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與王春翠一一山盟海誓尤在耳,無奈秋風掃落葉 婉?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以后就再也忘不了你的容顏了……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相逢……那是1915年的春天,桃花正艷,春風拂面……“好美的一雙眼睛哦。”曹聚仁無意中的一次回眸,就被那雙清澈透亮的眼睛深深地吸引了…… “她是誰家姑娘,我要定了她。”曹聚仁通過打聽得知這個雙眼如秋水般的女孩名叫王春翠。日日夜夜都是她的影子……曹聚仁的心里只有那雙眼睛了! 那一年曹聚仁15歲,而王春翠只有12歲。 曹王兩家同住蘭溪,僅隔著一座通州橋,王春翠每天都會到橋上來晨讀……曹聚仁每天也會到通州橋上走一走,不是為了晨讀,只是為了悄悄地看一眼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這首詞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惜春詞一一《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我曹聚仁何時才能抱得美人歸啊?天公作美,緣定今生……一年后,曹聚仁與王春翠訂婚了! “好夢成真,如愿以償。”年少的曹聚仁心花怒放,對天盟誓一一“今生今世絕不負卿卿!”歲月靜好,一切靜好……曹聚仁從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他與王春翠在老家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一片相思一縷情,你濃我濃情似海!曹聚仁與王春翠少年夫妻,溫馨甜蜜,十指緊扣,寸步不離。愛情就是這樣的迷人…… 轉眼之間就到了1922年,王春翠考上了浙江省立女子師范學院,要去杭州讀書……而此時的曹聚仁則要去上海愛國女中教書……從此以后,小夫妻倆分居兩地……新婚燕爾,兩地離愁,一封又一封的情書寄托著倆人的相思之情……曹聚仁與王春翠書信交流,互通心款,情義悠悠…… 漸漸地王春翠發覺丈夫的書信少了,言語上也不再那么的親熱了…… “難道是他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嗎?”王春翠心神不寧,她坐不住了……“去上海把這只將要斷線的風箏拉回來。”王春翠毅然決定放棄自己的學業,去上海找丈夫曹聚仁…… 曹聚仁沒有想到妻子王春翠會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他緊張而羞愧……“你一個在上海沒人照顧,我很不放心,所以就來看看你了。”王春翠什么都沒有說,她溫柔地靠在丈夫的肩上…… 第二天早上,王春翠提出想跟隨丈夫一起去學校聽他講課……“我己經不在杭州讀書了,我想去你的那兒做旁聽生,順便也可以照顧你呀。”王春翠的話在情在理,曹聚仁無法拒絕。 在教室里,王春翠靜靜地觀察著……“找到了,一定是她。”聰明的王春翠發現了一個女生,她坐在課桌上,兩眼含情慕慕地望著曹聚仁。王春翠是個過來人,她懂得這雙眼睛代表著什么……曹聚仁呢?他的眼睛閃爍不定,連講課都有些結巴了。王春翠沒有作聲,她對曹聚仁更加的溫柔體貼了……曹聚仁內心有愧,他牽著妻子的手,離開了上海愛國女中,臨行前他不忘給女中校長留下了一封辭職信。 王春翠勝利了,她贏回了丈夫的心。想當初王春翠要退學時,在浙江女子師范的同學都來勸她應以學業為重,而王春翠卻說一一“我愛我的學業,但是更愛我的丈夫和家庭。”王春翠笑了,她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王春翠沒有再去讀書,她安心地做起了家庭主婦,照顧丈夫,料理家務,自得其樂。 “家有賢妻,夫復何求!” 曹聚仁心滿意足,他在妻子的支持與鼓勵下,筆耕不輟,佳作不斷,短短幾年間就聲名鵲起,漸成氣候了。一個男人成功的背后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話是千古的真理! 1926年,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王春翠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倆人初為父母,欣喜若狂……“雯兒,我最寶貝的雯兒。” 曹聚仁抱著女兒,愛不釋手,他為女兒起名叫“曹雯”。 王春翠與曹聚仁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婚姻牢固了。 風調雨順,年年有余……王春翠與曹聚仁,一個在外打拼事業,一個在內操持家務,閑暇時間倆人逗女吟詩,其樂融融,一切盡在不言中! 天地萬物,變幻莫測……天有不測風云 人有旦夕禍福! 