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完成的《舊唐書》,即“蒙兀室韋”。“蒙兀”可能是由“忙豁勒”的諧音而來,最早始于中國唐朝時期。 漢文“蒙古”一詞最早出現在大元文獻中,古代蒙古語“蒙古”意為“質樸”的意思,也有學者認為是“天族”的意思。現代蒙古語“蒙古”意為“永恒之火”。 945年, 《舊唐書》成書,以漢文“蒙兀室韋”記載了最早的“蒙古”一詞(但最早非此時而是在唐時)。 ???, 孛兒只斤氏始祖孛端察爾的玄孫海都汗建立最初的蒙古部。 1127年,合不勒被族眾推舉為蒙古部可汗(這里的汗等同部落首長或王爺的意思)。 1148年,大金皇帝冊封“合不勒汗”為“蒙兀國王”(這是蒙古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1162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出生。 1171年,也速該把禿爾(成吉思汗的父親)被塔塔爾人毒害,蒙古部解體。 1186年,鐵木真、扎木合、王汗聯軍襲擊蔑兒乞部。 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 1190年,鐵木真以3萬將士分13營迎戰扎木合聯軍,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 1199年,鐵木真援兵王汗打擊乃蠻部不亦魯黑汗。 1201年,札木合被推舉為'古兒汗'。同年鐵木真擊敗以扎木合為首的十一部落聯軍,史稱“帖尼河之戰”。 1202年,鐵木真滅塔塔爾部。 1203年,鐵木真滅克烈部。 1204年,鐵木真滅乃蠻部;鐵木真創制蒙古文字。 1205年,鐵木真第一次出征西夏。 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首領推舉為“大可汗”,尊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1207年,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征服“林中百姓”。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征西夏。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出征西夏;畏兀兒國歸附蒙古。 1211年,哈剌魯歸附蒙古;蒙古第一次伐金。 1212年,哲別占領遼東沈陽。 1213年,蒙古第二次伐金,三路大軍圍攻金中都。致使金遷都于開封。 1214年,蒙古與南宋連盟攻金。 1215年,蒙古第三次伐金,占領中都;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才,會見花剌子模商隊。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總理伐金事宜。圖馬惕部叛亂,博兒忽陣亡。 1218年,哲別西遼;木華黎征西夏;蒙古出使花拉子模蘇丹,蒙古商隊被花拉子模邊將殺害;商定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1219年,成吉思汗親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1220年,蒙古攻占訛達剌、不花剌、撒馬耳干等。 1221年,花剌子模滅亡;哲別進攻格魯吉亞。 1222年,哲別擊敗阿蘭、欽察聯軍;成吉思汗約見丘處機,稱他“神仙”。 1223年,蒙古擊敗斡羅斯、欽察聯軍;征服保加爾王國;木華黎病逝;成吉思汗在葉密立為忽必烈舉行成人禮。 1224年,木華黎之子孛魯征西夏。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大軍回師蒙古草原。 1226年,成吉思汗第四次出征西夏。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術赤病逝(一說:1225年);西夏滅亡;托雷監國。 