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2016年8月19日,對于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于徐玉玉來說,卻是毀滅的一天。 本來她將在9月踏進南京郵電大學的大門,開啟全新的大學生活。 由于家庭困難,她向教育部門申請了助學金。沒想到,她竟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里那個人自稱來自教育局。 對方能準確地說出她在哪個學校讀書,父母叫什么名字。他告訴她,教育部批準了2600元助學金給她,讓她趕緊去和某財政局工作人員聯系,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她收到電話后欣喜若狂,按照對方提供的號碼打過去,那個“財政局”的人讓她去銀行查一下,看看補貼款是否到賬。 然后,徐玉玉到了附近的銀行,聽從對方的指示,將銀行卡里的金額全部提現,然后存入到對方指定的助學金賬號進行激活。 當徐玉玉將家人借來的9900元學費全部存入進去后,再打電話,發現電話已經關機。這時可憐的徐玉玉才意識到受騙了。 她去派出所報案,但是從派出所出來走了不到三分鐘,就倒下了。過于悲憤和自責讓她心臟驟停,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原本充滿憧憬的世界。 警察很快抓獲了犯罪份子,這是一群藏匿在江西九江的詐騙團伙。他們當天打了上百個電話,只有徐玉玉上鉤了。這個詐騙案件曾轟動全國,人們在譴責詐騙犯的同時,也在為這位女孩惋惜。 02 ▼ 2年過去了,盡管公安部門加大了打擊詐騙力度,各相關部門也都在反復提醒警惕詐騙,但是網絡和電話詐騙愈演愈烈,作案手段越發高明。一種詐騙方法不管用了,很快又來新的陷阱。 很多人都說,被騙是因為愛貪小便宜。不否認,這的確給詐騙份子帶來了可以鉆的空子。但是,現在的詐騙手段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粗暴了。 犯罪份子在作案前,掌握了對方的信息,并做了精密的引誘環節設計,還有多個人配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電影《巨額來電》中,真實地還原了詐騙團伙犯案的經過。 詐騙頭目林阿海和女友,來自同一個村子,村子里的人60-70%都從事詐騙行業。 他們把詐騙集團搬到泰國,從國內招募人過去進行電話詐騙。他們租用落地網路,采用虛擬網絡電話,甚至改號。篡改成被害人親戚朋友的電話,進行詐騙。 每一個詐騙之前,都設計了詳細的腳本。他們將話務員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大家在一起辦公。 每一天上班前,一線話務員會拿到一份要致電的名單,里面有每個人詳細的個人資料。所以,騙子行騙不是亂打電話的。 也就是說,在打電話前,他們就知道了對方的詳細的信息,包括個人信息,單位情況,親戚朋友的姓名等等。 △騙子對個人信息了如指掌 打電話時,他們對著打印出來的臺詞照著讀。一線話務員,每天要打幾百個電話,被掛斷了,沒關系繼續打。當對方上鉤后,馬上轉給二線話務員,三線話務員。 △打電話時,有現成的騙術臺詞對著念 每個話務員都充當不同的角色,實行里外配合,直到受害者上鉤,將錢轉入指定的賬號。 電影里有一個示范,犯罪份子一線假冒社保中心,對受害者說懷疑對方騙保,要查證。于是轉到二線,假冒社保中心主任,發送一個驗證碼讓對方確認(實際上驗證碼就是要轉走的金額),受害人確認后,金額就轉到了犯罪份子的卡上。 △一步一步引誘人進入設置好的騙術陷阱 一旦詐騙成功,一線和二線話務員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詐騙金額提成。 03 ▼ 為什么這些犯罪份子會得到這么多個人的詳細信息呢? 這里就涉及到各種信息泄露的交易。專門買賣銀行卡的人叫卡頭,專門出賣信息的人叫菜商。 關于信息泄露,這一點你一定不陌生。比如你剛買了房子,就接到各種中介的電話;剛開了一家公司,就接到各種辦事機構的電話;剛買了一部車就有人問你是否要買保險。 在這個網絡時代,已經沒有個人隱私可言。現在個人信息還可能落入了犯罪份子手中,成為他們行騙的工具。 