湯。 再有,女子如果逢月經期而感冒,多容易出現少陽證,此時即可先用此方。并且,女子經期氣血不足,感冒后很容易因正虛無力祛邪而變成反復難愈,結果以后每逢經期即發作感冒,痛苦異常。小柴胡湯即是治療此類病癥的一個主方,效果十分明顯。 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感冒后往往不容易康復。因為正虛,所以經常反復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緊接著又來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處于感冒狀態之中。此時也可用小柴胡湯配合桂枝湯來治療虛人感冒,往往效果明顯。 (8)病人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反正經常出現鼻塞,頭痛,打噴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膩,口中有膩感無味,四肢無力等癥狀,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其方: 麻黃20克,細辛20克,后下,制附片20克。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兩碗。早晚餐前空腹時喝一碗。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一個幫助機體排除外邪的常用方子。因為各種原因,我們的陽氣常常會有不足,有時感受些風寒濕氣,并沒有明顯的癥狀反應,也沒覺得不適。這是正氣無力抵抗,但不表示我們一定不生病。這些侵入的病邪會潛伏在三陰層次,以后等身體正氣一旦大虛,即可與新的外邪里應外合,引起大的疾病。 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呢?我認為,一方面我們可以常服四逆湯以增強機體的陽氣,加強防病保健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適當地排一排伏于體內的邪氣,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服這個方子時會微微汗出,即可達到效果。 上面的方子大多有發燒癥狀,服這個方子時一般病人沒有發燒,但多伴隨有面色蒼白,平素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陽虛癥狀。也就是說,這是典型的少陰體質所用的方子。凡是少陰體質,多需長期扶陽,但也要時時用此方來扶少陰以開太陽,祛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轉為紅潤,畏寒減輕,即是佳兆。 另有虛人感冒治法 什么是虛人感冒?就是體虛之人出現感冒。體虛包括氣血陰陽的偏虛,其既有遺傳因素,也有后天失治、失養或者誤治等因素。虛人如果感冒,極易出現反復發作,持續不愈。有時病人會一年到頭都處于感冒狀態,十分痛苦。 虛人其氣血陰陽有所不足,表現為太陽的不足,即抵抗邪氣的能力下降。如果感受外邪,太陽經無力鼓動起來抗邪,則邪氣往往易于通過太陽經向少陽經或者向三陰經走。久之,侵入機體的邪氣會在三陰層次潛伏下來。一旦病人又出現外感,則內外相應,引起各種復雜的病癥。所以說,虛人外感,表現的癥狀雖然是感冒,但其機理卻不盡在于太陽受邪。《傷寒論》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說的就是虛人感冒的病理機制。 根據這個道理,治療虛人感冒,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扶正解表(一邊補虛,包括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一邊開太陽,祛邪外出),更需要考慮到虛人感冒的本質,即使出現了太陽表證的惡寒、發熱、身痛、咳嗽等癥狀,這些也只是病之標,是表象,其實質是腠理空虛,邪氣與正氣相搏于少陽的層次。可以從少陽為樞考慮,用樞轉少陽的方法來鼓舞正氣,達邪于表,則太陽標證亦可除。因此,可以用小柴胡湯配合桂枝湯治療虛人外感。其方:柴胡15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黃芩12克,法半夏15克,生姜3片,大棗6枚(切),炙甘草10克,黨參15克。 每服藥加入六碗水,用大火來煮成兩碗,每三小時空腹喝一碗,服后會微汗出。 如果不出汗,要喝點熱的稀粥,以幫助出汗,這樣才有效果。 臨床上我應用此法治療不少虛人感冒,效果十分明顯。