1229年,窩闊臺即第二任大蒙古國大汗位。 1230年,窩闊臺汗親征金國,派綽兒馬罕征討西亞。 1231年,窩闊臺汗召集官山會議,決定兵分三路伐金。立中書省,理漢地財賦。 1232年,三峰山戰役,托雷大敗金兵,連取河南10余州,回師途中病逝(一說:被窩闊臺等人毒害)。 1233年,速不臺破金南京,哀宗逃往蔡州。 1234年,蒙、宋聯軍破蔡州,哀宗自縊,金滅亡。 1235年,建都哈剌和林;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第一次伐南宋。 1236年,窩闊臺汗三子闊出南征戰死于湖北。 1237年,西征軍破欽察、羅斯也烈贊。 1239年,窩闊臺汗長子貴由與術赤嫡次子拔都發生沖突;拔都進攻克里米亞。 1240年,西征軍占乞瓦(基輔),進兵孛烈兒(波蘭)。《蒙古秘史》成書。阿美尼亞王赴蒙古朝見窩闊臺汗。 1241年,西征軍敗馬札兒(匈牙利)軍;窩闊臺汗逝世。 1242年,金帳汗國正式成立,西征軍東還;察合臺逝世。 1235~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建金帳汗國;拔都兄長斡爾達建白賬汗國;拔都弟昔班建青帳汗國。 1243年,拜住敗魯迷算端凱亦·豁思魯,進占西瓦思(今土耳其錫瓦思);凱亦·豁思魯稱藩納貢。 1245年,蒙古軍占領底格里斯河上游;大馬士革王向蒙古納貢。 1246年,貴由即“大蒙古國”第三任大汗位。羅馬教皇使者普蘭·迦爾賓抵哈剌和林;谷兒只(格魯吉亞)女王之子大衛兄弟入哈勒和林朝覲。 1247年,吐蕃歸蒙古。 1248年,貴由汗討伐拔都;三月貴由汗暴死。 1251年,托雷之長子蒙哥即“大蒙古國”第四任大汗位;蒙哥汗委托四弟忽必烈治理東部。 1252年,蒙哥汗處置政敵,殺海米司、鎮海等;將窩闊臺兀魯思瓜分數塊,授予窩闊臺系諸王。 1253年,托雷之第六子旭烈兀西征;忽必烈軍分三路攻大理國;蒙古四路大軍第二次伐南宋。 1254年,忽必烈滅大理。 1256年,忽必烈建開平城;旭烈兀滅木剌夷國,建立伊利汗國。 1257年,欽察汗國別兒哥汗即位。 1258年,旭烈兀破報達(巴格達),阿拔斯王朝亡;蒙哥汗親征南宋。 1259年,蒙哥汗戰死于釣魚山;忽必烈接受賈似道劃長江為界和議。 1260年,托雷之第七子阿里布哥在哈剌和林被推舉為“大蒙古國”第五任大汗;同年,忽必烈稱汗于開平,至此,二人大爭汗位。忽必烈建元中統,以吐蕃八思巴為國師。 1261年,阿里不哥占領哈勒和林;忽必烈親征七弟,并取勝。 1262年,金帳汗國別兒哥與伊利汗國旭烈兀為爭奪南高加索地區發生沖突,旭烈兀敗。 1263年,改開平府為上都。 1264年,阿里布哥被迫受制于忽必烈;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改燕京為中都。 1265年,旭烈兀逝世,阿八哈即位;別兒哥進攻伊利汗國。 1266年,阿里不哥、別兒哥、阿魯忽逝世;忽必烈遣里德出使日本。 1267年,忽必烈擴建中都城,并遷都于此;蒙古第三次伐南宋。 1268年,海都、八剌二王反忽必烈。 1269年,詔以八思巴新制蒙古字頒行天下。 1270年,伊利汗國阿八哈擊敗來犯察合臺汗國扒拉;忽必烈遣趙良弼出使日本。 1271年,忽必烈將“大蒙古國”改為“大元”;至此,大蒙古國徹底分裂。 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 1273年,襄陽投降。 1274年,察合臺汗國都哇即位;宮闕告成,忽必烈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大元第一次出征日本。 1275年,伯顏擊敗賈似道,宋遣使請和;馬可波羅游至元上都。 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蒙哥汗之子昔里吉叛亂,莫斯科獨立。 1277年,大元云南行省派兵征緬國,招降200余寨。 1279年,元宋經“崖山之戰”,南宋滅亡。 1280年,八思巴逝世;欽察汗國汗王蒙哥帖木兒離世,脫脫蒙哥即位。 1281年,大元遣軍十萬第二次出征日本,幾乎全軍覆沒;《授時歷》頒行。 1282年,伊利汗國阿八哈汗逝世。 1283年,大元宗王相吾答兒統軍攻緬甸,緬王請和。 