曹聚仁與王春翠的女兒,雯兒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不幸夭折了……“孩子,你的塵世這么短,又何必要來走一遭呢?”王春翠呆呆地望著女兒,欲哭無淚…… 女兒沒了,紐帶斷了,那婚姻呢? 雯兒的早逝也讓曹聚仁傷透了心,他決定讓妻子與自己一起工作,以便早日走出失去女兒的陰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王春翠在繁忙的工作中漸漸地撫平了失去女兒的傷口,她又恢復了自信與美麗一一“我還年輕,我與聚仁一定還會有自己的孩子的。”王春翠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命運無常,誰能預測…… 曹聚仁在上海務本女校當國文老師的時候,他又一次移情別戀了……這個女孩名叫鄧珂云,是務本女校的校花,她容顏俊俏,酷愛文學,尤其愛讀曹聚仁寫的文章。曹聚仁與鄧珂云及他們的孩子一個大男人被一個小女生仰慕著,愛戴著,任是哪個男人都會招架不住的。曹聚仁是個男人,一個很正常的男人。一個是成熟的大男人,一個是清純的美少女,他們如干柴烈火般的相戀了。這一次,曹聚仁再也無法自拔了,就如當初看到王春翠一樣,他滿腦子想的都鄧珂云…… 可奇怪的是,這一次王春翠沒有阻止丈夫的出軌,她選擇了自己退出婚姻。也許是雯女的早夭掏空了王春翠的心,又也許是物是人非,年華老去的憂傷……總之,王春翠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自信與勇氣了!“聚仁這次是真的愛這個女孩,他不會回頭了。” 王春翠走了,她離開了曹聚仁,離開了這個他們共同生活了13年的家。離開曹聚仁的王春翠回到了蘭溪老家,她一直住在浦江曹家,孝順公婆,操持家務,曹家對她交口稱贊。1938年,曹聚仁與鄧珂云在武漢舉行了婚禮……王春翠一個人在蘭溪過著樸素的生活,她接替曹聚仁的父親主持育才學校,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王春翠沒有再結婚,她的心已經滿了,再也裝不下別的男人了! 啊,蘭溪的通州橋……可惜通州橋還在,卻再也沒有那個人的身影了……多年以來,王春翠一直保持著每天清早去通州橋上晨讀的習慣,她在等待著什么呢? 曹聚仁雖然與王春翠分手了,但倆人并未絕裂,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書信不斷……“我的愛妻,你近日可安好?”曹聚仁在信中始終稱呼王春翠為“愛妻”。 東邊日出 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男人的愛很短,男人的情很長……曹聚仁的心中一定留著王春翠的影子,初戀的記憶永遠都不會褪色的…… 解放前夕,曹聚仁遠赴香港,他曾勸說王春翠與他同去,但王春翠選擇留在大陸。 十年后,曹聚仁受周總理邀請回大陸參加國慶十周年觀禮活動。曹聚仁沒有忘記王春翠,他一到廣州就寫信給自己的“愛妻”,讓她盡快到北京與他見面。曹聚仁與王春翠在北京補拍結婚照王春翠如約來到了北京,曹聚仁特地帶著她去一家照相館補拍了一張給婚證,以彌補倆人當年結婚時沒有拍結婚照的遺憾……男人的心思真是捉摸不透……王春翠沒有料到這竟是她與曹聚仁的最后一次見面了! 1972年,曹聚仁在澳門去世,他臨終前反復念叨著一首詩一一“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還是那首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 曹聚仁去世的消息傳到浙江,王春翠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望著澳門的方向,滿臉的淚水……春歸何處 卻不解帶將愁去……“我可憐的雯兒,如果還在的話,我們絕不會分開的。”王春翠常常會這么想…… 1987年的春天,王春翠在蘭溪病逝。 啊,那蘭溪的水,通州的橋,那雙清澈的眼睛,那個癡情的男人……
注:曹聚仁,民國時期著名的記者,作家。浙江浦江墩頭鎮蔣畈村(今屬蘭溪梅江鎮蔣畈村)人,畢業于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于愛國女中、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一生佳作不斷,民國時期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雜志。抗日戰爭時期任戰地記者,曾報道凇滬抗戰。50年代后期,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等報紙。后多次回大陸,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