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盛通發文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信用卡交易量超過13萬億元,再創新高。 近幾年來,中國在互聯網金融業上的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先是花唄、白條滿足了我們“先剁為快”的超前消費,接著又有網貸平臺為缺少資金的人提供了融資渠道。不由得有些人會開始想,那相比較而言,傳統的信用卡是不是會被取代,退出歷史的舞臺呢?事實證明,這種擔憂還為時過早。 四大行2018年上半年的半年報數據表明,在上半年,四大行日均日潤約30億元人民幣,其中工商銀行以日盈利8.5億高居榜首。而另有來自財富網的數據顯示,信用卡的收入已經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主要來源之一,甚至說是支撐起零售業務收入的半壁江山也不為過。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數字進行分析。通過各大銀行的半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工商銀行以1.56億張信用卡高居榜首,而建行則是以1.15億張居第二位,第三位則是被招商銀行以1.14億張拿下。隨后是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分別以1.037億張和9333萬張緊隨其后,以上五家銀行以過億或近億的發卡量,處于信用卡發卡行的第一梯隊。之后的發卡行則不超過7000萬張的數量處于第二梯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雖然發卡量僅有5820萬、4678萬和3663萬張,但是從上漲比例來說卻高達39.89%,35.12%和37.48%,這說明這幾家發卡行對于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甚至還要超過部分第一梯隊的領跑者。 從半年報披露的各行信用卡發行量來看,四大行中的工商銀行發了1.56億張居首,其次是建行發了1.15億張,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發了1.14億張、同比去年增幅19.51%,再就是中行1.037億張;農業銀行以9333億張緊隨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末,像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分別為5820萬張、5139萬張、4678萬張、3664萬張,在規模上相對較弱勢,但是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39.89%、29.25%、35.12%和37.28%。說明這部分銀行已經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信用卡業務上了。 信用卡的發卡量上升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方面,現在消費觀念的改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敢于超前消費,這其實可以從花唄和白條等電商衍生品上看出來。另一方面,隨著P2P平臺爆雷,融資渠道減少,同時網貸審核也越來越嚴格的大背景下,信用卡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一張信用卡往往可以在資金不足的時候完成自救。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銀行的背后推手。為了推動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銀行推出了越來越多的優惠活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信用卡可以享受的活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吸引人了,這都是銀行給出的甜頭。 但是,在信用卡等信貸業務大發展的同時,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不良率的上升。據銀盛通mpos機上周的發文顯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中國的信用卡逾期已經超過756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而且以目前的趨勢來看,這個數值很有可能不降反升。這是值得警惕的,說明在資金流動方面的監管還需要加強,個人也需要培養良好的信用卡消費習慣。所以,大家在用信用卡刷POS機的時候,一定要找準類似銀盛通mpos這一類的一清機,不要用一些不正規的二清機器,二清機往往會導致一系列風險問題。 |
|
來自: 昵稱29313448 > 《待分類1》