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十七個靈長類物種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 衰老或稱為生物老化是指生物體生理功能的普遍惡化,導致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并最終導致死亡。衰老是一個涉及許多基因的復雜過程。不同動物種類的壽命差別很大。比如,蒼蠅可以活四周,馬可以活三十年,而一些刺猬可以存活長達兩個世紀。為什么自然界的壽命范圍如此之廣?這是生物學家所面臨的最基本也是最有趣的問題之一。 權威報道中,人類可以存活長達120年,而一些較近的靈長類動物物種卻只能活60年左右。為找出其中壽命差異的原因,來自進化生物學研究所(Pompeu Fabra大學的一個綜合中心)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聯合布里斯托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的基因組調控中心的研究人員鑒定出了一些基因,這些基因可能對延長我們物種以及長壽靈長類動物的壽命至關重要。該研究已發表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雜志上,并作為封面文章。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十七個靈長類物種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從衰老的角度來看,靈長類是很有趣的,因為雖然它們基因組非常相似,但就壽命而言,不同物種之間存在重大差異。因此,在所有研究的物種中,只有3個人類和2個獼猴的壽命比他們共同的祖先壽命要長,這證明“他們經歷了一個相對快速的壽命進化過程”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Arcadi Navarro教授是這樣解釋的。 為了檢測那些壽命較長的物種中存在的差異基因,將這三種物種的基因與剩下的14個物種的基因進行比較。“這將構成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這些基因有助于延長它們的壽命。” Navarro教授說,他是該研究的一個合作者。經過對比之后,發現了25個基因有差異,這些基因與創傷愈合、凝血和大量心血管疾病相關。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后研究員Gerard Muntané解釋說:“這些結果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長壽的物種需要對凝血機制進行靈活和適應性的控制。” 此外,Gerard Muntané補充道,“他們證實了衰老的多效性理論”,該理論提出“某些突變可能根據生活階段具有不同的影響:它們在早期階段幫助我們,但在后期階段比如生殖階段結束,會損害我們”。 作者認為,這些結果可以為治療衰老相關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靶點,并證明進化方法對醫學研究具有巨大潛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