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升麻鱉甲湯
升麻鱉甲湯是仲景用治陰陽毒的一個專方。由于陰陽毒究系何病,迄今不明,加上所描述的典型癥狀并不多見,因此,本方臨床運用者并不多,歷代醫案也少見。近人偶有用于紅斑性狼瘡及血小板減少癥的報道,也僅一鱗半爪。而本方用治一些頑固性皮膚病,如不明原因的瘀斑、頑固性日光性皮炎等,療效頗佳,尤在治口眼生殖器綜合征時,療效堪稱神奇!該病即中醫之狐惑病,本證病情迀延反復,患部潰破糜爛,乃濕熱蘊結,郁久成毒所致。而升麻鱉甲湯所針對的病名即“毒”,癥狀亦以“咽喉痛,唾膿血”之毒蝕為主要表現,為療毒專方。方中升麻功擅解毒,雄黃《本草綱目》謂其能“殺邪氣百毒”,鱉甲《神農本草經》謂其“可主陰蝕惡肉”,于理于方于藥均是一首攻毒之方。根據這種分析,我將本方移用治狐惑病,屢投屢效,并確認了這是一首治療狐惑病的高效方! 升麻鱉甲湯方 升麻二兩,當歸一兩,蜀椒一兩(炒去汗),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方中蜀椒一藥,人們不得其解,其實它是緩雄黃之毒,并防雄黃服下后的不適反應的。
◎病案舉例 案一、重癥狐惑 吳某,男,49歲。咽喉及牙齦紅腫疼痛斷續發作4年,此次加重一月余。 因口腔痛,咽部周圍白斑疼痛,治療無效漸至吞咽唾液時痛至汗流,多日不能進食,體力不支,于某省醫院求治。細菌培養,明確為真菌感染,而治療無效。來診時走路需人攙扶,因畏痛而不能說話,重病容,虛弱態。上腭至咽喉泛發紅腫,其間散發膿點和潰瘍,張口受限。脈左三部遲細,舌質暗,舌體厚大,舌面滿布雪花狀苔。我用清胃泄熱解毒法治,無明顯效果。仔細詢問,除口腔外,前陰也腫痛,只是怕分散了醫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對口腔劇痛的治療而一直未予陳述。我恍然大悟,這不是《金匱要略》所謂“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的狐惑病嗎?乃投以升麻鱉甲湯加味: 升麻15g,蜀椒10g(炒),鱉甲20g,生地黃15g,茵陳20g,雄黃2g(沖),玄參10g,兒茶10g,蜈蚣1條,甘草10g,當歸10g。 上方服完3劑,口腔紅腫潰瘍明顯減退,疼痛大減,能隨意進食軟流食品,龜頭包皮水腫也見消退。患者一反初診時的痛苦表情,輕松地講述了兩個多月來的痛苦經歷。上方去兒茶,加赤小豆30g,并加外用苦參30g煎水熏洗前陰,數劑而痊愈。 案二、頑固性日光性皮炎 古某,女,42歲。每年春天開始,一受日光照曬,面部即充血發紅斑,瘙癢疼痛,幾日后脫肩癥減,而稍一不慎又發,如此反復不止8年。曾于某皮膚病研究所等處治療,效果不佳。也曾連續靜滴地塞米松等數日,仍不見效。來診時滿面紅斑,疼痛瘙癢,部分紅斑表皮脫肩,口燥咽干,坐立不寧。苔黃偏干,脈平。診為陽毒為患,處以升麻鱉甲湯加味: 升麻15g,鱉甲15g,當歸10g,生地黃30g,紫草30g,防風10g,雄黃1g(沖),甘草15g,赤芍10g,蜀椒10g(炒)。 上方僅服完1劑,面紅大減,腫消退,痛癢減輕。又服3劑,紅腫退盡,唯兩顴尚有極少隱斑,續方數劑鞏固。 |
|
來自: 晝三夜二205 > 《劉方柏臨床百方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