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相信你們中的很多人都聽說過“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吧!但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對牛彈琴的寓言故事 東漢末年,學者牟融喜歡研究佛學。可是他每次對儒生宣傳佛經教義的時候,都是用儒家經典來論證佛學的道理,從不直接引述佛教典籍。 當對方指責他的時候,牟融就解釋道:“我之所以用儒家的言論與你們交流,是因為你們最熟悉的是儒學經典。對你們來說,佛經是很陌生的,假如我用佛經里的話跟你們交談,你們能理解嗎?” 然后,牟融就講述了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公明儀的大音樂家。有一次,他看到一頭牛正在吃草,就給牛彈奏了一曲深奧的“清角之操”。但牛就像沒聽到一樣,照常吃草。公明儀認真觀察了一番,發現牛不是沒聽到琴曲,而是因為聽不懂這首曲子,所以才沒有任何反應。明確這點后,公明儀又彈了一首新曲子,聽起來就像蚊子、牛蠅和小牛在叫喚一樣。牛聽到這首曲子之后,馬上停下來,搖頭擺尾地豎著耳朵仔細聽起來。 講完這個“對牛彈琴”的故事之后,牟融接著對儒生說:“我用懦家經典來解答你們提出的佛學問題,也是出于這樣的道理啊!”提出質疑的懦生這才信服地點頭稱是。 對牛彈琴的故事寓意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說話不看對象是不可取的,對蠢人講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另據一些養牛業人士的經驗,牛在聽了音樂后可獲得一定的放松,對提高牛肉質量有利,看來對牛彈琴也是一種輔助飼養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