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停積 小腸為相火之腑。飲食堵在小腸,病人小便都是黃的,因為堵在小腸,大腸里面沒有東西,所以不斷的放屁,沒有大便出來,就用小承氣湯把小腸清干凈。 小承氣湯 如果陽明病的患者出現了多汗、大便干結,甚至是譫語、神志變化的癥狀,那么此時已經傷及到人體的臟腑津液,病人還可能會出現發潮熱,脈滑,腹中實脹轉氣。 此種病癥都是因為里熱迫津外泄,導致身體內陽明燥化,燥實內結,在治療的時候應該以破滯除螨、通便瀉熱為主,用大黃配伍厚樸,枳實以成為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 大黃 6 枳實 6 厚樸6 ? ? 小承氣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大黃(酒洗)12g 炙厚樸6g 炙 枳實9g 上3味,以水800ml,煮取240ml,去渣,分二次溫服。 此方煎服法,不同于大承氣湯,乃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分 溫二服,初服更衣后(大便已暢)勿服,即“若一服譫語止者, 更莫服”亦即中病即止之意,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硝之峻, 且遠于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功效)宣氣除滯,清熱通便。 (主治) 主證:潮熱,汗出,腹脹滿,大便硬,舌紅苔干黃,脈 滑疾。 副證:神昏譫語,或腹痛拒按,或熱結旁流下利。 (臨證加減) 1.小承氣湯與厚樸三物湯及厚樸大黃湯之比較:小承氣湯 與《金匱要略》腹滿篇厚樸三物湯;痰飲篇厚樸大黃湯藥味相 同,劑量頗異,故治療三種不同之病證,臨證宜互當慮之。小承 氣以大黃為君,蕩滌胃腸而去燥屎;厚樸為臣,行氣散滿;枳實 為使,破氣導滯,不令大泄,以微和胃氣,更衣者,腸胃調和之 象,故得和即止。《金匱要略》腹滿篇:“痛而閉者,厚樸三物湯 主之”。厚樸三物湯由厚樸24g,大黃12g,枳實15g組成,以厚 樸行氣散滿為君,大黃蕩滌腸胃為臣,取其下行為峻,走而不 守;枳實破氣為使,所以不減大黃之量(指與小承氣量同)者, 以其行氣必先通利腸胃,腸胃通則腑氣亦通,通則不痛矣,利則 為通之象。《金匱要略》痰飲篇云:“支飲胸滿者,厚樸大黃湯主 之。”厚樸大黃湯由厚樸15g,大黃18g,枳實12g組成,以厚樸 行氣散滿為君,大黃蕩滌腸胃以行水亦為君,枳實破氣行使,功 在順氣行水,以衰其勢。綜合三方名義。小承氣湯重在泄熱通便 除燥屎;厚樸三物湯重在行氣消脹除腹滿;厚樸大黃湯重在順氣 開胸泄水飲。三者輕重不同,毫厘不爽。張仲景治病不必奇品異 方,而投之即效者,原因在此矣. 2。小承氣湯加減治療腸梗阻:以小承氣湯加減治療粘連性 腸梗阻,大多數患者在服藥1-3劑后,大量排氣便而愈。[上海中 醫雜志,1980,(4),34] 3。小承氣湯加味治療慢性胃炎。列舉選用大黃指征:①胃 中灼熱、灼痛,或嘈雜;②口干咽燥喜飲;③大便干結或秘結不 暢;④伴有胃熱上沖所致之牙痛,⑤胃脘脹滿疼痛,經用和胃理 氣藥未效;⑥伴脅肋脹痛,經用和胃理氣藥未效。大黃用量6— 12g。[湖北中醫雜志,1988,(6)。s) 4。小承氣湯酌加甘草治療病毒性肝炎。本方加甘草治療。 [云南醫藥,1982,(2)。102] 5.小承氣湯治療壞死性腸炎致麻痹性腸梗阻阻:藥用大黃 120g,厚樸、枳實各60g。水煎后用紗布包好,置腹部熱敷,每 日十余次。按順時針方向變換熱敷位置,直至排氣或排便.禁 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等綜合治 療。[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5,;304] 6.小承氣湯加減降轉氨酶(病毒性肝炎):基本方為枳實、 厚樸各12g,瓜蔞仁15g,大黃、五味子各lOg。熱重于濕加茵 陳、山梔、虎杖、敗醬草;濕重于熱加郁金、蒼術、滑石;肝郁 脅痛加柴胡、丹參、延胡索、白芍;陰虛加沙參、麥冬、生地. 每日l劑,水煎服,1個月為工個療程,并用參麥飲善后.[中西 醫結合肝病雜志,1995,(5);29] 7.小承氣湯作腸道清潔劑之研究:以服用本方及常規清潔 灌腸,提示小承氣湯作腸道清潔劑的效果良好。[中華放射學雜志, 1980,(3):194] 8.本方加知母、當歸、芍藥、生地。治溫病數下亡陰,里 證仍在,并見熱渴者,名承氣養營湯。 9.本方加羌活.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 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隔?復以本方導之,名三土蛀乃。r活法機要l 10。本方加黃連、半夏、瓜蔞。治消渴病三焦俱急,大熱大 渴,舌燥,脈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黃,痰涎壅盛,名承氣合小陷 胸湯。[溫病條辨] 11.本方改為丸劑,治腹中之宿食,陰莖之熱,名三化丸。 [幼科發揮] 小承氣湯肚臍下面壓痛,屁多,尿黃,則為小承氣。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本方是由大承氣湯去芒硝減枳樸量化裁而成,因去掉潤燥軟堅的芒硝,所以主治痞滿實具備而燥屎初結之證,即陽明腑實輕證,可收瀉熱通便、破滯除滿之效。 【手術后腸麻痹】 溫XX,男,37歲,鐵路工人,1973年3月12日初診。腹脹發燒已三日,急性蘭尾炎手術已六天。術后三天開始腹脹,體溫達39.4℃左右,曾注射抗菌素,行胃腸減壓術無效,腹脹日重。呼吸短促,腹脹痛,口渴不欲飲,飲則益脹,腸鳴音消失,腹部有壓痛,但無波動感和移動性濁音。無大便,無矢氣。舌苔黃厚,脈沉滑有力。印象:腹脹。 辨證:腑氣不通,實邪壅滯。治則:瀉熱通便,消脹除滿。 處方:大黃12克,厚樸6克,枳實6克,雙花30克,紅藤30克,黃芩9克, 服一劑后,出現腸鳴,三小時后大便通,首次瀉下黑臭便很多,瀉三次后腹脹大減,高燒退,開始進食。又服一劑,又下瀉三次,諸癥狀消失。 小承氣湯~胃腑實滿. A.方藥: 大黃9g,厚樸.枳實各2g. B.功效: 胸腹痞滿而硬,大便不通,無燥堅現象. C.歌訣: 大承枳樸大黃硝, 峻下陽明胃頗饒; 小承去硝枳樸減; 調胃硝黃加甘草; 通用承氣枳樸好, 歸芍知地配伍妙. |
|
來自: 紫琪婉兒 > 《腹痛腹滿(寒實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