1284年,大元遣鎮南王托歡攻占城國,托歡軍分六路進安南;伊利汗國阿魯混汗即位。 1285年,元大都竣工,皇太子真金病逝;察合臺汗國都哇汗圍困畏兀兒。 1287年,乃顏之亂爆發;欽察汗國脫脫蒙哥汗逝世。 1288年,大元宗王火魯火孫、哈丹圖魯反,皇孫鐵穆耳擊敗;海都逼近哈勒和林。 1289年,忽必烈親征海都;開鑿會通河(北京)。 1291年,大元制定《至元新格》;伊利汗國阿魯混汗去世,海合都即位;欽察汗國脫脫即位。 1292年,乃顏之亂殘余合達安被鎮壓。 1293年,大元南征爪哇失敗。 1294年,大元薛禪汗忽必烈汗逝世,其孫鐵木耳即位于上都。 1295年,伊利汗國合贊汗改伊斯蘭為國教。 1301年,海都東進,被海山擊敗而去世;窩闊臺汗國的察八兒即位。 1303年,平定海都之亂后,實現了(蒙古多年內亂)和平,大元皇帝名義上又重新成為“帝國”大汗;埃及在大馬士革擊敗伊利汗國軍隊。 1304年,伊利汗國汗王合贊汗逝世。 1306年,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國和大元聯合擊敗,歸順大元,元皇帝封察八兒汗為“汝寧王”;察合臺汗國都哇汗逝世。 1307年,大元鐵穆爾汗逝世;關漢卿逝世。 1309年,察合臺汗國也先不花即汗位。 1310年,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國兼并。 1311年,大元海山汗逝世,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拉施特完成《史集》。 1313年,大元恢復科舉制度。 1314年,大元出征察合臺汗國。 1315年,察合臺汗國進攻呼羅珊;伊利汗國進攻金帳汗國。 1317年,伊利汗國不塞因即位。 1320年,大元愛育黎拔力八達駕崩,其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 1321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蒙兀兒斯坦和馬維蘭納爾兩部分。 1323年,大元頒行《大元通制》;南坡之變,御史大夫鐵失等殺碩德八剌汗。晉王也孫鐵木兒即位;伊利汗國與埃及簽訂和平條約。 1324年,伊利汗國出班專政,與不塞因起沖突。 1325年,伊利汗國與金帳汗國發生沖突。 1326年,伊利汗國與察合臺汗國發生沖突。 1328年,大元也孫鐵木兒汗去世,倒剌沙在上都立其子阿剌吉八為汗;燕鐵木兒迎海山子懷王圖帖睦爾至大都即位;齊王月魯帖木兒兵圍上都,倒剌沙降。圖帖睦爾遣使北迎其兄和世酥;朱元璋出生。 1332年,大元圖帖睦爾汗駕崩;施耐庵中進士,著有《水滸傳》等。 1333年,大元妥歡帖木兒即位。 1335年,大元罷科舉制度;伊利汗國分裂:東伊朗、卡爾提德、穆扎法爾、扎剌亦兒和楚邦。 1340年,大元恢復科舉制;《至正條格》頒行。 1341年,大元啟用脫脫,建元至正。 1343年,大元修遼、金、宋三史,以右丞相脫脫為總裁。 1347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351年,紅巾起義爆發。 1352年,朱元璋加入郭子興起義軍。 1355年,大元脫脫被解職,中央集權制嚴重破壞;金帳汗國進攻阿塞拜疆。 1356年,朱元璋占領大元“集慶路”(南京),改名“應天府”。 1358年,紅巾軍攻陷上都。 1359年,金帳汗國別爾迪別去世。 1361年,大元孛羅帖木兒與察罕帖木兒發動“內亂”。 1362年,青帳汗國被立陶宛擊敗,割讓瓦剌琦、多布羅加、摩爾達維亞、烏克蘭西部、基輔西部等。 1364年,大元解除孛羅帖木兒兵權,孛羅帖木兒舉兵逼京師,復其職;朱元璋自封“吳王”。 1365年,大元妥歡帖木兒擊敗孛羅帖木兒。 1368年,朱元璋軍隊占領元大都,并在應天府(南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妥歡帖木兒逃離元大都。至此“大元”滅亡。 (未完待續) 聲明:本文參考材料:《蒙古秘史》以及百度文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