詐騙技術已經非常完整了。根據電影所描述,菜商出賣個人信息,卡頭買賣銀行卡,話務員進行詐騙,水房用網銀技術分拆贓款,車手在銀行與自動取款機取款,過程非常專業和隱秘。 所以,現在受騙真不全是因為無知和愛貪小便宜,而是因為詐騙團伙精心設計的圈套十分縝密,令人防不勝防。 縱觀現在的詐騙手段,主要抓住幾點消費心理: ▌1、想賺快錢的心態 最近看到一個網絡資訊,龍巖一女子被騙了17萬。被騙的原因是幫人刷單。 這位李女士在網上添加一位昵稱為“小鑫”的好友,這個人告訴她,很多公司做電商都要刷單,這樣可以迅速累積口碑和交易量。如果她參與京東刷單,就可以獲得返利。 △騙子在網絡上公開發布的刷單招聘信息 李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刷了幾張小單,完成任務后,對方很快就連本帶利返還給了她。看到錢后,李女士于是開始刷大單,但是等了很久也沒有收到本金和傭金。對方說要繼續刷,才能拿到錢。 于是李女士一步步被套牢,累計向對方銀行賬戶匯款高達17萬元,這時發現已經聯系不上了,才恍然大悟受騙上當。 我的一讀者在后臺留言給我,也同樣被刷單騙了3萬元。 她在微信上看到一個叫宣傳兼職淘寶京東刷單賺錢,對方告訴她刷一單104元,她可以賺5元錢。她想,也沒有多少錢,試試也無妨。第一單3分鐘傭金就返到她的支付寶賬戶了。 △騙子有看上去正規成熟的后臺系統 接下來她又做了幾單,都是很快給回返利。她覺得這個賺錢方式很快,于是膽子也大了起來。騙子讓她分別刷10單和25單,每單600元,做完后可以一次性返還本金。 但是做完后本金并沒有到賬,騙子又讓她繼續刷50單,說這次做完才給錢。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上當了。但是她已經追不回陸續付出去的3萬多元了。 騙子為了讓人相信,做了和京東淘寶一樣的釣魚網站,也就是外表看起來相似,可是支付卻是到個人賬戶。 △以假亂真的釣魚網站,普通人難以分辨 而且騙子還準備了公司執照和假的支付數據中心,讓人相信這是正規操作的公司。 △騙子公司會提供營業執照/注冊號等信息使人放松警惕 詐騙犯利用人們想賺錢的心態,從小金額開始,一點點開始引人上鉤,到最后一環扣一環,邁進更深的陷阱。 我的讀者說,之前就聽說過刷單是詐騙,但真正遇到時,自己根本無法辨別真偽。 其實,在做任何涉及到金額轉賬這一動作之前,都應該認真想一想這個利潤來得是不是太容易? 銀行普通理財,一年只有幾個點的利息。對于高凈值人士,也就是300萬起點的人,固定資產理財,一年也只有7-8%。有錢人理財,尚且是這個收益,憑什么普通兼職有那么高的收益?刷一單就可以賺5%,一天還可以反復刷單賺錢。這樣收益如此暴利,怎么可能? 但凡不符合常理賺錢的好事,都需要冷靜下來考慮,憑什么? 憑什么你會中大獎?憑什么這個項目一年可以賺翻倍?憑什么可以不勞而獲?這個世界如果真有那么好賺錢的事,就不會有窮人了,怎么還有人會去認真工作? 現在詐騙手段高明,會制作釣魚網站、公司網站、提供工商執照(有的是網絡盜用),這些都是掩人耳目,讓人相信這是正規公司。但是,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花樣,我們都應該具備最基本的辨識能力。 幾乎所有打著超高收益,躺著賺錢的名目的,不是騙子就是存在巨大的風險。在你的血汗錢轉出去之前,要問問自己,經過詳細調研了嗎?如果這筆錢沒有了,你可以承受嗎? 防詐騙的第一步,就是杜絕賺快錢,占小便宜的心態。請記住: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04 ▼ ▌2、害怕恐懼心理 近幾年騙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冒充公檢法機關人員,致電受害者,謊稱對方涉嫌詐騙,或者洗錢、走私、販毒等犯罪,要對方配合調查。再以保護賬戶資金安全為由,要求事主將存款存入“安全賬戶”。 或者給對方一個假的網站鏈接,里面有事主的個人資料,照片以及“涉及罪名”等信息,隨后以核查資金為由要求對方提供銀行卡、密碼和驗證信息,然后把款轉走。 詐騙分子的對象通常鎖定的是中老年居多,這類人圈子狹窄,也比較少關心外界信息。去年廣州最大的單筆詐騙案高達1058萬元,就是來自一位大學退休教授。 