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一口氣當然指練內氣。那么外練筋骨皮是練什么呢 練筋,指把人藏在肌肉里的筋通過盤練使之到肌肉外皮下的地方,同時要練得筋軟硬適度而彈性足。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手腕和腳踝。這兩處由于常年的生活勞作已經練出了大筋騰起。同時,從這兩處也可以看出筋的特點:比軟骨軟,比肌肉硬,富有彈性和韌性。形狀為長的圓柱形。拉伸壓擠時不具有疼痛感。說明它不是韌帶。
1 如何練習筋?一般,我們稱練筋骨的過程為換勁。其實,換勁就個詞語就已經暗示了練法。那就是在肌肉不用力的方式下使筋動起來。包含文練和武練。文練就是站樁。筋骨樁的核心在于筋緊肉松。方法是內動外不動,也就是老農民說的暗勁。不斷練習,從什么感覺也沒有到感知筋,到以筋為主,最終筋騰起。筋騰起的標準是手能摸到大筋(小筋還是摸不到的)。 筋的練習過程中會產生身體的一些感覺。對普通人來說,這種感覺很難與內氣感覺區分開來。所以,我們的紅法是二個:一是先練筋骨再練內氣。二是練筋骨時文練武練結合。武練是用一些特殊的武術動作來練,比如我們是金雞抖翎練背大筋,左右挑打練腿大筋。武練時不會有內氣體感,這樣就能分清是筋的感覺還是內氣感覺。 早、
2 2 練骨 練骨主要一是練骨節開張,二是練骨力。練骨節開張主要是武練,就是用特定動作。比如我們練的搖櫓功、壁虎功。練骨力主要是練樁架,練骨力本質就是就是把骨頭位置擺放到一個最佳狀態并形成習慣。我們的練法還是筋骨樁,外形看去和渾元樁極為相似,但內動大不相同。(如果僅從外形來看,個人覺得什么樁都可以用渾元樁來代替) 。練骨初步成功的標準是:身體如鋼澆鐵鑄,身體有騰云欲飛之感。骨髓腔里有熱流之感。 3 筋骨合成 筋騰起了,骨張開了,然后就可以練習初步的筋骨發力了,我們練的是釘心拳,類似于形意崩拳或者詠春寸拳。但是要求盡量用筋骨發力,而不是用肌肉蠻力。否則,那還叫換勁嗎?起先,這種勁力量并不強大,無非是速度快,有透勁而已。不斷地練習,使透勁效果越來越好。接著,就必須練內氣勁了。需要注意,練筋骨是不能長年武練的,很容易傷身體,筋需要內氣養。這是黃帝內經上說的中醫基本常識。黃帝內經說:筋長一寸,壽長十年!常年勞作的老農民筋骨很好,壽命卻不見得長,這作何解釋?就在于老農民相當于只練筋不練內氣。 內氣勁要以筋骨為基礎,卻比筋骨勁強大得多,也復雜和靈巧得多。這個話題就不在我們這篇文章探討的范圍內了。可以留待以后去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