特別是對于虛人反復感冒,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冒時,及時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預防再次感冒。遇到流感或者天氣大的變化,正常人也可連服三服此方,可以幫助預防感冒。平時總覺得身體虛弱,似有病又無病,但又渾身不適的人,即是虛人,可服用此方十余服,既可消除不適的各種癥狀,又能改善體質,調整陰陽氣血平衡。其實,這是從少陽與太陽兩個層面來修復機體的。 再者,常服玉屏風散亦是不錯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 防風30克,生黃芪60克,白術60克。 一服,共研成極細末,每日2次,每次6克,開水送服。 但要求是感冒已愈時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冒期間,以不服為好,以防斂邪之弊。 另外,還有一個快捷的法門,大凡陽氣素虛之人,若有外感,就可試用參蘇飲這個方子,也有不錯的效果。其方: 蘇葉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生姜3片,大棗5枚(切),黨參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 水煎服,日一劑,分三次服。 治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惡寒咳嗽,涕唾稠黏,胸膈滿悶等癥。 感冒好了,怎樣才能預防下次不發作呢?我認為,適當地鍛煉身體是必要的。但并不建議劇烈運動,平時我們都要工作,能抽點時間散散步,打打球,或者打一趟太極拳極可,要以微微汗出為度,如果不出汗,效果就不太好。因為不出汗,太陽經沒有打開,那就不能把正氣疏布到表層,也就不能排邪外出。要知道,汗出是排邪的。微微汗出就是機體排出邪氣的最佳方式。大汗淋漓可不一定排邪,弄不好還會傷津脫水,導致津虧。所以大汗時一定要及時擦干身體并避風寒。如果不注意,反會招致邪氣客入太陽經,因為毛孔全部打開了,極易被外邪乘虛而入。 不少人喜歡一年四季天天洗澡,這個習慣對健康可不太好。特別是陽虛之人,最好不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因為水濕浸體,極易引起汗出,如果護理不當,則陰寒邪氣因而內客。冬天天氣寒冷,腠理內閉,熱水洗澡即是打開太陽,則陽氣外泄。久之,必然引起陽虛。會出現面色蒼白或者偏暗,面部黃褐斑,精神不振,容易感冒,體力下降等癥狀,甚至于容易出現我在《何為陽虛》一節中所描述的各種癥狀。所以說,經常洗澡,雖然身體干凈了,但并不利于養陽,反而會耗陽,引邪內客。在冬天如果不得不洗澡,那就要馬上擦干凈,而且要吹干頭發。不少人喜歡洗完頭后讓頭發自然干,如果在冬天,頭發的濕氣蒸發時,會帶走頭部大量的陽氣,這樣容易導致頭內陽虛。陽虛則寒盛,如此久之,必患頭部寒痛。所以說,常洗澡的人而不注意防邪,必然陽虛邪伏,要吃點麻黃附子細辛湯才好。 注意:臨床上疾病非常復雜,也不是全用幾個方子就能治好感冒,也需要辨證加減用藥。因此,病人不必執著于原方。再者,今人多偏于三陰體質,單純地攻表逐邪有時力有不足,需要扶中陽以滋化源。因此,常配合理中湯于諸方之中以加強扶正之力,則正復而攻表有力,表解而陽氣不傷。 治療感冒是預防內傷大病的基礎。按照邪氣的入侵途徑來看,外邪先侵入皮毛,次之到肌膚,次之到腠理,次之到六腑,最后到五臟。到了五臟,病情已經很重了。所以當年扁鵲見蔡桓公,初見還愿意給他治療,以后病邪越來越深入,就成了不治之癥了。這說明了治病是有時機的,也是有順序的。外邪初客機體,要用解表的方法,把邪氣祛除,以后病邪漸深,又需要合解少陽,或者清瀉陰濁,或者扶陽抑陰等方法,但最基本的、最開始的方法一定是解表法。而解表法也是治療感冒的大法。因此,擅于解表不僅可以治療感冒,更可以預防邪氣步步深入。如果病人既有內傷雜病,又有感冒,那應該怎么辦呢?基本原則是:只要有表癥,有邪氣客入皮毛的情況,就要配合解表法,或者先用解表法把外邪透發出去,然后再重點治療內傷雜病。也就是說,安內必先祛邪。 什么叫感冒治好了?就是所有的感冒癥狀都消失了,而且病人食欲恢復,面色紅潤,小便通利,手足不冷,周身舒暢,精神清爽。如果有這些表現,那就恭賀你感冒已經痊愈了。反之,如果治療后雖然沒有了感冒的諸多癥狀,但病人出現了食欲減退,手足冰涼,精神不振,小便略澀,欲臥欲睡等表現,就表示病邪不是排出去了,而是壓進三陰層次了。這不叫病好了,而是病邪深入了。千萬別再用西藥了,也別用寒涼中藥了,趕緊找好中醫幫助調理身體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