她在家中接到自稱“檢察院”人員的電話,對方告訴她,名下的銀行卡涉嫌一宗“148萬元特大詐騙案”,并讓她接收一份“檢察院傳票”。受害人看到“傳票”后,驚慌失措,立即表示配合。 “檢察官”嚇唬她,這件事要保密誰也不能告訴。他讓老人把所有的錢存到一個賬戶中,告知,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老人越多錢存進去越好。于是老人向多名親戚借了幾百萬,甚至把房子也賣掉了,把一千多萬全部存入賬戶中。 之后又被“檢察官”要求去酒店開房,接受秘密調查。就這樣,在電話的一步步誘導中,老人把自己的密碼,驗證碼全部告訴了對方。最后所有的錢,被騙子分了十幾次轉走。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的錢,因接到一個電話化為烏有。 你可能會覺得,老人太閉塞太無知,所以才會被騙。 事實上,普通老百姓,一聽到電話來自公檢法等機關,通知自己被懷疑犯罪,而且打電話的人對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此時再有一張印有“章印”的“傳票”或者“拘捕令”、“搜查令”,多數人的心理防線都會崩潰。 我的另一名讀者,只有24歲,她也遭遇了類似的騙局。 她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報來自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對方可以準確地說出她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然后告訴她,不法分子利用她的身份在北京通州區移動廳辦了張電話號碼卡,涉嫌詐騙欠了一萬多元的電話費。 之后,騙子將電話轉接給“通州公安局刑警支隊”,一位叫“劉華強”的“警官”,讓她做QQ語音備案。還要求她在此期間,不能和任何人聯系,不能掛斷電話。 “警官”說,犯罪份子拿她的信息去工商銀行辦了卡。所以如果她要洗清“洗黑錢”的罪名,需要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如何證明自己清白呢?就是拿銀行卡提現(證明銀行卡沒有洗錢),然后將所有的錢放在一個公證賬戶里。 她當時也產生了懷疑,但是經不住“警官”的恐嚇,說不這樣做會坐牢,于是在恐懼心理下,把身上全部的積蓄5000元存入了騙子的賬戶中。等匯完款,才發現是被騙了。 冒充公檢法等國家執法機關,是近幾年騙子得手最多的詐騙手段。詐騙團伙持有一套騙術“劇本”,讓事主感到恐慌害怕,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受害者一步步陷入到詐騙犯預先設定的陷阱。 最近冒充公檢法詐騙進一步升級,騙子在電話里恐嚇之后,竟然猖獗到假冒“公安協勤人員”前往事主的住處,協助事主利用網銀,或隨同前往銀行進行轉賬。 他們下手的對象大部分是那些空巢老人,老人見到“辦事人員”,更加對事情信以為真,從而輕易地向對方轉賬。曾經有一銀行人員看出事情有蹊蹺,反復提醒老人轉款時提防詐騙,老人竟然謊稱這個隨行的騙子是自己的侄子。 很多人,一個電話就導致傾家蕩產,尤其對一些年長者來說,被騙一次,人生基本就毀了。沒有了收入,也沒有了養老的積蓄,這叫他們怎么活呢? 所以,請務必謹記這句話:自稱機關人員,說你有涉案的,一定是詐騙。
05 ▼ ▌3、抓住你有需求的心理 犯罪份子現在掌握了大量的個人信息,他們廣為撒網去尋找獵物。開頭所說的徐玉玉就是一個例子。罪犯當天打了上百個電話給不同的大學新生,只有徐玉玉上當了。而這一切都來自于,徐玉玉剛好有助學金的需求。 如果犯罪份子的騙局能滿足你的需求,你就很容易跳入預先設好的陷阱。像最近出現的花唄額度或者信用卡額度提升騙局,就屬于這一類。 有一位汪先生,他想提高花唄額度,剛好看到有人打廣告,說可以人工提高花唄額度。聯系后,騙子要求對方把支付寶銀行卡截圖發給他看,為了審核,需要了解他的賬戶狀況(實際是想知道他賬戶總共有多少余額)。 隨后騙子提出要求:想提高花唄額度,就要做假流水。怎么做呢?通過一個二維碼購物鏈接。騙子說這些是虛假鏈接,不會真刷走錢。從二維碼上看沒有任何信息,但實際上這是個真實的購物鏈接。 騙子在金額設置上也設了機關,他們設置了一個大于汪先生支付寶的的余額,這樣他就無法支付出去。