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支點心理咨詢師團隊 和您分享身邊的小故事。 與您一起探索心理學與生活~ 福利來啦~! “探尋支點”陸續推出系列音頻課程 主要包括 親子教育 婚姻戀愛 情緒管理 本周推出的是婚前輔導類課程! 課程 主題 《讓愛流動》 課程目錄: 1、相愛就可以進入婚姻嗎?(引言) 2、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 3、合理處理沖突,婚姻不是戰場 4、分工很必須,合作很重要 5、知己知彼才能幸福永遠 4分工很必須,合作很重要 大家好,探尋支點讓愛流動系列課程來到第四期啦,今天的主題是《分工很必須,合作很重要》。 記得我們在第一堂課時提到過,婚前一般是不會有人去討論婚后的碗誰洗、廁所誰刷的,但是今天我們要專門來談談這個問題,因為這問題著實讓許多人吵過架,鬧過別扭啊。 不信你看看下面的例子: 男女主人公是工作時候認識的,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因工作有些交集,加上公司聚餐,一來二去也就熟了。后來彼此也有些好感,慢慢的就在一起確定了關系。戀愛階段的時候,約會吃飯都在外面,在一起也蠻開心的,談了一年多,見了雙方父母,事情就這樣子水到渠成了,但沒想到結婚后噩夢便也開始了。 倆人住在一起才知道有好多事情都沒有考慮清楚。比如,忙了一個星期過周末,家里到處都是灰塵還有臟衣服。但又都很累,就互相推對方去收拾,誰都不愿意動便一直僵持,最后實在沒辦法只好一起做。結果就為誰擦電視柜吵了起來。之后呢,為了家務前前后后爭吵了很多次,無論是買菜做飯,還是洗衣擦地,只要是家務事兩個人就必定吵一架才能結束。 女方覺得日子又不是她一個人過的,為什么她要做這么多。而男方則認為,女性就應該為家庭付出更多,操持更多家務,男性主外就行。 舉這個例子我們關心的不是到底誰買菜做飯的問題,真正關心的是夫妻雙方很可能沒有在婚前商量好,婚后哪些事由誰來做,這就涉及到了“婚姻角色”問題。當今社會最嚴重的婚姻問題之一,就是夫妻角色的混亂。以往的年代,丈夫是家庭的供應者,妻子則是在家中操持家務,那時對于誰該做什么很清楚。但今天,很多年輕妻子都有自己的職業,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分擔一部分家務,如果你們婚前沒有商量過這些,那么這個問題很可能就成為婚后你們主要矛盾的來源。 說到這里就該出解決辦法啦,就算是商量分工咱也得有個分工原則吧,到底從哪些方面考慮才能做到分工合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了解清楚雙方的家庭分工模式 每個人的家庭模式都不相同,各自的父親母親在家中承擔著什么樣的角色,他們如何處理家務問題是你們在婚前必須了解清楚的。比如男方的母親在家大包大攬,父親對于家務從不插手,那么他就肯定會期望自己的妻子在家務方面也如此全能,而自己置身事外。如果忽視或否定父母的生活模式對自己婚姻的影響,那你一定會吃虧的。所以坦誠交流,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成熟的做法。 了解對方如何定義男性和女性 雙方如何定義男性女性是影響婚姻角色認知的第二個因素。對于婚姻角色分工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按照自己對人生的理解給出不同的答案,這一切都和一個人受教育的經歷密切聯系。比如,如果女孩受到的教育都在助其成為一個新時代獨立女性,自主意識非常強,那么她將來很可能在婚姻中會非常在意什么該她做,什么不該她做。但如果她周邊的氛圍非常傳統,那她對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可能會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看法。男生也是一樣。這不僅和家庭教育有關,更與信仰以及后天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雙方各自都有哪些特長 了解各自擅長什么,對于在婚姻中的角色定位非常有幫助。例如在做飯方面,一方也許特別擅長采購,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而一方則癡迷于烹飪,擅長把買到的東西變成美食,那這分工自然而然就分好了。關鍵是你們要清楚對方喜歡做什么并且擅長做什么。如果雙方喜歡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那就需要坐下來商量了,別忘了我們前面講過的解決沖突的各種方法,試著協商一下吧。 了解完了理論,我們來看看如何實踐,所以要給你們留家庭作業了,如果你們非常認真地在考慮結婚,就請完成下面的事情: 1、請你們各自把維持未來家庭所需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請注意,這份清單要細化到你們的用車、誰去購買、準備三餐、洗衣服、打掃地板等。然后對照你們兩人列出的清單,彼此補充,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包含你倆所想到的一切家庭相關事務的大清單。 2、大清單各自保留一份,標注出你認為該你承擔的事情,如果覺得某件事情是需要兩人共同承擔的就將兩個人的名字寫到旁邊,但要確定一個主要負責人。 3、雙方討論各自的清單,看看多大程度上達成了共識,如有分歧就本著尊重、敞開、協商的原則互相討論,在了解彼此真實的想法后再達成共識。 要知道,這些分歧如果婚前得不到解決,你們就毫無理由認為,婚后雙方還可以通過什么其它方式達成共識。當然,這次確定的結果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今后的日子中如果需要調整,那就再協商一次就好啦,相信到時你們就能駕輕就熟了。 不知今天的內容對你們是否有幫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