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左起原鐵49團6連副連長李奉智. 連長劉世國, 指導員侯振水和6連戰士) 想起了青藏線鋪軌時的'肉副連長'李奉智文/孟齊宏(山峽人) 近來,微信鐵49團6連戰友群可熱鬧了,因又有幾位分別40多年的老戰友在群里相會了,大家無比的激動和興奮,晚上一聊就過12點了。看到分別42年的75歲的副連長李奉智也加入了6連群,便想起了當年青藏線鋪軌時,李副連長因管后勤被稱為“肉副連長“及6連在青藏高原艱難困苦的鋪軌經歷。 (49團6連青藏鐵路鋪軌時的機車頭,右1為6連朱副排長也是照片提供者。) 6連是圓滿完成襄渝鐵路旬陽縣薛家灣隧道施工任務后,轉戰青藏鐵路的。連隊很快在青海湖邊的剛察縣種羊場安營扎寨,隨后在承擔鋪軌架橋等任務中,因敢打硬仗累創佳績,被10師授予“學習硬骨頭六連先進連隊”,6連連續兩次榮記集體三等功。 75年6月,青藏線東段約500公里路基完成后,上級將艱巨的鋪軌任務交給了敢打硬仗,不畏艱難險阻和戰斗作風過硬的鐵49團2營來承擔,2營6連按照分工日夜班倒鋪軌作業。鐵道兵各級非常重視鋪軌質量和進程,營和師團首長經常現場督陣和檢查。為確保鋪軌前線官兵旺盛的戰斗力,連里后勤保障工作由李奉智副連長負責,他坐陣食堂要求不斷改善飯菜花樣。當時肉食除了上級有限的供應,連里過不了幾天就殺豬宰羊,食堂每餐紅燒肉炒肉等好菜不斷,幾乎一半好菜要隨同保溫桶送到鋪軌前方,結果鋪軌戰士因油水太好不少鬧肚子提意見,說肉太多了吃的受不了,笑稱李副連長是“肉副連長“。隨即李副連長根據前方戰士們的意見,對飯菜品種和花樣進行了合理調整,這從另一方面說明,當年高原鋪軌艱苦,但比較而言,生活是有保障的。 時仼6連副連長李奉智(左1),副連長姚清(左2,曾仼6連連長,2營營長)分別42年后首相會 6連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秀業績的連隊, 奮戰襄渝線時期,6連是師'黨管干部'的先進黨支部;是團'走五七道路'的先進連隊,開荒種菜和養豬不少。當年連里有40多頭成豬從陜西運到了青海。 連隊經常捕撈青海湖支流河的湟魚改善生活。聽說現在湟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價格不菲。那時的湟魚8分錢一斤沒人買也不需買。有一次我參加了連里在支流河的捕魚,兩岸各一個排拉網,實在拉不動了就收網,一網魚拉了幾翻斗車。當時傳說青海湖的魚平均有一米厚,支流河的魚既多又笨很好抓。其實湟魚并不好吃,不過,當年我們探親回湖北老家,要帶幾條曬干的湟魚。 在青藏高原缺氧環境下鋪軌,尤其在高原空曠大草原零下幾十度的寒夜鋪軌,其艱苦程度常人難以想象。 有一次,在后方當文書的我,詢問從高原大草原輔軌前方回到連隊的副排長周蘭青,前方輔軌的情況和感覺怎么樣?我這位老鄉戰友說的一句話讓我十分驚訝甚至發呆好久才回過神來。 周蘭青說:在空曠的大草原輔軌苦啊,尤其在零下幾十度的晚上,手腳等部位凍的鉆心的疼,那個難受勁怎么說呢?都不想活了,恨不得馬上死。我聽了傻傻的愣了好久,心想,這至于嗎?也許出于好奇和為體驗他說的苦境,過了幾天,我跟隨他去體驗了一次深夜的輔軌經歷。 周蘭青代排長西安留影 我去鋪軌前線體驗的那天晚上不算最冷也沒有什么風,確實如他所說,在寒夜有活干的時候還好,往往待命等材料時最難受。在空曠大草原的鐵皮車廂里,生著爐子烤著火,穿著棉衣棉褲套著皮衣皮褲,戴皮毛帽穿皮毛靴套皮毛手套,外披皮毛大衣,還是冷得難受,尤其手指和腳尖凍的鉆心疼,不過我那天沒有想死的念頭,也許沒有趕上想死的那種寒冷天吧。 在生煤烤火的鐵皮車廂里,值班長即代排長周蘭青要隔三差五地吆喝大家不要睡著了,已免煤氣中毒。 (6連在前方鋪軌時現場緬懷毛主席) 在那激情燃燒的火紅年代, 6連與2營其他兄弟連隊一道,在青藏高原缺氧難耐的惡劣環境中,在生活條件極度艱苦的情況下,真正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艱巨而光榮的鋪軌任務。 如今戰友們老了在微信相會,回憶過去曾經的戰斗歲月,戰友們青春無悔,因為我們在舉世矚目的青藏線及襄諭線.成昆線等,留下了青春的足跡和汗水,為祖國的鐵路建設,為鐵道兵曾經的輝煌寫下了我們的壯麗篇章。 (孟齊宏<山峽人>在當年位于青海剛察縣種羊場的6連營區,圖中墻上不規范的大字為孟學寫) 山峽人> (青藏鐵路起于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昆侖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拉薩,全長1956千米,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永遠的鐵道兵人的一座歷史豐碑。) 永遠的鐵道兵永遠的戰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