騙子此時對汪先生說,你換一種支付方式,換成余額寶支付(換支付方式是不需要密碼確認的)。等汪先生一點擊后,錢就被刷走了。再想追回,已被騙子拉黑了。 還有些騙子專門找那些急需資金周轉,需要進行超額消費的人。他們通過電話和微信的方式聯系受害人,謊稱有一種信用卡,可以提高消費的額度,信用額度高達50萬,而且利率低于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 很多人一聽,認為這種信用卡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于是繳納幾千元信用卡制卡費用。等信用卡辦好后,受害人卻發現信用卡根本沒有當初宣傳的消費投資功能,也無法使用POS機進行刷卡,這才發現受騙上當。 △《焦點訪談》曝光的“二維碼”陷阱 你也許會想,為什么人們這么容易上當? 因為壞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那些騙子對每一步都提前做了準備和部署,每一環節都算計得很清楚。他們知道現在人們都有防御心理,沒關系,找100個人,只要有1人上鉤就可以了。 徐玉玉案件之后,類似的悲劇沒有停止。2016年,廣東19歲女大學生蔡淑妍被騙9800元,跳海身亡。甘肅一位教師被騙23萬,心理壓力過大自殺身亡,吉林一女士被騙8萬元后服毒自殺。 被騙的金額可能是受害者一生的積蓄,被騙后的憤怒、后悔和自責情緒,往往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 我還記得,去年一個讀者在后臺向我呼救:救救我,我被騙了7萬元,我活不下去了。 我讓她趕緊去報警,之后就再沒有收到回復。不知道她現在怎么樣了,只能祈禱她能夠挺過來。 我在辦公室做了一個隨機調查,想了解有多少人自己或身邊的人被騙過,沒想到竟是100%。這個數據真的令人震驚。 所以,真的不要認為這些事和自己無關。看到別人受騙,也不要再去譏諷和嘲笑,不要再說“誰讓她/他貪小便宜,活該”,“那是她/他傻,這也信”,“她/他也太無知了,一點常識都不懂”...... 不,不要把事情想得這么簡單,也不要認為你就是安全的。現在的詐騙份子都是組織嚴密訓練有素,不但掌握了全面的個人信息,還對人的心理弱點做了深入研究。 你在明,他在暗;你是一個人,他們是團伙;你毫無防備,他們有備而來。普通人稍不注意,就會落入陷阱。 而我們應該怎么做?就這6個字: 1、不怕。騙子是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做出瞬間錯誤反應。當聽到公檢法,親人生病,個人失信等恐嚇消息,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怕,先搞清楚事實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再去多方求證事實。 2、不貪。不要貪小利,不要想賺快錢,不要想不勞而獲。聽起來不合常理的收益,都隱藏著陷阱和風險。看似無所謂的一些小錢小利,正是騙子放長線釣大魚的伎倆。 3、不信。涉及到錢財的事情,不要輕信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請捂緊錢包。你要知道賺錢很難,但是被騙掉卻是眨眼的事。政府機關不會讓你轉賬。在轉賬之前,一定要考慮如果有任何風險,是否在你承受范圍之內? 我已經很久不接陌生來電了,只要看到不確定的來電,我就會掛斷。當然,我因此也錯失掉一些正常來電,但是比起可能會接到騙子的電話,這不算什么。想找你的人,始終能找到你。 如果,你不幸被騙,或者有被騙嫌疑的事情,請記得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 不要讓一輩子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被騙子洗劫一空。 請把此文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懂得保護好自己的財產。 |
|
來自: 劉恩捐 > 《(54)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